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世良:助力寻亲记

 乡土大河南 2024-05-12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助力寻亲记

原创 | 乡土中原

二月中旬的一个上午,我接到一封来自北京的求助寻亲联系函,函件是由中学王庆山校长转发过来的。我仔细地看了函件内容后,便和王校长取得联系,确认信息的来源与真伪。原来王校长以前在桥头教过书,是一位老同事转过来的,函件上写着寻亲人的身份信息、联系电话,落款盖有所在公司的公章,应该不是诈骗函件。

寻亲人刘建新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鸣沙乡,他本人只知道爷爷原籍是社旗县桥头乡的。解放前,刘建新的爷爷在被国军抓兵,并跟随马鸿逵部队来到宁夏。那时他爷爷只有14岁,后来离开部队在中宁县娶妻生子,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也算是安稳下来。

为助力圆满完成此次寻亲任务,我认真梳理了一下个人思路,决定来个全面开花。首先从管理户籍的微信好友哪里着手,因为她们哪里的信息比较有权威,先在桥头和大冯营两个地方查一查,了解一下寻亲人的直系亲属信息,方便日后联系到亲属本人。
我又把寻亲信息转给老领导刘元众主任,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热心肠的人,老领导第一时间在社旗、南阳刘姓宗亲群里转发,叮嘱大家帮忙助力寻亲。老领导还亲自打电话与我沟通,探讨我们这一带那个刘姓村庄,跟刘建新的字辈有关联的确切信息。就这样,渐渐事情有了行动上的目标。
一脉相承续情怀,秉持家风惜当下。刘建新的爷爷和父亲在世时,曾多次提出要寻根问祖,由于世事造化,终究也没能完成此愿。2018年,刘建新在父亲去世两个月后,就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寻亲之旅,只身一人来到社旗。但由于他不知道老家亲人的姓名,也不知道具体的家庭地址,就这样在社旗住了3天之后,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今年春节过后,刘建新的妹妹在中宁老家,无意间翻找出了一沓发黄的信件,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社旗老家亲人寄给爷爷的。通过仔细研读整理所写内容后,才得知爷爷兄弟姊妹一共7人,自家爷爷排行老四,爷爷还有个五弟叫刘金山,曾经还给爷爷来过信,信中还提到了直系亲人和亲戚的名字信息。好在信封保存的还算完整,上面的来信地址清晰可见,原来老家是社旗县桥头乡北付庄的。
有了这些老信件上的准确信息,刘建新非常高兴,开始了他的二次寻亲计划。他吸取了上次行动上的失败经验,这次选择通过网络寻找老家亲人,这样既省时、又省力、还省钱。刘建新第一时间整理好中宁和社旗亲人的基本情况,以信函的格式通过微信转发,逐一发给大学同学周栋,以及桥头老家的镇政府、村委会,一同协助他完成二次寻亲计划。
解放后,大冯营乡北边这一片的村庄,基本上都归老南阳县桥头区管辖。依据刘建新所描述的亲人字辈名字,可以断定他要寻找的亲人,不出我们方圆10里地。社旗西南的桥头、大冯营这一带刘姓的村庄多,随口一句,“三百年前是一家,拉紧了你、我之间的感情距离。”
周栋也是社旗人,他和刘建新是大学同学,两个人又是好哥们,虽然毕业后在不同省份工作,但彼此的联系基本上没有中断过,这也为刘建新二次寻亲增添了新的动力。
大家在刘姓宗亲群里积极互动,积极提供寻亲人要找的亲属信息。刘斌在群里看到信息后,仔细确认寻亲联系函上的名字,就是老家村子里的邻居。“是的、对的、信息都对,就是我们北傅庄的”刘斌高兴地说。刘斌老家也是桥头北傅庄的,在南阳从事艺术设计工作。

彼此的牵挂,彰显了家族情怀的亲和力、凝聚力。刘斌当即就给双方亲人提供联系方式,血浓于水的亲情互动,说不尽来、道不完。像雪山融化的场景——清纯而浪漫,就这样失联41年的亲人终于找到了。
现在网络真强大,在大家的鼎立相助下,一上午就寻亲成功了。为祝贺此次寻亲成功,我与刘建新互致问候并加了微信,从口头上得知,他比我小个两三岁。“那您是哥,我是弟。”刘建新高兴地说道。
多年的基层外宣工作经验告诉我,您不仅要学会扑捉新闻线索,还要学会引导新闻事件,注重细节做到有始有终。刘建新的寻亲成功,可以说,是一篇由头不错的社会新闻素材。
在征得建新兄弟的同意下,我就给《南阳晚报》社的徐蕾老师联系,讲述了这个寻亲故事的基本过程。在徐老师多次热心采访下,稿件于2月26日刊登在《南阳晚报》社会新闻版。
“一群热心人,接力助寻亲”的社会新闻报道,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也在宛东大地的田间地头传为佳话。寻亲故事,更像春天里的一首劲曲,一路高歌一路行,歌唱那龙腾盛世的每一位追梦人。感谢徐老师那行家里手的详实报道,她不仅是时光的见证者,还是历史的记录着。

当天上午,我就把那篇报道的电子版发给了建新兄弟,助力寻亲不亚于吃一次大餐。往往在品享中,才能感受到那份浓香的精神抚慰。一份晚报,不仅是一份牵挂,还是一份爱心,更是一份亲情的记忆,凝聚着“天下刘姓一家亲”的时代魅力。

作者简介

刘世良,男,1970年3月生,现供职于社旗县大冯营镇政府,从事对外宣传工作。青年时期在三尺讲台上度过十多个春秋,先后有20余篇教育教学文章在全国省市县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