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了,开启晨跑

 老威小屋 2024-05-12 发布于北京

向自然规律低头。


不同季节里的户外运动模式是不一样的。

我没有“长年累月清晨四点”的习惯,而是随着季节不同,根据天气随机进行调整。去年夏天,有很长时间里是在清晨四点半前后外出的。

夏天以外的季节,尽量在有阳光照射的时间去户外。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希望多晒晒太阳,多一些光合作用以合成必要的维生素D,否则,我说了,没有适量的维生素D,就算每天钙片当饭吃,身体里该缺钙还是缺钙。

中老年朋友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实在是与保持心肺能力一样重要。平时经常做抗阻性训练,也主要是出于对预防骨质疏松的尊重。

近期的升温有点猛烈。记忆中前不久外出还穿着抓绒,室内停暖气以来还穿着羽绒背心,这几天突然就到高温30度附近的程度了。

鉴于此,今天晨跑了。

虽然华北的大陆性气候早晨比较凉,不到15度,但短裤T恤也够了。


最近FitSpark频繁提示节奏跑,都被我忽视,我基本都在进行E-M这样的低、中强度跑。既然晨跑环境不错,昨天睡得又非常好,恰逢系统又是锲而不舍地提示节奏跑,那就跑了吧。

我在这个系统里的设置,是有热身区W的,热身区的起点是根据自己的体感设置为100,这个值不重要,热身后正式起跑一定会高于这个值,否则就说明热身是在糊弄。对应到EMTA体系里,上述五个区间就成了:W-E-M-T-(A+I)。课表本身组成中还有个渐进和冷身Cool down过程,分成了5个阶段。节奏跑的靶心,是在图中的黄色区间T

跑完后的结果来看,火候有点“欠”。节奏跑的主体强度大致应当围绕着阈值区、可以适当冲高为原则。

阈值区非常狭窄,容易波动出界,原则上在主体时间里,应该波动到更高区域里,即图示黄色和红色区域。不过上述记录中,主体时间(第三阶段)围绕着阈值区,有掉下来的,没有冲上去的^_^

不过这是今年以来第一次晨跑,悠着点也好。

结尾部分(第五阶段)是冷身区,强度目标是E区。不过我习惯性在一个课表结束前冲刺一下,掐表后走一公里左右作为冷身(掐表后,就不在记录里了),回家去再做拉伸,所以结尾段心率拉升,是故意为之。

过去曾经遇到很多很多关于心率的询问,这个事情本来很简单,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以理解的。

1、坊间比较受严肃跑者奉行的EMTAI,是基于储备心率得出的,它是纯训练区,没有热身区,一般人喜欢在手表上设置一区为热身区,那么执行基于EMTAI的课表时,就变成了第二区起步,而第一区的上限就是储备心率的59%这个E的下限,而热身区的下限就可以自己设置。

RQ系统是用EMTAI体系的,为了方便群众,系统很体贴地加了一个0区,就显示成为了6个区。而它的0区的下限,缺省值是储备心率0%,也就是每个人设定的站立安静心率。

这个热身区下限数值不重要。你哪怕手动设置成很小的数值也没有影响。我一般认真做完热身,稍稍慢跑一分钟(热身的一部分)一般都会超过100,所以我以100做热身心率区间的下限数值。如上图记录,正式开始跑步时,掐表记录的,肯定在100以上了。

手表上想保留热身区,又想采用EMTAI体系的设置,五个区就变成了W(热身,warmup),E,M,T,(A+I)。一般人把A和I区分其实也没有意义。I是竭尽全力冲刺的状态。

2、如果自己确信所获得的最大心率是比较靠谱的,且手表有乳酸阈值检测功能的话,也可以通过手表测得自己真实的乳酸阈值,基于乳酸阈值法来自动设置自己的心率区间,这方面Garmin的使用非常方便。

乳酸有高低两个阈值,一个是从安静状态几乎没有乳酸产生的状态进入训练状态(开始有乳酸产生)的转折点,是乳酸阈值低值;另一个是从训练有氧状态(身体会不断产生乳酸,但是清理乳酸速度快于乳酸产生的速度)进入到乳酸大量堆积(清理速度慢于产生速度)的转折点,是乳酸阈值高值,俗称无氧阈值。Garmin里的乳酸阈值法,指的是乳酸阈值高值,或者叫无氧阈值。

心率区间的划分没有标准答案,只是经验值,包括EMTAI这样广为跑者采用的体系,也是前人从训练中总结出来的。对于毫无训练经验的人群,多数系统会建议“最大心率的平均分布法”,这也未尝不可。

但是,跟“220-年龄”来推算最大心率这个模型很不适合训练有素的人群一样,最大心率平均分布法,对于训练有素的人群,也同样很不适用。

我对此问题再如上这般饶舌一番,不对同好们的询问单独回复了,也希望不要在文后或者私信提这个问题,过去写得不少了。有兴趣的初跑者可以往前翻翻。有真知灼见的高人则请不吝指教。

=======================

作者:老威修斯,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