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穷学生”

 凤凰紫金山 2024-05-11 发布于北京

我是“穷学生”

小编:许永保

我家处在河南豫北,黄河故道黄泛区,那时候,土地贫瘠,小麦是种一葫芦打两瓢;秋季在高粱快熟的时候,经常发大水把庄稼淹没。维持生活的主要是所剩无几的高粱,黄河故道黎阳渡津大堤上的红薯,红萝卜“救命粮”。我家里弟兄四个,非常贫穷,经常是缺吃少穿,忍饥挨饿。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各种学杂费两毛,2分钱一支的铅笔,都是用到手指实在捏不住了还不舍得扔;5分钱一本作业本,总是正面写完,再用反面当演算本,最后再用于练习毛笔大楷用纸,是个“穷学生”。

上初中的时候,学杂费五毛,也是东拼西凑,靠养的母鸡下蛋积攒,才能交够。

每次到姥姥家串亲戚,两个表姐总是鼓励我要好好读书学习,并想方设法接济我。有一年春节时,把我舅舅在鹤壁煤矿附近上班的地方,捡到做香烟用的内衬浅灰纸,用针线装订了好几本,赠送与我,我如获至宝。那时的心情,无与伦比,难以言喻,终生难以忘怀。

母亲为了我们弟兄四个读书,总是辛苦操劳,大哥的衣服小得不能穿了,二哥穿,二哥的衣服小得不能穿了,再由我来穿。天气热了,母亲就连夜拆洗烘干做夹袄,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总是辛苦操劳,勤俭节约一针一线,一丝一缕,一米一饭,想尽办法,靠着饲养的鸡下蛋积攒,供大哥农中毕业,二哥高中毕业,虽然我是个“穷学生”,但也供我初中毕业。

1973年接到浚县第一中学《入学通知书》的母亲,也喜也忧。喜的是:三儿能够实现自己的夙愿,考上浚县第一中学;忧的是那5元的书费学杂费(那时称作“公杂费”)。

那年月里,在生产队里干活一整天,最棒的男劳力,早上2分、上午4分、下午4分,三晌劳动共计记10分,记一个工,在年终分红最低时,仅领取人民币8分钱。可想而知,那时5元的困境压力有多大。

那时候,在农村除依靠生产队挣工分分红维持生活过日子,零星开支就是靠家庭散养的母鸡下蛋,公鸡卖了换钱。

母亲为了筹备我的学杂费,每天在早上放鸡窝里圈的鸡子时,都是堵着鸡窝门,逐只检查每只母鸡是否能下蛋,来积攒鸡蛋,然后就把鸡蛋卖给村里供销社,一个鸡蛋8分钱。到了我要入校报到的前一天,把积攒的鸡蛋一个不剩的卖完后,仍然没有把钱凑够,母亲就狠心地把为孵化小鸡留的大公鸡卖掉了。

这件事,我亲历目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当回忆起来,都是泣然泪下,不堪回首……

开学那天,我穿着母亲亲手纺织的棉布裤、棉布褂、布鞋和用棉布缝制的书包。如愿的入校报到,但当老师在问及是留校?还是跑校走读(早餐晚餐在家吃饭,午餐在校吃一顿)?我就不加思索果断地回答说:“跑校”!

那时候,农村的学生,在学校学生食堂用餐,需要用粮票到司务长那里换饭票,每斤粮票交2毛现金,馒头1个2两饭票,捞面条三两,+肉卤菜票4分,菜卤交菜票2分,菜糊涂(白菜叶+玉米面+盐)饭票一两+菜票2分。来自农村农业户口的学生,没有粮票,就从家里带小麦(细粮票)或玉米(给粗粮票),大部分学生为了俭省节约,早中晚餐在家吃饭。

然而,由于我家庭弟兄多、缺粮户,小麦基本没有,玉米也是甚微,仅有勉强维持生活的红薯、红薯干、红高粱、红萝卜。经济非常困难,看着父母供应书杂费都非常作难,住校更是奢侈不敢想啊。就天天穿着母亲亲手纺织的粗布衣和布鞋,挎着棉布缝的大书包,常常和许国顺、王学存同学步行走读,即使中午一个半小时,也是漫(漫过大伾山)山抄山路小道(从学校东南角越墙至龙洞、寺下头)回家快速吃饭,匆匆而又紧张赶时间走路,练成了“飞毛腿”、“铁脚板”,也为今后人生之路,特别是出差善于步行走路,夯实了坚实基础。在严冬数九寒天中午时间太短,实在无法回家吃饭,就挎一包红薯当干粮,连二分钱菜金一两粗粮票可买一碗白菜咸糊涂都不舍得花费,就在教室里啃着凉红薯当午餐。家庭条件优越过或城里“定量户”的学生,对来自农村的,特别是像我这样的穷学生,此无奈困境,根本体谅不到,颇感不可思议。也可能是“同情”,也或许是……,有的同学用热乎乎的白馒头换我们的凉红薯,但我们有农村学生的“尊严”,我们就用: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红薯很好吃,我也爱吃…”.婉言谢绝,巧妙应对。后来为了避免尴尬,我们就是在冰天雪地的三九寒天,仍然到校办工厂东南角的大坑里”露天就餐”。同学们大多都知道和理解我是班里最穷的“穷学生”。

现在每当回想起来泣然泪下,不堪回首,总是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总有一番酸楚滋味在心头。

贫穷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直到毕业后参加了工作,“穷学生”的烙印,一直在伴随着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说过“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穷则进取,积极向上,激励着我;艰苦奋斗,戮力奋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不忘自己是个“穷学生”的初心,积极主动奋发上进。事事处处,积极带头,充分发挥  “穷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始终发扬奋力拼搏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普通职工,逐步由组长、科长、部门经理、常务主任,当选为工会主席、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等职务。获得省、市、县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

虽然我现在已经退休了,但始终都把我是“穷学生”的经历,时刻牢记在心,保持勤俭节约不忘本色的初衷,融入生活中,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快乐生活。

“穷学生”,永远铭记,终生难忘!

本文小编简介:

许永保,男,汉族,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伾山街道西杨玘屯村人,农民出身,1975年参加工作,共产党员。喜爱文学、旅游、摄影、网络。历任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总经理。退休干部。现北漂远洋五里春秋揽翠园。

中国诗社会员,《中国煤炭报》《东北原创文学》特约通讯员;是360图书馆、百度百科、头条、知乎、中国共产党员网、腾讯网、优酷网、土豆、新浪、道客巴巴、上海《故事会》中国河南顶端等网站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