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游九首经典诗词,千古流芳,首首都有千古名句

 人间幸福是清欢 2024-05-12 发布于河北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生于北宋灭亡之际,自幼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矢志报国。

他虽因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却未曾放弃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他的诗歌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对后世影响深远。

〔1〕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公元1186年春,赋闲了五年的陆游奉诏入京,赴任之前,住在西湖畔的客栈,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名作。

想到自己多年未受重用,阅尽人间冷暖,感叹既然事态人情如此淡薄,又何必骑马到京城呢?

住在小楼,整夜听着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翌日清晨,就听见有人在深巷里叫卖杏花。

闲来无事,铺开小纸写草书,在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品茗。不要因为京都的尘土弄脏洁白的衣衫而叹息,因为等不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语言清新隽永,描写春日雨后清晨的清新怡人,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

〔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一首唯美的咏梅词,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驿站之外的断桥旁,一株幽梅孤单寂寞地绽放。夜幕降临,梅花独自品味着忧愁与感伤,却又遭到凄风苦雨的无情摧残。

梅花本来就不想在春天与群花争奇斗艳,因此任凭群花的排斥嫉妒,也毫不在意。纵然花瓣一片片凋零,化为尘土,它清雅的芬芳却永留人世间。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过多首梅花诗词。“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诗人以梅花自况,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顽强不屈、志向高洁的精神。

明代沈际飞在《草堂诗馀·续集》评价甚高:“排涤陈言,大为梅誉。”

〔3〕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186年,陆游六十一岁,已罢官六年,居住在故乡山阴。想到山河破碎,中原未收,于是将一腔悲愤诉诸于笔端。

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的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犹记得在瓜洲渡战船破浪前行,痛击金兵。秋风中,战马奔腾驰骋,收复大散关。

少壮时,我期待能够为国扫除边患,如今揽镜自照,已然鬓发斑白,自己的愿望仍未实现。千百年来,没有人可以与写《出师表》的诸葛孔明的壮志凌云相比。

这首诗可谓句句经典,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抒发壮志未酬、功业难成的悲愤。

清代李慈铭《越缦堂诗话》评价:“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

〔4〕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公元1167年,陆游罢官闲居在家乡山阴。家乡淳朴的生活,使他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创作出这首清新恬淡的游记诗。

不要耻笑农家腊月酿的酒不纯,因为在丰收的年景里,还有足够的鸡和小猪招待客人。

走在山野间,只见山峦重叠,水流交错纵横,本以为无路可走,等转过身时,才发现一个绿柳成荫、百花盛开的山村,出现在眼前。

临近春社,村民们吹着箫,打着鼓,结对喜庆,他们的衣着依旧保持着简朴的风气。从今天起,如果还能乘月色闲游,我还要拄着拐杖,拜访农家好友。

〔5〕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经典名篇,虽然他的爱国热情屡遭打击,但他的爱国志向始终不渝。

直到临终前,他又写下这首诗,向儿子倾吐未完成的心愿。

原本知道,人一旦离世,世间万物便与自己再无联系,但使我深深感到遗憾和痛心的,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等到朝廷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这首诗在朴素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而强烈的情感,读后令人热泪盈眶。

清代贺贻孙《诗笺》评价:“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

〔6〕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在壮年之时曾有过一段戎马生涯,这是他一生中尤为值得怀念的岁月。后陆游被罢官,隐居山阴,经常回首往事,梦回梁州。

回想当年奔赴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守卫梁州。如今从军生活的情景只能出现在梦中,旧时出征的貂裘上,早已盖满了灰尘。

胡人还未消灭,我虽心怀大志,但已两鬓斑白,只能空自流泪。未曾料到这一生会如此,我本有拼死沙场的豪情壮志,却空有一腔热血,只能在沧州老去。

词中回顾自己驰骋沙场,报效祖国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今昔对比,让他感到悲愤不已。

纵览全词,基调悲昂,却不消沉,感人至深,读后令人荡气回肠。

〔7〕

临江仙·离果州作

宋·陆游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春光还与美人尽。

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水流云散各西东。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雨水在鸠鸟的呼唤声中降落,草木一片翠绿;雨后,燕子将沾满落英残红的泥土都衔来筑巢。美好的春景和美人一般,相聚时,彼此非常的眷恋,分手时却匆匆而别。

只知道真挚的情意容易抒写,哪里晓得离情别绪难以真切的表达。就像流水和白云那样各奔东西。月色溶溶,庭院花香四溢,柳桥晚风习习,一个人独自站在小桥上。

公元1772年,陆游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此词是他二月赴任途中经过果州时所作。

该词描绘了果州春日绚丽的景色,全词节奏明快而富神韵,结尾优美含蓄。此时的词人,对仕途前程是满意的,在惜春和离愁之中,还带有轻快之情。

〔8〕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陆子聿的一首哲理诗,诗中告诫孩子在学业上应毫无保留,全力以赴,并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他说,古人对于学习的追求从来是不遗余力的,年轻时勤奋努力,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到老年才能有所成就。

仅仅依靠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总是显得那么浅薄的,要想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某件事情,还需要亲身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学问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磨砺和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堪称至理名言。

〔9〕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收复中原,杀敌报国,是陆游一生的信念,也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陆游此时已经68岁,虽僵卧孤村,但心中的爱国情怀丝毫未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驰骋战场的愿望。

虽然独自躺在孤寂的村庄里,但从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国家的现状和前途。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风雨交加的声音,梦见自己骑着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驰骋疆场。

梁启超曾作诗称赞陆游:“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