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员是个瓜(外一篇)

 新用户6525yWoI 2024-05-12 发布于湖北

      今天是2024年5月11日,也是我下乡插队半个世纪的纪念日。那年那月多好啊,年轻、有朝气,虽然每天挖地球(后两年在大队民办小学教书),有老队长的爱护,有房东大嫂的关照,即使一头汗一身泥,也算是没有蹉跎岁月了。此日此时,写了以下文字,以作纪念吧。

社员是个瓜(外一篇)

汪新

安陆雷公风光   摄影:水易居

      一转眼进入了五黄六月季节,在《社员都是向阳花》的旋律声中,小麦成熟在望,满田畈金黄金黄生机勃勃。尤显生机的却是蛤蟆。一入夏,那蛙鼓声便让人觉得田野完全是它们的天下,尤其是夜间,蛙鼓声铺天盖地而来,此起彼伏的,从入夜一直响到天亮。

      社员们的饭食油水很少,一般人家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荤腥,我们下乡知青也不能例外。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使我想到了捉蛤蟆吃。那天夜里下了一场暴雨,雨非常大,好象是天缺了一个窟窿,雨水直接从窟窿里往地下倒,屋瓦差点儿也要被砸烂。第二天起床一看,屋内进水了,鞋子漂在白白亮亮的水面上象是两只小船,阴暗的小屋内,两只蛤蟆正在灶台上起劲地呱呱叫。这两只蛤蟆极大,鼓鼓的眼睛瞪视着我,见我醒来也没有要逃走的意思。我用手电朝它照,它不叫了,却不逃走,无视我这个屋子主人的存在。我十分气恼,跳下床将它们抓住扣进盆子里便去排水。

      排完水后做早饭,听得盆子里扑通扑通响,才记起那里面扣着两只蛤蟆。蛤蟆极肥,特别是那两条后腿,肉鼓鼓的。我心里一动,早饭正好没有菜吃,何不......便抓住送上门来的蛤蟆,一刀一个剁掉脑袋、剥皮去掉内脏下了油锅。正好生产队会计的儿子二苟从门前经过,闻见香气进来,便与我一起享受这两只蛤蟆。我们都是平生第一次吃蛤蟆肉,真没有想到它的肉是如此的鲜美,只是可惜太少。

      几天后天晴了,出工时二苟偷偷对我说,我们晚上一起去捉蛤蟆好不好,还是在你屋里弄来吃。我想起了蛤蟆肉的美味,便高兴地点了头。

      蛤蟆活蹦乱跳的,怎么捉? 想起那天早上用手电照蛤蟆时它一动不动的样子,我们决定将手电作为基本工具,两人配合,一人照一人捉。考虑到蛤蟆有可能在水田里、水沟里,捉起来不大方便,便又做了一个小小的工具:在一根小竹杆上固定一个尖头朝外的钉子,用来戳蛤蟆。

      一切准备停当,我与二苟踩着露水朝蛤蟆叫声最响的野畈走去,那里大多是水田,是蛤蟆最爱呆的地方。跟预想的一样,手电光一亮,蛤蟆们果然一动不动,任由我们戳,戳一个便听得“呱”一声叫,一只肥肥的大蛤蟆便入了黄书包。但用这个方法戳蛤蟆也有一定比例的失误,在手电光下蛤蟆不动弹,竹竿伸过去时灵活一点的蛤蟆常常溜之乎也,令我们干着急。这次出击我们的收获还不错,抓了半书包活蹦乱跳的蛤蟆,狠狠解了一次馋。

      二苟吃蛤蟆肉吃上了瘾,没两天又兴高采烈找到我说,他又想出了一个钓蛤蟆的极好法子,保险一钓一个准。只听说过钓鱼钓虾子,从来没有听说过蛤蟆也能钓,我一下子来了兴趣,连忙问他怎么个钓法。二苟却故意卖关子,说到了晚上你自然就晓得了。农村的晚饭晚,吃过之后月亮早已升上了树梢,二苟兴冲冲来到了我的小屋,手中仍然拿的是那根小竹杆,只是竹竿头上没有钉子,却绕着一圈尼龙线,线头上系着一个小小的棉花球。

青蛙    图片选自网络

      我们今天就用这个玩艺钓蛤蟆,二苟笑嘻嘻说,摔了一下竹竿,竹竿头上的小棉花球在空中跳了一下舞。我有点不相信,蛤蟆喜欢吃淡而无味的棉花球,简直是天方夜谭。二苟神秘地说,刚才我喝了不少的水,你也多喝点。到时候你看,蛤蟆不咬棉花球,我倒着爬回湾子。

      来到野畈,我用手电照住了一只大蛤蟆,催二苟快钓。二苟却说莫慌莫慌,我再搞点事。二苟说完解开裤带,朝棉花球上浇了一泡热尿,提起来凑向蛤蟆。接下来发生的事使我大为惊异:棉花球尚未触到蛤蟆,那蛤蟆却迫不急待猛地一下跳起来,准确地一口咬住棉花球死死不松口......二苟一连钓了十几个蛤蟆,便让我也朝棉花球上洒尿,说蛤蟆最喜欢新鲜尿的味道了。我这才知道二苟让我多喝水的原因,不由纳闷,这家伙,哪里弄来的这法子?

      这天晚上我们俩轮换着撒尿、钓蛤蟆,直到谁也再拉不出尿来才收摊子,其收获可想而知。以后我和二苟一起又干了几次,每次都是满载而归。蛤蟆吃不完,我们便送人,瘸子队长也来吃了两回,连连说好吃好吃。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在大队民办小学办公室内看到了一篇文章,上面说青蛙是人类的朋友,一只成年蛙一天可以吃掉害虫若干若干、一生可以吃掉害虫若干若干,我才罢了手不再钓蛤蟆。也怪,这年生产队偏偏闹起了虫灾,水稻田里二化螟三化螟一茬接一茬,队里怎么打农药也打不过来。我心里便有些惶惶的,总觉得与我和二苟捉吃了蛤蟆有关。以后听说全县都闹了虫灾,不光我们这一个队,心理压力才轻了些,但此后再不吃蛤蟆。

好大一个碗

      下乡插队第二年的冬天,大队在一个荒山坡上要搞个百亩“人造平原”,按比例给所属的十二个生产队分配了土方任务,并说这是铁的政治任务,不完成不行。瘸子队长心窟隆再多,这回也没有拿出什么应付的招式。土方任务是死的,“人造平原”工地上每天都有验收员拿着个皮尺又是量又是算,哪个也玩不了滑头。

      任务是死的,早完早了事,决不搞“一平二调”,大队发了话。瘸子队长并不相信大队的话,你的土方任务完成了,让你再发扬发扬风格支援别的队,你敢不干?这样的事,以前还少?瘸子队长便决定,先上几个半劳力干一阵子,不行再上强劳力。

      我在队里干一天只拿六个工分,跟拿十分的强劳力相差一大截,最多只能算半劳力。瘸子队长便让我也上工地,说工地上吃大锅饭,队里专门安排人做一餐中饭送到工地,免得你自己做饭吃。

      按照上水利的老规矩,上工地的社员每人每天只出一斤米,却可以敞开肚子尽力吃,不足的部分由队里补。社员们成天干的是力气活,饭量一般都很大,由于口粮不是很足,平日在自己家里,不是农忙很少放开肚皮吃,但上工地就不一样了,反正是公家的饭,不吃白不吃,你不吃别人也要吃,便吃得极其热闹。为了保证吃得多、吃得饱,有人便悟出了“技巧”:第一碗饭只盛小半碗,快速吃完之后再结结实实盛一碗,直盛得碗堆成尖,然后尽可以慢嚼细咽。不过这法子推广开来等于失去了任何意义,人人都可以这样盛这样吃,吃得慢的人仍然倒霉。    

      咬齐便是这倒霉人之一。咬齐是回乡青年,年龄和我相仿,我们比较谈得来,关系也不错。咬齐的饭量比我大,吃饭的速度却和我差不多,便常常只能吃个半饱,于是我在盛第二碗饭时便尽量把碗盛得鼓鼓实实,这实际上是为咬齐准备的,盛来便扒一半给咬齐。但是这不保险,我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做到。

      又一次我把饭扒给咬齐时,他笑着对我说,小汪,明天你不要管我了。我说,那你么样办,吃不饱有劲干活?咬齐眨眨眼睛说, 我自有法子。  

      第二天上工地,我发觉咬齐挑着的箢箕里多了一个布袋子,圆圆的在箢箕里滚过来滚过去,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想打开来看看,咬齐说,我们慢慢走。待上工的社员全部走到了前面,咬齐才打开布袋子让我看,原来里面是一个特大号的搪瓷碗......

搪瓷碗   图片选自网络

      这天在工地上吃中午饭时,咬齐一反常态不去抢先盛饭,还朝我笑笑。等社员们都盛完了,他才不慌不忙打开布袋子拿出那个特大号的碗,结结实实盛了个堆碗,足足抵得上别人的三、四碗,直看得大家目瞪口呆。有个社员便笑骂,小杂种乌龟心眼倒是不少,小心撑死了没得人收尸。咬齐也不回话,只是嘻嘻笑,一个劲朝嘴里扒饭。我有点担心,如果队里上工地的人都向咬齐学,也带这样的大碗在工地吃饭,咬齐的这个优势岂不是又荡然无存?咬齐笑笑说, 这个心不消担,全湾就我们家有这个大碗,他们要带只能带脸盆来,但脸盆是盆不是碗,看他们哪个拿得出手......

      这只特大号的搪瓷碗除了能够让咬齐吃饱饭之外,还发挥了别的重要作用。一天我们从工地收工回湾,路过一条小河沟,冬天河沟的水浅浅的清清的,有的地方还断了流,可以看得见鱼在水中快活地游。咬齐一下来了兴致,问我,小汪,想不想吃鱼?哪有不想吃鱼的,不想吃不是大傻瓜?但鱼在水中游,又没有鱼具,不是白想?咬齐却说,想吃就跟我来。我们便顺河沟走,找到了一个断流积水处,果然看见里面有不少鱼。这下咬齐的那只大搪瓷碗又派上了用场,我们用它舀干了积水,又用它装逮住的鱼。看着鱼在大搪瓷碗中蹦跳,我们十分快活,哎呀呀,这只大碗真是宝贝呢!

  图片选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