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奉贤 邬桥 · 魔都避世的乌托邦

 bajie束束502 2024-05-12 发布于上海
小说《长恨歌》提到过一个叫邬桥的江南古镇,上海小姐探花王琦瑶,在情人李主任飞机失事后,来到外婆家邬桥疗心伤,文中描绘邬桥:......江南的水道简直就像树上的枝,枝上的杈,杈上的叶,叶上的经络,一生十,十生百,数也数不过来, 水道交错,围起来的那地方,就叫做邬桥......在那烟雨迷蒙的日子,邬桥一点一点近了,先是细细的柳丝,垂直的千条万条,拉了几重婆娑珠帘。然后,穿过柳丝窗帘,经过沿水的回廊,路上还碰到一条两条娶亲的大船,最后,邬桥就到了......
图片
我没有如此感性,更没有如此深厚的笔功,王安忆用如此美妙的笔触描绘邬桥,让我由衷的佩服,也对邬桥心生向往,在《半蹲集》留言网友summer的鼓舞下,我去探访了这座位于松江和奉贤交汇处的江南小镇。
图片

邬桥又称邬家桥,位于上海古海岸线“冈身”的西侧,冈身是古贝类生物残骸夹杂泥沙积聚形成的古海岸带,形成于6500年前,位于冈身以西是古老土地,以东则是上海的新大陆。所以这也是一条古代上海农业的分界线,西侧的土地适合棉花和稻米夹种,而东侧的土地则相对盐碱只能种植棉花,下图中从北太仓至南漕泾的一条灰色阴影地带就是冈身

图片图片来源:《上海江南水乡传统建筑元素普查和提炼研究》

邬桥位于庄行北10公里处,庄行周边盛产棉花和稻米,有“花米庄行”的别称。从庄行运输棉粮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从南桥塘向东经过南桥后抵达益村坝再转金汇塘向北进入浦江,见下面第二张图即光绪《重修奉贤县志》地图中蓝色虚线。另一条路线则是从庄行向东通过南桥塘后,直接通过南北向的沙冈,经过邬桥后进入浦江,这种方案路程相对缩短很多,见下图的红色虚线。所以伴随着明初庄行地区的兴盛,到了明代中期,邬桥也自然成为棉粮交易的集散地。

图片
乾隆《奉贤县志》这样描绘邬桥:邬家桥,在沙冈西,市即傍冈,街止一道,有纵无横,居民治产逐未,俱获赢利,与大浦相近,商舶易集,贸物辐辏,贸易颇盛......。可见18世纪中后期邬桥的情况,文中大浦指黄浦江。
图片

所以说邬桥的崛起源于南部庄行镇的稻米棉花产业和沙冈与黄浦江两条河道的交通枢纽位置。

沙冈前身是古三冈干河之一即沙冈塘、竹冈塘、紫冈塘)。明朝1460年是沙冈塘第一次疏浚开挖,此时正值邬桥形成集市之际。后来在清代1652年顺治、1864年同治、1877年光绪有历次疏浚,从1879年、1949年地图可以看到,当时的沙冈塘保持自然河道迤逦弯曲的形态。

图片

图片来源:《奉贤遗韵》邬家桥

1958年在沙冈塘河道的基础上,全线取直疏浚,沙冈塘更名为:沙港,当时奉贤大兴水利工程,金汇港、浦南运河都是在那时开挖的。不过1958年底工期仅4个月的沙港工程并不成功,不久后南段又复淤积。
图片

图片来源:《叙说地图》图说奉贤地名:邬桥

从上面这张1983年邬桥地图来看,蜿蜒曲折的“沙冈”已经被笔直的“沙港”所取代,邬桥镇内旧“沙冈”的老河道仍有部分残存,如果把五金厂、铸钢厂处的旧河道连接起来,可以复原到1949年的河道状态。地图上的棉站、元件厂在1958年沙港开挖前应该属于哪个时候的河东区域。

图片

1981年、1998年又分别重新疏浚沙港位于浦南运河的南、北两段。1994年沙港改名为:南沙港。至此古沙冈塘进化为今天的南沙港,北连黄浦江、南至上海化工区处的上横泾,经邬桥、法华桥、胡桥等老镇,全长18公里,上图中红色虚线是南沙港的全流域。从无人机的视角看,今天邬桥镇东是今天笔直的南沙港,远处横向的大江就是黄浦江。

图片

与奉贤很多地名一样,邬桥也是镇取桥名。邬桥旧称邬家桥,起源有两个讲法,一种说法是明代中叶邬桥西南有养马的邬姓家族,为了马匹能过市河,故建了一座可通行马匹的桥梁,称为邬家桥,这个讲法源于《奉贤遗韵》一书中老人的口口相传。另一个讲法是基于1879年光绪《重修奉贤县志》载:邬家桥即汇安桥。但为何汇安桥为何叫邬家桥?并未详述。

查看1949年地图,汇安桥跨沙冈贯通河东大街和河西大街,从1983年地图来看,汇安桥已经不存在了,猜测是1958年在开挖沙港时被拆除的。而1983年地图在今天汇中路这里曾经有一座桥,估计也是当年开挖沙港时新建的,今天亦不存在了。今天邬桥镇北的北环路有一座建于2007年的钢筋混凝土的“沙港邬家桥”,桥东侧是广袤的农田。
图片

明清贸易形成集镇后,从清宣统到民国末期,邬桥先后设乡、镇公所。民国军阀混战时的1924年9-10月,在邬桥和松江叶榭一带,直系军阀与浙系军阀发生过一场冲突,史称:江浙战争。最终直系孙传芳从福建直接出兵浙江,导致浙系战败。这场战争结束后导致的结果是流落在邬桥地区的散兵,如同孤魂野鬼般变成祸害当地的匪患,邬桥镇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图片

但地缘是邬桥的核心优势,淞沪抗战上海沦陷后,邬桥却又因为独特的位置优势迅速繁荣起来。1724年清雍正设立奉贤县时,奉贤是把华亭府(今松江)东南的白沙、云间两乡单独划分出来而设的。邬桥是奉贤唯一与松江交接的“口岸”,除了作为内河航运枢纽外,邬桥是奉贤前往松江府的必经之道。

图片

1937年日伪占领上海地区后,开始筑篱清乡。由于邬桥紧邻日军设立的新桥检问所,所以奉贤北部及东乡地区不少商贩都经过邬桥通过新桥关口,甚至南汇闸港、杜行乃至周浦也从这条线路前往松江地区贸易,从上《日伪上海郊县第一期“清乡”区域示意图》可见所在的位置。

一时间花米商贩、农户挑夫,人流不息,邬桥甚至已发展成为奉贤最大的米市,到1945年抗战胜利之际,邬桥已经有7家花米商行、10家南北杂货店、8家饭店酒家,最离谱的是竟然有17家茶馆

图片

茶馆是江南农村集镇重要的社交集散地,与欧美的酒吧性质类似。各地商贩在当地办完事情后,茶馆是歇脚休息的地方。旧时沪郊农村有这样的习俗,家里若有客人来访,中午在家用午餐后,下午男主人会与客人去茶馆喝茶聊天,然后去菜市场再买些肉,晚上在家酒过三巡后,夜宿主人家。茶馆是南来北往的聚集地,邬桥集镇拥有17个茶馆,可以想象当年的热闹程度,如今的沪郊集镇已鲜见茶馆了。

图片

近代,尤其是1977年萧塘到叶榭公路通车后,邬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时邬桥以内河航运而兴,全镇主要是沿着沙冈南北向布局,而今天的邬桥格局则是在南沙港西侧沿着大叶公路北侧的东西向布局,下面是2024年的鸟瞰图,与《重修奉贤县志》中描绘的格局已截然不同了。这种布局的变化是由于公路运输与内河航运的权重发生了转折而引起的。

图片
1995年邬桥撤乡建镇,2003年奉贤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邬桥和庄行两镇合并为新庄行镇。

紧贴邬桥镇南的大叶公路是奉贤北部的交通干道,东起南汇大团、西至松江叶榭,从邬桥出发,沿着大叶公路向东2公里到达“牡丹园路”,此路取名源于“明代牡丹苑”。

图片
明代牡丹苑位于邬桥吴塘村的南竹港畔,院内有一棵江南地区最古老的牡丹树:粉妆楼。这棵古牡丹源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董其昌(1555-1636年)是闵行马桥人,他是中国书画史上泰斗级的人物,其作品被后世不少君王所收藏,如康熙、乾隆,今天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都藏有其作品
图片

董其昌母亲是松江叶榭人,少年时董就读于叶榭水月庵,与隔壁来自于邬桥人的金学文是同学,1589年董中进士步入宦海生涯,1625年任礼部尚书之际,正值老同学金学文新居落成,董亲笔题写了“瑞旭堂”匾额并赠送两株“粉妆楼”牡丹以示庆祝。

图片
1983年,吴塘村拆迁,在村民 金菊如 的宅院内,发现了西侧的一棵“粉妆楼”牡丹和“瑞旭堂”匾额,而东侧的一株牡丹早已香消玉殒在历史中。金家将古牡丹和匾额捐赠给国家,如今“瑞旭堂”匾额收藏于奉贤档案馆,为了保护这株古牡丹,在金家老宅的原址上建了明代牡丹苑。今天金家后人一直维护着这棵“江南第一牡丹”,清明时节,粉妆楼花丛锦簇,国花雍容绽放。
图片
《长恨歌》中的邬桥是虚构的,按照小说中的描述,“邬桥”应该是位于昆山苏州方向,取“邬”字,我理解应该是“乌”字的谐音,暗含着黯然神伤的意味:......邬桥总是个歇脚和安慰,那乌篷船每年要载来多少断肠和伤心,船下流的都是伤心泪......。《长恨歌》中,邬桥和大上海,是两个平行的空间,王琦瑶的心在邬桥疗伤,但她的魂依然留在魔都的浮华中。
图片
现实中的邬桥没有如此乌托邦式的浪漫。汇中路是邬桥新老区域的分界线,北侧是建于1990年代中期的汇安小区,南侧则保留了邬桥老镇,当我举着相机在巷子里转悠时,一位老太太问我“拍照准备干吗?”,我回答她“就是来拍拍老房子,是否以为要拆迁?”,随后我俩都哈哈大笑起来。每次拍摄老镇时,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当我以一个访客到老镇访今寻古时,老街、小巷内的居民则更向往现代舒适的生活。
图片

小说中,来邬桥的人是暂避现实、疗养心伤;

现实中,在邬桥的人则希望搬迁、改善生活。

古代时,董其昌馈赠少年同窗,牌匾与牡丹;

当今时,明代金家老宅拆迁后,重建牡丹苑。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有意思,如同钱钟书先生撰写的《围城》一般魔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