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二访同堤

 新用户8249cTO6 2024-05-12 发布于陕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572




近日,忙里偷闲再去了同堤村,还是想弄清楚那个盘绕在心里的疑问:大荔县埝桥同堤村的“海怪”家和渭南孝义的赵家有没有血缘关系?
这次拜访的是一个因文认识的赵姓同堤人,他长我几岁,称他赵兄。
赵兄说,村里姓赵的很多,但他家的“赵”和“海怪”家的“赵”没有任何关系。
他说有两个人对“海怪”家了解的比较多,一个是村里和“海怪”同族的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另一个是和赵兄同龄的白姓同堤人。
约来了白兄。他很健谈,比较关注同堤村历史,喜欢在抖音上讲大荔县的人文民俗。
我向他提出我的问题,一个是“海怪”家是同堤村本地人吗?如果不是,从哪里迁来的?“海怪”家和渭南孝义赵家有没有血缘关系?如果没有,为啥《渭南临渭区明清工商业简史》和大荔王凌琴老师采访的“海怪”家店铺管理人之一所说的两家在泾阳、三原经营的店铺、商品的牌子、管理模式都是一模一样的?
白兄说同堤村是大荔县最早的老村子之一,“海怪”家是同堤的老门老户。从交流看,他对孝义赵家知道的不是很多,他手里没有能证明“海怪”家历史的有关资料,和“海怪”家也没有交往和联系。他对两家经营相同的解释是,一方面可能是当时政府统一组织,另一方面是个人行为。这种说法我无法信服,因为,不论啥时候,店铺牌匾名字和产品商标不可能随便让别人用,这是经商的基本常识,尤其是一些老字号。
一起去见了赵姓老人。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语言表达清晰。
老人曾经对赵家的发家经验有归纳总结的文字,是根据县上文史资料整理的,这些我已经熟悉。他说原来不方便向外人说,现在政策稳定了,可以拿出来供人了解赵家经营经验了。
老人和“海怪”是同一个祖父,但他和“海怪”没有来往。
关于孝义赵家,老人说没听过。老人说,他们是这里的老门老户,没听家里人说过是从哪里搬迁来的。
在老人这里,依然没有得到啥有用信息。
让我佩服的是白兄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他自己出面保护了目前在同堤村唯一能见证“海怪”家辉煌历史的东西,那就是“海怪”家的一口井。
我们去看了那口井。
老同堤村紧靠着新同堤村,一个在坡上,一个在坡下。新村是后来考虑洛河涨河影响人居安全迁至坡上的。
出村,坡下有一条向南的路。村里的老人说,这条路原来是一条官道,向西通往渭南西安,向北通往大荔北边,再向北就是韩城合阳方向。这一点很多人都是这样说。
赵兄说,老人们还说,慈禧太后西逃就是走的这条路,“海怪”家当时接待了慈禧太后并捐银救难。这和县志描述一致。


井在路东边,白兄让人把井口用洋石灰盖子封了,只留了一个一尺左右的口,上面盖了一个小盖子。他说,井深约12米,井口直径约2米。
白兄说,“海怪”家就住在路西边,有院庭,有车马店,还有一棵高高大大的皂角树。路东边,也就是井所在的地方附近,是“海怪”家的场。
他两个说,井是甜水井,一直有水,也旺的很。有三个辘轳搅水,村里人也都在这里担水。
村里还有一种传说,井下面水一直能通到兰州,这个可以确定是夸张。
白兄用双手把小井盖提到一边,不一会井口就透出一股阴森森的冷气。从侧面斜看,井壁青砖暗湿,墙面斑驳,但看起来很结实。
问井有多少年历史,他们说,至少有200年历史。理由是,前些年村里有一个快百岁的老人,说他爷小时候都有这口井。
井东、南边不到五百米有一段崖,赵兄说那是同堤村原来的堡子。当地人把城堡叫堡(bu,四声)子。
据说堡子建于明代,是村上集资的,所在地方原来是一个庙。
向南走了几十步,一股很远很远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赵兄说堡子功能相当于一个防御工事。堡子原来西崖与东崖两弯衔接向南,凸出成一个尖,远远看像落地的风凰,风水先生说这里是凤凰穴。
他们说堡子高有20米左右,座北朝南,有大厅、仓库房、粮仓、水井等,堡子分前后城,兵荒马乱时全村人都在堡子避难,里面能保证全村人正常的安全和生活。堡子下,东、西各有一眼甜水井,像凤凰的两只眼睛,刚才看到的是其中的一眼井。
赵兄说,原来附近村民常从堡子上起土,用作盖房或者其他用途,他觉得应该保护这段堡子,阻挡过很多回,现在再也没有人动堡子上的土了。
赵兄说同堤村历史比较久远,现在唯一能证明的就是这段堡子。堡子没有了,在外的人和后人想起故乡连一点念想都没有了。
初春,洛河岸边,麦苗返青,纵横交错的田畴上一片寂静。路边,白兄家大棚里的梅花星星点点地开了,粉粉嫩嫩,惹人怜爱。很多很多年前,这里的人喧声,这里的车马声,这里吱吱的辘轳声,堡子上孩子的嬉闹声,全都跟着“海怪”家兴盛的生意走向了更远的地方。
疑点依然是疑点,且行且看吧。


文/闫孟秋
图/网络

END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给你送槐花来了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那几条路呀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说与三月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油炸豆腐

【大荔文学·诗词·闫孟秋】城东有红梅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你有勇气吗?

【大荔文学·影评·闫孟秋】要不要管?敢不敢管?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日子在一天天变小

【大荔文学·诗词·王凌琴 等】赞孟秋书屋并寄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惊心动魄的35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巷子妈妈

【大荔文学·文评·闫孟秋】校对夏老师的文稿其实是校对了我大半辈子走过的路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初冬黄河滩

【大荔文学·诗词·闫孟秋】西篱菊吟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善“谋”的李东阳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明朝的“模范皇帝”

【大荔文学·诗词·闫孟秋】中秋雨访王大姐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闫孟秋】地比天大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对床夜雨

【大荔文学·读后感·闫孟秋】贾政真的是“假正经”吗

【大荔文学·读后感·闫孟秋】《红都山城印记》读后感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蒸包子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夏谒白居易家族陵墓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锁子和钥匙的对话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那些永恒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六月快到了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沙苑人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明朝那些事》里的杨涟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锅锅灶灶的烟火史

【大荔文学·文学评论·闫孟秋】跪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那些忐忑不安的时分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你可能不知道的李济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油芸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家有南窗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滚元宵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初一早上吃饺子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带饭”饺子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 回礼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新女婿吃荷包蛋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油通底和麦稍黄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我也说 "带把肘子"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冬日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哎呀,我的杜甫呀!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鸡蛋絮和泡馍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遛达7·孝义“赵家”和大荔“海怪家”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微”秋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长安客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遛达6:花城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 六月到九月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遛达·北贝村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遛达·北贝村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秋天的第一滴雨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遛达·井庄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婚礼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溜达:西寺子村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马头墙”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溜达——东高城村

【大荔文学·书评·闫孟秋】人以德立身  文以德启人 ——读武德平老师散文集《呼唤》初稿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之洛渭交汇处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王凌琴老师《在河之洲》出版有感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之王谦渡口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之王马村及新桥堡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之赵家湾与县城南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洛河桥+同堤村+高迁村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三记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雷宋+东湾·阿河村·寺前村 ——探看洛河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女子探看洛河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洛河之仙渠村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老屋(续)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老屋

【大荔文学·读书笔记·闫孟秋】《明朝那些事》之于谦和李贤

【大荔文学·抗疫文苑·闫孟秋】疫情与妻书
【大荔文学·评论·闫孟秋】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 之秦并天下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梁启超眼中的李鸿章
【大荔文学·散文诗·闫孟秋】一壶浊秋
【大荔文学·散文诗·闫孟秋】秋之语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秋雨龙泉山庄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墙  绳子和珠子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婚礼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百家院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立秋记事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我在德令哈和海子对话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沙窝里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春天的窗外话
【大荔文学·书评·闫孟秋】荐读《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从古城墙边路过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站在断流的河岸
【大荔文学·散文诗·闫孟秋】月亮是黑夜的心脏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访耀州林徽因故居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龙首渠:中国水利发展史上的一只不死鸟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尧头窑,有大哥味道的地方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一年里所有的心事都会在除夕打结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父亲写春联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和苍穹握手  和流年言和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撷英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冬天的呢喃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渭河随想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从左宗棠送曾国藩的挽联说起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日子就像竹子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冬日
【大荔文学·诗词·闫孟秋】诗觅《红楼梦》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来的路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我家附近有鸡叫声
【大荔文学·诗词·闫孟秋  王凌琴】今日小雪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初冬碎语
【大荔文学·书评·闫孟秋】一草一叶总关“情” ——荐读谭文德老师散文集《草叶集》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渠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一条河,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更遥远的地方去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在河边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朗然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十月一烧寒衣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迎着生命里的那束光好好活着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想起我的图画王老师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食摞”门户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渭水秋涨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劝慰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苍穹之下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知了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借得酒家一壶酒,年年清明年年殇
【大荔文学·散文·闫梦秋】立秋·吃面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立秋(同题1)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在山里:听雨,赏竹,吃面
【大荔文学·散文·闫梦秋】那时候
【大荔文学·散文·闫梦秋】回家
【大荔文学·散文·闫梦秋】“贼”不走干路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下)
【大荔文学·散文·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上)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又到清明,父母总是在某一瞬间跃入脑海,挥之不去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漠北行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东北之旅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走进西藏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诗歌八首记《红楼梦》人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做饭和写文章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上会走

作者简介

闫孟秋,渭南市作协会员,《沙苑》杂志责任编辑。喜欢用文字记录平淡的生活。有文字在《检察日报》《西部法制报》《渭南日报》等媒体发表。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