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精要 平洋堪舆粹言

 耕田的山里人 2024-05-12 发布于福建

风水精要     平洋堪舆粹言

耕田的山里人

天下之大势,高山多,平洋少,中国北方多平原,南方多泽国。故峦头书籍,论山龙者多,论平洋者少;山法有专书,平洋无专书。先贤著书,往往详论山法,而附载平洋法于其中。

【平洋法分类】

考平洋之法:祖于东晋,郭璞之《葬经》。《水钳》,盛行于(晚唐)杨筠松,而(中唐)司马头陀;(宋初)张子微,(明初)目讲禅师、冷谦,(清初)蒋大鸿先师,实推行之。

(清)康熙二十六年,叶九升说——

平洋之大法有三:近山、平原、泽国;

平洋之形气有三:墩阜、眠亘、蓊水;

平洋之理气有三:审龙、定局、吊滨。

备全其法,辑为《平阳全书》,而平洋之法,此为首创之专著。

杨筠松《撼龙经》以右弼星主治平洋,论禄存星落坪,异于辅弼,禄存涌动而有瓣有石,弼星则瑞于坦夷。举禄存一隅,当知有涌有动者,皆属七曜之气,而坦夷者则属弼星;因形以辨星,由星而定穴,其理精深。九曜落平,究不出阴阳两端,平洋突起者为“少阴”,坦平者为“老阳”;七曜涌动皆不阴之象,而弼星则为“老阳”。司马头陀指出少阴高地平阳十五结、老阳低地平田十一结。凡是——

少阴地面,则穴取少阴之突,以低平为裀褥;

老阳地面,则以平田穴法求之。

此为平洋简要之法,堪为后世准式。

杨筠松与司马头陀之法,一精、一简,必须先明大地之体段,而后可以入门。

大地平洋,固同为山龙落下平洋,但南北两方之山,性情形象,各自不同,故南北两方平洋之体段,亦随之而异。北地旷大,气多而水少,南地浅薄,水多而土轻,此为南北两方之大略。但,北方也有如同南方的体段,南方也有如同北方的体段,张鸣凤《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推演谢廷桂《双湖》《南北平洋论》,最为详尽。

【平洋法书籍】

学习平洋法,欲深入研究,须熟读杨筠松《撼龙经》《遍地钳》,蒋大鸿《归厚录》、《从厚录》、《水龙经》、《古镜歌》、《天元歌》,目讲师《平地玄言》、《地理索隐》,周景一《山洋指迷》、无极子《玉函经》,萧客《地理玄机纂》(《玄机赋》)、《明山宝鉴》、《地理心法》(《堪舆经》)、《地理阴阳合选正宗》(《萧喀仙人秘拟真诀》),周视《苏松嘉湖龙穴论》等前贤名著。

【平洋法众议】

(清)袁守定《地理啖蔗录》——

高山曰拢,平地曰支。支龙伏于地中,陇龙行于地上。陇龙一脉联络,易于追寻。

支龙平夷,难以踪迹。或支之拢,或为似拢之支,或陇正而支来,或拢来而支止,或陇变为支而复为陇,或支变为陇而复为支。

陇体高行,穴结于麓。支体平走,穴结于巅!南方多是珑形,中原多是支体;如席之展、如毡之辅,如草上蛇踪、如灰间线迹,如雁飞云里、如酥浮盏中,如折藕之形、如贯珠之状。隆隆隐隐,脉理难详;曲曲弯弯,栖闪靡定。既背、面之不辨,复主、从之莫稽;足将何凭?

要亦有法,观祖所起。则知其来,察水之所趋,则知其去!水东流则龙东走,水西流则龙西行!水行则龙行,水止则龙止。所以高山以藏风为上,平洋以得水为先。谓之龙,盖有深义。

支龙之体,拢龙而观。大抵支龙之体,亦作拢龙而观,高低虽殊,性情则一。略高略下定山水之情,相牵相连察脉络之迹;亦生枝脚,亦带缠护,亦开帐成形,亦过峡东气。细审随龙之水,水交即是穴场。有更看从龙之砂,砂缠即是气海。或平中起突,或面前开钳,或吐微唇,或生微靥。侍卫亦具,仅咫尺之间!朝迎亦全,在徽茫之际。

穴后必须跌断,否则散漫无凭;

穴前必须兜拦,否则精神不聚。

散中求聚,则粘顶者常经!

急中取柔,则粘檐者变道。

蛮皮之上勿下穴,裁动硬板之处,勿扦穴坐空际。开口可据,而薄如筐筐者无成!起突为奇,而圆如覆钟者匆犯。

水近须有余地,不然则脚残;

水远须有低堂,不然则气散。

近大水者穴宜退后,不然有荡胸之嫌;

近小水者穴宜居前,不然则有暗耗之患。

所以大水近边勿迹,小水弯中可寻。他如逆水翻腾,则结顾祖之穴;随水旋转,则成蟠龙之形。

有来取横,横来取直;

偏中取正,正中取偏!

众短取长,众长取短!

众长取短;众大,小者为贵;众小,大者为尊。

亦有顺骑之方,必水交案后。亦有倒骑之法,必水旺阳中。所当权其百端,切勿胶于一格。

《啖蔗录》所述,可作为入门概念,宜用心研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