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9年开九大,毛主席审阅名单发现少一上将,批示:该同志似宜考虑

 sgpwg 2024-05-11 发布于广东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

69年开九大,毛主席审阅名单发现少一上将,批示:该同志似宜考虑

会议召开前,毛主席审阅代表名单,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开国上将陈奇涵的名字。毛主席立即批示:该同志似宜考虑。

九大会议上,按惯例选举中央委员,毛主席又亲自介绍陈奇涵,给他拉票, 称他为“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

这个评价非常之高。要知道,毛主席只评价两个位将军为“旗帜”,一位是徐海东,一位是陈奇涵。毛主席曾评价徐海东,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那么,陈奇涵与毛主席有着怎样的交集?毛主席为何对他念念不忘呢?

69年开九大,毛主席审阅名单发现少一上将,批示:该同志似宜考虑

陈奇涵

朱老总的师弟,林总的老师

1897年,陈奇涵出生在江西兴国的一个农民家庭。陈奇涵家里虽然不富裕,但父亲颇有远见,把他送去学堂读书。陈奇涵也很争气,中学毕业后回乡创办学校,免费招收工农子弟上学。

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陈奇涵会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不过在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陈奇涵弃笔从戎,考上了云南讲武堂韶州分校。

当时黄埔军校尚未成立,云南讲武堂就是全国最顶尖的军校。朱德元帅就在云南讲武堂学习过,后来参加了川军。陈奇涵入校时,朱德已经毕业,但也是师兄弟关系。

军校毕业后,陈奇涵先是参加了赣军,坐上了代营长的位置。不过他觉得赣军军阀习气过重,1924年又投奔广州革命政府,当上了军官。

69年开九大,毛主席审阅名单发现少一上将,批示:该同志似宜考虑

1925年1月,陈奇涵到黄埔军校当教官,培养了三批学员,其中包括林总、黄公略、张灵甫等一干国共名将。任教期间,陈奇涵经许继慎、陈赓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初,陈奇涵迎来了与朱德合作的机会。当时朱德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当团长,陈奇涵是他的参谋长。南昌起义前,陈奇涵组织了翻译中共中央指示的行动。不过因为生病,他错过了南昌起义,转而回兴国老家从事革命活动。

蒋介石向来重视黄埔师生,得知陈奇涵回到兴国,还特意给他写信,让他到自己身边担任侍从室主任。这可是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但陈奇涵不为所动,拒绝了蒋介石的任命。

蒋介石恼羞成怒,悬赏5000大洋捉拿陈奇涵。敌人抓不到陈奇涵,将他家的房屋付之一炬,还杀害了他两个胞弟。陈奇涵仍不动摇,嘲笑敌人:蠢得像猪猡,逼我上山为“匪”。

69年开九大,毛主席审阅名单发现少一上将,批示:该同志似宜考虑

“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

兴国县是有名的“红军县”,全县23万人口,有8万人参加红军,为全国之最。兴国走出这么多红军,陈奇涵当记头功。

1928年底,井冈山遭到敌湘军、赣军的联合“围剿”。敌人来势汹汹,井冈山红军又因为湖南省委的错误指挥,导致“八月失败”,全军只剩下5000余人。

危难关头,毛主席力挽狂澜,决定率红4军南下开辟根据地,由彭德怀的红5军留守井冈山。可是,由于敌人太过强大,井冈山失守,南下的红4军也落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关键时刻,是陈奇涵动员兴国8万人参加了红军,让红军在赣南站稳了脚跟。1929年4月,毛主席率部来到兴国,与陈奇涵见面,称赞他做了“第一等的工作”。

1969年的九大会议上,毛主席不仅评价陈奇涵为“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还生动讲述了陈奇涵请他吃“四星望月”的故事。

69年开九大,毛主席审阅名单发现少一上将,批示:该同志似宜考虑

当时,毛主席在兴国制定《兴国土地法》,小住了一段时间。陈奇涵考虑到主席工作紧张,生活条件艰苦,就安排人到河里捞了一条鱼,为主席改善伙食。

陈奇涵不仅善于做动员工作,做菜也是一把好手。他做了一道兴国名菜“粉蒸鱼肉”,周围还摆了四道小菜:花生米、笋炒肉、雪豆和炒鸡蛋。

饭菜端上桌后,毛主席尝了一口,连赞好吃。毛主席问陈奇涵:“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啊?”

这可把陈奇涵问住了,这道菜是兴国地区的家常菜,没有正式的名字。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说:“你们看,这道菜像不像四颗星星围着月亮,就叫它'四星望月’吧!”

从此之后,“四星望月”成了中国的一道名菜。1970年,毛主席主持召开庐山第三次会议时,专门让厨师做了这道菜,与大家分享。

69年开九大,毛主席审阅名单发现少一上将,批示:该同志似宜考虑

自报中将,却授大将

1930年,陈奇涵正式参加红军,担任红4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成立后,陈奇涵又担任军团参谋长。

陈奇涵虽为参谋长,却经常领兵作战。一次战斗中,陈奇涵不慎掉下悬崖,身负重伤。组织考虑到他的情况,将他送回后方休养。陈奇涵伤好后,改任江西军区参谋长,协助陈毅工作。

大革命时期,陈奇涵给朱德当参谋长,红军时期又先后给林总、陈毅当参谋长,资历相当之高。不过在李德掌握中央苏区大权后,陈奇涵为真理发声,结果被撤职关押。幸好李富春出面求情,才把他放了出来。

1934年红军长征时,李德打算把陈奇涵留在苏区,让他从事游击斗争。不过,陈奇涵善于架桥,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多位将领为他求情,才带他参加长征。事后证明,留守苏区比长征更加艰险,陈奇涵若留守可能性命不保,新中国也会少一位上将。

69年开九大,毛主席审阅名单发现少一上将,批示:该同志似宜考虑

红军抵达陕北后,陈奇涵改任红15军团参谋长,协助徐海东工作。抗战时期,他基本留在后方,担任延安卫戍司令、防空司令,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

抗战胜利后,陈奇涵赴东北工作,担任东北军区参谋长。1949年,他随四野大军南下,解放江西,后出任江西军区司令员。

1954年,解放军军事法庭成立,毛主席亲自点将,任命陈奇涵为法庭庭长。军事法庭更名为军事法院后,陈奇涵任院长。

陈奇涵淡泊名利,1955年授衔前,他认为军衔不重要,只申报了中将。不过,考虑到军事法院院长的军衔必须是上将,中将只能担任副院长。再加上陈奇涵的资历和战功,中央仍授予他上将军衔。

69年开九大,毛主席审阅名单发现少一上将,批示:该同志似宜考虑

不搞特殊,给家人定下三条规矩

1960年,陈奇涵认为自己年事已高,主动突出领导岗位。不过毛主席没有忘记他,九大时亲自将他列入代表名单,并建议他担任中央委员,而且连任三届。

陈奇涵身居高位,对自己和家人要求极为严格,从不搞特殊。建国之初,他就给家人定下三条规矩,任何人不得违反。

第一,公家有的东西而我家没有的,自己要花钱买,没钱就不买,也不许借;

第二,绝不允许贪污国家的钱财、物资,否则国家这一关过不去,我陈奇涵这一关更过不去;

第三,公家分配给我的东西绝不允许私用,谁敢违反,就滚出我陈家的大门!

69年开九大,毛主席审阅名单发现少一上将,批示:该同志似宜考虑

上世纪50年代末,陈奇涵回了一趟兴国老家。时值三年困难时期,兴国县委考虑到陈家的不易,送来一批粮食。陈奇涵得知后大发雷霆,怒斥当地官员:“你给我家送粮食,全县人民的粮食你们也送了?连毛主席都带头搞节约,凭什么给我家特殊待遇?”

转过头来,陈奇涵把这些粮食分给了当地的贫困户,自家一粒粮食都不留。不仅如此,陈奇涵还把自己的津贴拿出来,包成红包分给乡亲们。

秘书看到后很不理解,问:“首长,你把钱都分出去了,自己怎么生活?”

陈奇涵笑着摇摇头,说:“生我者父母,养我者兴国的万千百姓,我孝敬家乡父老,不都是应该做的嘛!”

陈奇涵一生淡泊名利,把自己放得很低。1981年临终前,他用七个字总结自己的一生:无能事,而能无事。

将军这句话蕴藏着大道理。他认为自己做得不多,也因此后半生“无事”,平安度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