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鲁|柳诒徵先生为青年们开列的思想“药方”

 慧然 2024-05-1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柳先生书迹

柳诒徵《与青年论读史》(载《柳诒徵史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一文云:

予所谓通者,在因读书而明理。以此为鹄,庶不致如牛顿畜猫,必开两洞,以备大小猫出入之故事。今之好为高论者曰:“为读书而读书。”予窃易之曰:“为明理而读书。”读书而不明理,则何必读书。即以读书而论,亦必实事求是,勿为近人所蛊。耳食之徒,放为大言,崇清儒之朴学,则谓《五经正义》不迨清儒新疏。不知清儒之治《尚书》者,所举欧阳、夏侯诸说,治《左氏传》者,所举贾、服诸说,皆从孔冲远疏中摘出,不得谓其胜于唐人也。震民国之维新,则谓正史为廿四朝帝王家谱,《资治通鉴》为帝王教科书,俱可不读。不知正史之中包括一切社会演进事迹,岂惟记帝王支系。又凡帝王所宜鉴戒者,今之人讵不须知。徒谓其书胪列宗室、外戚、权臣、藩镇、佞幸、阉寺、方士、伶人、义儿、党锢诸事,似都缘帝制而来;苟非帝王世及,则种种秕政恶因皆不复作。斯实皮相之谈。苟一细按,则知名异而实同者不可枚举。有古有是事而今人袭之而不自觉者,亦有古已垂为大戒,今人明知而故蹈之,且讳其失而饰之者。盖物质演进而人情大抵相同,读史者能察其同异而通其邮,始为真善读书。阮元之论明堂,谓蔡邕、卢植能知异名同地之制,而昧上古、中古之分。后之儒者执其一端以蔽众说,分合无定,制度鲜通,盖未能融洽经传,参验古今。恽敬《三代因革论》曰:诸儒博士过于尊圣贤,而疏于察凡庶,敢于从古昔,而怯于赴时势,笃于信专门,而薄于考通方。是故其为说也,推之一家而通,推之众家不必通;推之一经而通,推之众经而不必通。且以一家一经亦有不必通者,至不必通宁附会穿凿之求其通,则天下之乱言也。二家之言,皆深可味。明堂、路寝、治朝、辟雍,以至封建、井田、赋贡、力役,久为诸儒聚讼者,阮、恽二氏能就史迹人情而通之,斯为通儒。非仅求一书之词例、一家之学说之通也。阮氏所谓融洽经传,参验古今,尤为青年所当法。恽氏之说在今日又当反之,盖乾嘉学者过于遵圣贤,疏于察凡庶,敢于从古昔,怯于赴时势;今人则过于察凡庶,怯于从古昔,必双方剂之,始得其平耳。

图片

在这篇文章中,柳诒徵先生讲的是“读书明理”与“通贯古今”之道,并为当时的青年们开列了两个思想“药方”的“合剂”。“合剂”的基础,则是清儒阮元与恽敬两位先生的“古方”。 阮元先生的“古方”,是“融洽经传,参验古今”;恽敬先生的“古方”,是“察凡庶、赴时势、考通方”。

柳诒徵先生准确地把握了时代青年的思想病症,在开列“药方”的时候,一方面沿用了阮元先生的“古方”,另一方面又把恽敬先生的“古方”反用,变成了“尊圣贤、从古昔”,认为“必双方剂之,始得其平耳”。

阮元先生“融洽经传,参验古今”的“古方”,实际上是一个针对古今中外学者的“通方”,如果用医学来比喻,犹如健康专家要求普通人注重基础营养的均衡。

恽敬先生在《三代因革论》中所开列的“古方”,是针对乾嘉时代学者之弊病而言的。乾嘉时代的学者,其优点固然不少,然其不足之处,即在于恽敬先生所说的“过于尊圣贤,而疏于察凡庶,敢于从古昔,而怯于赴时势,笃于信专门,而薄于考通方”。

在柳诒徵先生看来,民国时代的青年们则是“过于察凡庶,怯于从古昔”,往往称廿四史与《资治通鉴》为“帝王家谱”与“帝王教科书”,以为“俱可不读”。按照笔者的理解,“过于察凡庶,怯于从古昔”的思想倾向,相对于乾嘉时代的学术而言,可以说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虚火”。

针对青年们的“虚火”,阮元先生“融洽经传,参验古今”的“通方”虽然“尤为青年所当法”,但还是稍显平和,不太够用,所以柳诒徵先生加以“尊圣贤、从古昔”之“方剂”,通过“滋阴”的方式来“清热”,以治青年们的“虚火”。从这种“方剂”的组合来看,柳诒徵先生不愧为古人所谓之“儒而知医”者。

柳诒徵先生“开方”的时间,是在西历一九四八年,正值国共两党大规模的军事决战。尽管有柳诒徵先生的“良方”,但在当时的青年当中,估计已经没有多少人会把这一“良方”当做一回事。同样在这一年当中,柳诒徵先生当选为第一届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但在远方的隆隆炮火逐渐逼近的时候,即使是新当选的院士们,恐怕也很难专心治学。

在柳诒徵先生写作这篇文章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十余年。在这六十余年当中,人们先后经历了暴力革命的“改朝换代”、无休无止的政治运动(包括“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和“一切向钱看”的经济大潮。其中既有“古有是事而今人袭之而不自觉者”,亦有“古已垂为大戒,今人明知而故蹈之,且讳其失而饰之者”。

近些年来,学术界又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高校大跃进”和“学术大跃进”,所以就大多数青年甚至中老年人而言,思想上的“虚火”依然严重。柳诒徵先生当年的批评,依然切中于时弊,他开列的思想“药方”,正可以医治今人之病。

  岁次甲午西历二〇一四年七月作于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