分享

哺乳羔羊阶段常发病及其防治技术

 学海学无止境 2024-05-11 发布于陕西

【病因】    初生羔羊假死也叫窒息。有的羔羊出生后呼吸微弱或暂停,但心脏仍在跳动,羔羊呈现假死状态,原因是母羊妊娠期间营养不良,胎儿发育受阻。其直接原因是母体与胎儿之间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如分娩时胎儿脱离母体胎盘后,胎儿从产道排出的时间过长,胎儿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气;或母体内二氧化碳聚积;或胎儿呼吸过早,吸入羊水等,都容易引起羔羊假死。

【症状】    羔羊舌头垂出于口外,可视黏膜呈蓝紫色,鼻腔有黏液或羊水,不时地张口喘气。严重者全身松软黏膜苍白,心脏虽有颤动,但特别微弱,甚至脉搏都摸不到,反射消失,恰似死羔一样。

【预防】    加强母羊妊娠期饲养管理,保证营养,增加运动,冬季除暴风雪天外坚持放牧,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分娩接产时讲求技术,尽量减少难产,缩短分娩时间。

【治疗】    先用手撸去羔羊品腔、鼻孔中的黏液,提起两后肢,头朝下,用手轻拍两胸,轻摇身体,促进呼吸。将羔羊放在41~42℃的温水盆中,头朝上防止呛水,两手反复使羔羊肢体屈伸,进行人工呼吸。急救时也有人用嘴将羊嘴内黏液吸出并突然向羊嘴内吹气,有些羊场曾用此法救活许多羔羊



初生羔羊体质显著衰弱,虽然呼吸心跳正常但非常微弱,处置不当极易死亡。

病因】    母羊瘦弱,营养不良,从而影响胎儿发育。病弱及老龄母羊的初生羔羊或早产羔羊多发此病。直接原因是接产不及时,初生羔羊在冷暗阴湿的条件下冻饿所致

【症状】  羔羊出生后呈闭目昏睡状态,颈向后仰,呼吸微弱,口、舌、鼻直至身体发冷,口唇发紧,张不开,最后心脏麻痹而死。

【预防】    除加强母羊妊娠期的饲养管理外,对临产羊要加强护理,避免母羊在室外分娩。要建设接产室,及时接产保羔。

【治疗】    发现病羊应及时放到暧室、暖炕上用棉被盖好,但须注意保证呼吸顺通,不能用火烤,暖炕也不能过热,要缓慢升温,待病羔醒来后立即喂初乳。对衰弱羔羊可一次静脉注射25%葡萄糖液10毫升、葡萄糖酸钙溶液10毫升、强尔心0.5毫升;用40℃温水洗浴15~25分钟,稍微强壮后,喂饱母乳。



【病因】    脐带断裂时由于消毒不严,在潮湿不洁条件下感染发炎。

【症状】    发病初期脐带断端肿胀、湿润,后化脓,有恶臭。触摸脐带根周围有病热感,脐孔周围有脓肿。轻症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逐渐上升到41~42℃;重症者呼吸急迫脉搏加速,直到引发败血症导致死亡。

【预防】    保持产房清洁卫生,在指定地点接产保羔。最好实施人工断脐,断脐同时用3%~5%碘酒涂抹脐带断端和脐带根部周围,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治疗】    实现对症治疗,把脐带根部周围的毛剪掉,涂3%~5%碘酒消毒。对出现全身症状,发病较重的羔羊,除局部处置外,要肌内注射青霉素20万单位,并投服磺胺类药物治疗。

图片



【病因】    初生羔羊未吃到初乳或初乳不足,造成胎粪停滞在肠道内。出生后1~2天仍不见胎粪排出,应考虑为本病

【症状】    精神不振,不愿吃奶,腹部膨大,尾根频频不举作排粪状又排不出来,时常鸣叫,摇尾不安,肛门周围无胎粪附着。重者伸头伸腿,直至倒地滚叫。

【治疗】    用37~39℃肥皂水,或30%~40%液状石蜡与温水混合,用胃管反复徐徐往直肠内注入。也可内服液状石蜡5毫升,或投服香油或豆油、蓖麻油等植物油3~5毫升,促进排泄,效果较好



病因】    该病多发生在刚开始采食草料阶段。羔羊因吃精料过多或饲料质量不佳,羊舍卫生不好,阴冷潮湿,均能引起羔羊消化不良。

【症状】  病初精神不振,食欲降低,体温正常。排稀便,甚至水泻。由于消化不良,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身体逐日消瘦,全身症状轻微。

【预防】    减少精饲料喂给量,投给优质饲草,饲喂定时定量,逐渐增加饲料量。给羔羊饮0.1%高锰酸钾水溶液,预防肠道感染。

【治疗】

1. 口服鞣酸蛋白、胃蛋白酶、乳酶生等助消化药,1日2~3次,连用3~5天。

2. 应用青霉素、磺胺类消炎药。

3. 人丹,每日2次,1次2袋,至食欲好转后停药。

4. 10%高渗盐水20毫升,20%葡萄糖100毫升,维生素C 10毫升,1次静脉注射,1日1次,一般2~3次即治愈。

5. 用中药治疗时可选用椿皮散、健胃散等均有良好疗效。

图片



羔羊肺炎是羔羊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常造成大批死亡。

【病原及传染】    病原体是传染性乳房炎杆菌,患有传染性乳房炎的泌乳羊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乳房里,当羔羊吃乳时经消化道感染。此外,当羔羊接触病羊或病羊污染的垫草和用具时,也能感染发病。

【症状】    发病后羔羊体温升高至41℃,呼吸、脉搏加快,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不振,咳嗽,鼻子流出大量黏液脓性分泌物。病势逐渐加重,多在几天内死亡。能痊愈者往往发育不良,长期体内带菌并可传染健康羊。

【防治】    发现母羊患传染性乳房炎时,要及时把羔羊隔离,不让其吃病羊乳汁,改喂健康羊乳汁。同时对病羊污染的圈舍、场地、用具等,清扫干净,彻底消毒。对病羔加强护理,饲养在温暖、光亮、宽敞、干燥的圈舍内,多铺和勤换垫草。

羔羊发病初期,可用青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肌内注射,每天2次。用量:青霉素1万~1.5万单位/千克体重,链霉素10毫克/千克体重,卡那霉素5~15毫克/千克体重。



本病 以羔羊剧烈腹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7日龄内的羔羊,可造成大批死亡。

病原及传染】    引起羔羊痢疾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为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肠球菌等。传染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也可经脐带或伤口传染。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怀孕母羊营养不良,护理不当、产羔季节突变、羊舍阴暗潮湿等有密切关系。此外,哺乳不当、饥饱不匀;接羔、育羔时清洁卫生条件差也可诱发本病。

【症状】  发病初期精神不振,低头弓背、不吃奶,心跳加快。以后出现持续性腹泻,粪便恶臭,初为糊状,以后如稀水状,内有气泡、黏液和血液。粪便颜色呈黄绿色或灰白色。病羔逐渐虚脱,脱水,卧地不起,如来不及治疗常在1~2天死去,只有少数病轻者可自愈。

有的病羔腹胀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头向后仰、体温下降,最后昏迷死亡。

【防治】    加强母羊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使羔羊在胎儿阶段发育良好。产房要保持清洁,并经常消毒,冬季注意保温。产羔后尽量让羔羊吃初乳,以增加抗病力。羔羊出生12小时后,灌服土霉素,每次0.05~0.1克,每天1次,对本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治疗本病常用药物:

1. 痢特灵每千克体重0.01克内服,每日2次,连用5天。

2. 土霉素,0.2~0.3克,加等量胃蛋白酶,加水灌服,每日2次。

3. 大蒜捣烂取汁半匙,加等量白酒、醋,混合后1次内服,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直至痊愈。

4. 氟哌酸,每千克体重0.01克内服,每日2次,连用3~5天。

5. 病初可肌注青、链霉素各20万单位,每天2次或每千克体重用0.01~0.03克氯霉素肌注。



【病原及传染】    由传染脓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羔羊口膜炎,俗称口疮。多为群发性,影响吃食,严重妨碍羔羊的生长发育,重者也有死亡。本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干痂中病毒暴露于夏季阳光下,30~60天其传染性才消失;在地面上经过越冬,在第二年春天仍有传染性。所以,容易连年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症状】    潜伏期4~7天,传染迅速。病羊首先在口角、口唇 周围皮肤和鼻镜上,发生丘疹小红斑点,很快形成水疱、脓疱,继而随脓疱破裂溃烂,变成黄褐色结痂。轻者痂皮扩大、增厚、干燥、脱落,经1~2周后自愈。重病羔当脓疱破溃后,相互连接融合,传染到上下口唇和鼻镜周围,直至眼睑、耳壳等部位。出现大面积龟裂、有出血的厚硬痂皮和肿胀。更严重者不仅口唇、鼻孔周围全部肿大外翻,且出现草莓状突起,口腔内齿龈红肿、溃烂,致使羔羊不能吃奶、采食,日渐消瘦。若不及时治疗,会因饥饿而死亡

病羔吃奶时会将口疮传染给母羊,引起母羊乳头发病,肿胀疼痛,不能给羔羊哺乳。

【预防】    本病主要由创伤感染。羔羊口腔黏液细嫩,应尽量防止口唇皮肤黏膜受损伤。在产羔时,要除掉母羊乳房和后躯上附着的苍耳等带芒刺的物体,以减少创伤感染机会。

给羔羊喂草料时应挑选质地柔软的鲜嫩茎叶,如苜蓿、槐叶、花生叶等;精料中的豆饼粉、玉米等在喂前要磨碎并加水浸软。圈舍内垫草不用带芒刺和粗硬的草。

对发病羔羊要进行隔离饲养和看护。发病羊使用的圈舍、用具,用30%草木灰、20%生石灰乳剂或2%氢氧化钠进行喷雾或喷洒消毒,防止疾病蔓延。



【病因】    羔羊因母乳不足,吃不饱,投喂的饲料单一,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无机盐及微量元素,致羔羊产生异嗜,羔羊在吮乳时遇到乳房周围带有咸味的污毛等就吞食,时间长了,吞食污毛等积存在胃内,会形成大小不等的毛球。

【症状】    羔羊患本病表现异嗜,吞食污毛。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痛等症状,羔羊逐渐瘦弱并伴有轻度贫血。本病在哺乳期症状不明显,死亡率不高。当进入秋季雨期,症状逐渐加重,迅速消瘦、缩腹,贫血加重,引起死亡

【预防    加强母羊饲养管理,保证母乳充足,尽量给羔羊早开饲,直接给羔羊充足的草料,使其直接从饲草饲料中摄取充足的营养。改进母子羊管理,实行定时哺乳或早期离乳,尽量减少母子羊合群时间,减少羔羊吸吮母羊污毛污物的机会。搞好圈舍卫生,清除污毛污物,减少羔羊叼啃污毛污物的机会。直接给羔羊补喂钙、磷饲料

【治疗    严重者实行胃部手术,取出异物



【病因】    本病是由于圈舍潮湿,贼风侵袭,运动不足或感冒等原因而引发的羔羊四肢肌肉萎缩的病症

【症状】    羔羊患病后运步困难,呈粘着步样,四肢支撑能力差,甚至自己不能起立,肌肉肿胀,吃奶费力。慢性病程较长的羔羊,病肢有萎缩现象。全身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

【治疗    病羊放于保温干燥处,多垫褥草,局部摩擦、温敷,用热酒糟加醋袋做患部热敷。用镇跛痛5毫升与0.5%氢化可的松2毫升混合肌内注射,每天3次,效果较好。亦可内服水杨酸钠和乳酸钙,静脉注射复方水杨酸钠注射液、撒溴糖、葡萄糖、氢化钙等药物。



羔羊发育期内缺钙或钙磷代谢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

【病因】    妊娠母羊因饲料中钙磷不足,又缺乏日光照射,很容易造成胎儿的先天性骨骼发育不全。分娩后母乳中维生素D不足,又可能造成羔羊后天性骨骼发育不全,导致羔羊发生佝偻病

【症状】    病羔开始表现有异嗜,爱吃污水污物,生长缓慢,长骨变形,前肢出现X形或O形肢势,软弱无力,跛行,四肢关节肿大,有痛感,各主要骨骼有变形,严重者不能站立。心跳和呼吸加快,体温常无变化。

【防治    对怀孕和泌乳母羊多给青绿多汁饲料,加喂富含钙磷的矿物质饲料,坚持增加运动和日光浴。对新生羔羊尽早训练吃草吃料,加喂骨粉,多晒日光和运动

病羔补喂松针等富含维生素的饲料,注射维生素D。

图片



 白肌病是由于硒和维生素E缺乏所引起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以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病因】    主要是由于土壤、草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所致。羔羊多发。常呈地区性发生

【症状】    病程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类型。急性病例,病羊常突然死亡;亚急性病例,病羊精神沉郁,背腰发硬,步样强拘,后躯摇晃,后期常卧地不起。臀部肿胀,触之硬固。呼吸加快,脉搏增加。初期心搏动增强,以后心搏动减弱,并出现心律失常;慢性病例,病羊运动缓慢,步样不稳,喜卧: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异嗜现象。被毛粗乱,缺乏光泽,黏膜黄白,腹泻多尿。脉搏增加。呼吸加快

【防治    预防本病,关键在于加强对妊娠母羊、哺乳期母羊和羔羊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含硒维生素E粉,或肌内注射0.1%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每只母羊在生产前1个月肌内注射0. 1%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5毫升,即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也可在兼羊初生后第3天肌内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2毫升,断奶前再注射1次(3毫升)。

治疗本病对急性病例通常使用注射剂。常用0.1%亚硒酸钠注射肌内或皮下注射,羔羊每次2~4毫升,间隔10~20天重复注射一次。维生素E肌内注射,羔羊10~15毫克,每天一次,5~7天为一个疗程。对慢性病例可采用饲料中添加的办法。



【病因】    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成年羊、幼羊都能感染,羔羊期因断尾、断脐、刻耳等操作不当多发此病。破伤风梭菌能形成芽孢,长期存活,所以四季均可发生。

【症状】    肌肉强直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病羊四肢肌肉僵硬,背腰不灵活,瞪眼,尾根上翘,行动困难,卧地后角弓反张,不能站立,头尾偏向一侧,呼吸迫促,常因窒息而死亡。死亡率高之95%~100%。

【预防    用破伤风类毒素皮下注射1毫升,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治疗

①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每天1~2次,每次2万~5万单位,皮下或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可加5%葡萄糖溶液混合注入。

②40%乌洛托品20毫升,1次静脉注射,或用20%硝酸镁,每次20毫升,静脉滴注。

③对食欲废绝的羔羊,应进行补糖、糖盐水及复方氯化钠溶液。

来源:牛羊养殖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