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当代戏剧史、戏曲文学史

 A松毛岭634高地 2024-05-12 发布于山东

​中国当代戏剧史研究

我国当代戏剧的整体发展经过了四个历程。从当代戏剧萌芽初期,一直发展至戏剧的黄金时期,在过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其内容与表演形式等多方面也在发生一定的改变。对其整个发展历程的研究,能够更好的分析戏剧所经历过的变化,为戏剧的更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当代戏剧的本质与内涵

(一)宏观意义上的当代戏剧

当地戏剧,在时间的宏观概念中,所指的是自1898年发展至1949年阶段的戏剧。当代戏剧是戏剧发展呈现出当代化的表现形式;戏剧价值的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戏剧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戏剧的表演中,其舞台人物在形象的塑造中,体系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以及艺术的表现方式使用中同样有所不同

(二)微观意义上的当代戏剧

在传统舞台上的戏剧艺术表演是以“唱、念、做、打”为基础,在当代戏剧表演中,其主要使用过对时事的呈现,通过对话的形式,以多种艺术化内容向观众所呈现。

二、当代戏剧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当代戏剧史展开研究可以发现,在当代戏剧的整体发展阶段,其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第一个阶段:是自1898——1918二十年的时间

在该阶段的发展中,属于中国当代戏剧的初期萌芽阶段。在该阶段的发展下,当代戏剧的呈现出了一定的形成迹象。戏曲开始了改良活动,在诗词界与小说界的发展下,通过与开展共同的革命,戏曲的形式逐渐发生了一定多变化。在该时期的发展下,戏曲的主要改良的原因,是受到但是时代发展下的社会变动、政治革命以及文化冲击等作用。晚清时期戏曲的发展逐渐式微,人们逐渐产生了创造意识,通过西方文化进入所产生的影响,大众的眼光开始拓宽,以世界眼光对文化实施了全面的创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戏曲艺术形式,逐渐与文学内容相鸡和鹅,具体的表现形式是在表演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内容形式,开创了全新的意识形态。

(二)第二个阶段:是自1918——1929十一年的时间

在该阶段的发展中,属于中国当代戏剧的发展阶段。新旧两个派别的戏剧开始了漫长的争论。新派戏剧是以《新青年》作为主要代表,其中成员主要包括胡适、陈独秀等人在内,同时在《新青年》的文艺版面中创建了两个专号:“易卜生”、“戏曲改良”。旧派的戏剧代表则主要是以马二、张厚载先生为领导。在此年代的戏剧发展中,针对文学内容在综合创

作中,主要集中体现在:第一,对社会问题的反映;第二,对现代历史的呈现;第三,反帝国主义爱国精神的表达。同时在戏剧的艺术题材选择中,十分的多样化,以独幕剧的形式所呈现的表演十分成熟。经过多年的创作所使用的方法多样化。且在创作中,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开放影响,在艺术实践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行,能够更好的推动创作个性的表现,为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第三个阶段:是自1929——1937将近十年的时间

在该阶段的发展中,属于中国当代戏剧的成熟阶段。在1929年的秋天,由郑伯奇、沈瑞先等人带头,通过多人组织于上海创设了中国艺术剧社,是“无产阶级戏剧”这一口号的第一提出,是由中共對当代戏剧进行直接领导,中国当代戏剧经过五四运动之后的影响,由最初的个性解放,逐渐将发展方向转为无产阶级的运动。在该时期下当代戏剧的总体发展纲领,是以对时代的强调,对阶级的突出为引导,在戏剧的发展下,应该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实政治,满足斗争运动的需求。此外,在戏剧的内容表现中,应该体现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通过对思想的呈现,表达出与情感相符合的审美形式。为此,在上世纪30年代的发展中,与大众文学相关的讨论开始了深入的探讨。在“无产阶级”的影响之下,戏剧的运动逐渐对上海戏剧进行了“左”转。

(四)第四个阶段:是自1937——1949十多年的时间

在该阶段的发展中,属于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黄金阶段。在大众的认知中,中国当地戏剧整体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四十年。整个阶段中,戏剧民族化被提出,经过多年来的观点引导,戏剧通过西方文化的冲击,所呈现的形态更加的现代化,内容的呈现是以民族化的融合为主。

三、结束语

综合而言,在当代戏剧的发展史中,受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时代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在过程中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变化影响,自身的命运与时代因素相关联,发展形态与社会形式相符合,在肩负

着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责任同时,通过对外来优质文化的吸收,得到了更加优良的成果。戏剧在发展中通过文化内容的不断演变,成为了大众对自我实现良好认知的渠道形式,文化的发展环境以及戏剧本身的生存空间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在过程中优质的戏剧终将成为经典,实现永久流传。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历史

中国戏曲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等多种元素,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闻名于世。戏曲文学包括了历史悠久的古典戏曲和近代以来的现代戏曲两部分,而其中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的发展可谓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与变革。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传统的戏曲渐渐失去了它在民众中的地位,而戏曲表演者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然而,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中,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崭露头角。

在当时,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试图将戏曲与现代文学相结合,将其创作成新的戏剧形态,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这种尝试首先在上海兴起,上海的文化氛围和经济发达程度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的重要发源地。刘永福、吕抗癌、赵冬苓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家纷纷投身于戏曲文学的创作,他们尝试通过对传统戏曲剧本的改编和创作新剧本的方式,以期将传统戏曲与现代社会相关联,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刘永福是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的先驱之一,他曾改编过《智取威虎山》和《红色娘子军》等经典剧目。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触动,通过戏曲艺术的形式,揭示出了现代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吕抗癌则在戏曲与行话之间找到了一种叫做“口语戏曲”的表演形态,他的创作在当时是非常有创造性的,为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此外,赵冬苓还通过改编外国戏剧作品,为中国当代戏曲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然而,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1949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戏曲文学遭遇了空前的迫害与批判。在这个时期,文艺创作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而传统戏曲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象征,因此在新的政治环境下,戏曲文艺遭到了断代的命运。

然而,文革过后,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得到了重新启蒙。1978

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社会思潮开放了,人们开始思考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结合。于是,戏曲再次成为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开始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此时,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剧作家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和变革的思考。在这个时期,以老舍、高鹗、邓唯竹、张谦和张大春等人为代表的一群作家承前启后,为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老舍是中国戏剧界的巨擘,他的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性的复杂。他的《西关记》等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也在形式上对传统戏曲剧本进行了一定的创新。邓唯竹的《秦香莲》则以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怀

为主题,通过戏曲艺术呈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女性的无奈。张大春的《黄土地》是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土地问题的探讨,揭示出了中国农民的生存困境和命运抉择。

当代中国戏曲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取得了许多创新,不同的舞台形态和表演方式为戏曲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吸引力。从京剧的“现代题材戏曲”到评剧、豫剧、越剧和黄梅戏的改革,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当代中国戏曲文学的创作主题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涵盖了社会现实和历史传统,也包括对个体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探索。同时,中国戏曲文学也借鉴了外国戏曲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使得戏曲文学在国内外都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力。

总而言之,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与变革。尽管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在历史环境和社会政治压力的影响下曾遭受迫害和批判,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戏曲文学得到了重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当代戏曲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入人心的内容,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