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材料时怎么进行提炼总结

 昵称49978671 2024-05-12 发布于云南

     写材料中有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提炼总结。合理、有效的提炼总结会给材料加分,甚至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今天就来聊一聊提炼总结的逻辑。

图片

常见的提炼总结有哪些

     从材料的结构上看,大标题、小标题以及段首句等需要进行提炼总结,把具体内容以更简洁、精炼的方式体现出来,以便让人一看就知道要讲什么。

     从材料的撰写过程来看,可以有落笔前总结和落笔后总结。落笔前总结是指还没开始写,就要在大脑中进行构思,把相关工作内容以一定形式总结好,之后再成稿。落笔后总结就是在有文字稿之后,根据写出来的内容,对相应部分进行总结,属于再加工再提升。

图片

落笔前提炼重统筹思考

     也就是说,在真正落笔前就要把有关内容提炼总结好,稿子上呈现出来的内容已经是你提炼总结过的。这种方式处理有一定难度,因为首先是要思考好,要写哪些具体内容,其次才是进一步的提炼总结。

     例如材料中要写工作措施,具体包括 “各种什么什么类等各种政策、提供多少多少种形式的服务、建立什么什么等平台”,内容比较零散,但是写进稿子里又不能简单罗列,特别是有些信息稿、讲话稿因篇幅有限,必须要以相对凝练的方式表现出来。

     根据实践经验,有两种提炼总结路径可以参考。一个是简单的,可以用 “通过建立机制、丰富服务、夯实平台” 等类似简洁的动宾结构。另一种是精加工的,可以总结为 “构建一张服务网、两类支撑平台、三种推进机制” 相类似的,也可以用 “整合一张网、两平台、三机制” 相类似的,把内容包装一下,看上去很系统很规范的样子。

     两种路径相比,精加工的效果肯定相对会好一点,但还是要看具体情况。如果相应部分的材料内容并不是特别重要,就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去总结。同时,如果一个稿子中你处处要提炼总结,那么也会词穷,总结不出亮点。建议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挑选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练习提炼总结,然后再慢慢针对重要内容关键部分提高提炼总结的精准度和效果。

图片

笔后提炼重调整内容结构

     落笔后提炼的目的主要是让大小标题以及段首句等关键位置看上去更有噱头一点。

     比如一篇信息稿,写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制度建设,……。二是丰富服务内容,……。三是完善平台建设,……。”  那么可以想想办法调整表述方式,例如改成 “一是全力完善制度建设,……。二是大力丰富服务内容,……。三是发力完善平台建设,……。”  那么大标题可以提炼为以“三个力”怎样怎样。这也属于一种相对处理较快的方式。

     当然,也可以进一步进行提炼,思考思考找个角度,例如修改成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当好分析员,……。二是丰富服务内容当好当好指导员,……。三是完善平台建设当好传递员,……。”  那么大标题就可以提炼为“扮演好三个角色”怎样怎样、以“三个角色”推动什么什么。这个例子也是抛砖引玉,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习惯的、熟悉的方式去进行特色化总结。

图片

总结

     很多朋友表示自己在提炼总结方面比较薄弱,这个当然和个人的能力特点有一定关系,但也与对实际工作熟悉程度密切相关。对于熟悉的工作,可以有意识的建立起联系,更有利于提炼总结。所以,还是一直反复提的建议,一定要多多熟悉具体工作。

     另外,提炼总结也是需要反复揣摩,通过调整稿子结构、转换表述方式等,以便于更加适合提炼总结,也就是说稿子本身和你的提炼总结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单一的硬提炼和不当总结,反而会让成稿的效果大打折扣。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