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意思的中药药引子

 潇湘江畔 2024-05-12 发布于湖南
药引子,顾名思义,就是将治病的药引到患病之处,使其发挥最大的药效,起到增效、解毒、矫味、护胃等作用。清代尤怡《医学读书记》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清代末年太康人龙子章在其所著《蠢子意》一书中写了一节文字,名为“大药引子甚是得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也颇实用,现择于下,供读者参考。

治病引子最为先,引子便是先行官。

  • 先锋如硬实,它自打敌前。
  • 我尝治伤寒,大葱一把煮水煎。
  • 我尝治吐衄,茅根一握煮水煎。
  • 我尝治腹痛,黑豆一碗煮水煎。
  • 我尝治尿血,蓟根一束煮水煎。
  • 我尝治疮肿,忍冬一掏煮水煎。
  • 我尝治风症,艾叶一团煮水煎。
  • 我尝治眼红,薄荷一襟煮水煎。
  • 我尝治滑泻,五倍一两煮水煎。
  • 我尝治虚热,童便一罐煮水煎。
  • 又尝姜汁一大盏,对药治顽痰。
  • 又尝韭汁一大杯,入药治血鲜。
  • 又尝酩馏一大壶,炒药治喉干。
  • 又尝治半边,外用醋麸裹腿缠。
  • 又尝治项强,外用热瓦枕藉眠。
  • 又尝治瘰疬,外用神针把火燃。
诸如此类症,引子最为先。
好似乌骓马,全在霸王去著鞭。
又如青龙刀,全在关帝去传宣。
幸当用药时,不妨此笔添。
文中所说的药引,多是随手可以取来的,有的是药物,有的是食品;还有的是外用之物。

药引子多是随内服汤药使用的,但文中还将外用的“醋麸”、“热瓦”、“火针”等作为药引子使用

“童便”,现在虽然不大常用,但健康卫生的童便在一些山区、农村还在使用,它的清热凉血作用不庸否定。

“酩馏”,即酩馏酒,就是黄酒,有活血通经、祛风散寒的作用,常作为治疗颈肩腰腿痛的药引。

“醋麸”,就是将麦麸用醋炒热,起到热敷温熨、散寒止痛的作用。

“热瓦”,即将盖房用的瓦烧热,外用毛巾包裹,以待温热适度而枕之,以达到温通经络、活血止痛的效果。火燃神针,即火针,是针灸的绝技,现在已很少人能掌握应用。国医大师贺普仁先生是掌握运用火针的高手,希望这份绝技不要失传。

文中将药引子比作楚霸王骑得“乌骓马”、关羽使用的“青龙刀”,要用好这些“乌骓马”、“青龙刀”,关键在于医生的医术是否灵巧。药引子的选用,主要依据疾病的性质,另外与当地的饮食习性、用药习惯、风土人情等因素亦有关联。

药引子虽然是寻常之物,但它也有寒凉温热之性,所以在选用药引子的时候,首先要明了病情,然后才能针对性地选用药引子。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

1头面部
  • 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 引药达额头:白芷
  • 引药达头两侧:川穹
  • 引药达目:菊花
  •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 引药达颠顶:藁本  
  • 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2上肢
  • 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
  • 引药达左上肢:桂枝
  • 引药达右上肢:桑枝

3、引药达颈部:葛根 

4、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5、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6、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7、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8、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已

9、引药走督脉:狗脊

10、引药达皮肤:蝉蜕

11、引药入胃:半夏

12、引药入肺:桑白皮

13、引药入肝:柴胡、香附子、当归

14、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15、引药入脾:苍术

16、引药入骨:威灵仙

17、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18、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复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