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00年前,1名唐代贵妇,将一个小纸条偷偷藏入手腕上的银镯里

 江风秋月342 2024-05-12 发布于江西
1300年前,1名唐代贵妇,将一个小纸条偷偷藏入手腕上的银镯里。弥留之际,她宁愿放弃一切陪葬,也要将银镯带入土中。谁知,1944年,一位考古学家打开她的墓葬,摘下她的手镯,解开了她尘封千年的秘密。

盛唐的大街上,游人如织。一名盛装贵妇,带着个小侍女走进一家作坊。作坊人头攒动,贵妇见挤不进去,便让侍女上前。

柜上的伙计一见小侍女,便点头示意。小侍女也是机灵,扶着贵妇往后院走去。

后院里,掌柜悄悄递给贵妇一张小纸条,并嘱咐她说:“夫人,您可一定要收好了。”

贵妇一脸绯红,娇羞的将纸条攥入手心,匆匆离去。

出了门的贵妇,带着侍女直奔一间寺庙。佛前,她虔诚下跪,双手合十,手心里俨然是那张纸条。

拜过三拜,她脱下手上的银镯,将纸条搓成细卷,小心藏进银镯。

多年后,贵妇弥留之际,嘱咐家人:“我不要任何的陪葬,只要这银镯能陪着我就好。”

家人尊重她的遗愿,让这银镯随她一起入土为安。

1944年,四川大学校园里,工人们正在挖地基。伴随着挖出的黄土,几块带花纹的古砖被翻了出来。

随着古砖越挖越多,一座唐代贵妇的墓葬展现在世人面前。

考古专家冯汉骥,清理干净墓主人身上坍塌的棺椁,看到一只精巧的银镯,正戴在墓主人的手腕上。

“这银镯保存的真好!”他小心将银镯从墓主人手腕上拿下,用刷子清理表面的泥土。

清理到镯子内侧,有块区域有些硌手。他擦干净上面的泥土,才发现银镯并不如想象中的完整,而是缺失了一块。

正觉得遗憾,却看到缺口处仿佛有什么东西若隐若现。

他拿起银镯在阳光下看了看,又放到耳边晃动着听了听,“里面果然有东西”。

众人被他的行为所吸引,围拢过来。冯汉骥拿镊子轻轻把那团秘密夹了出来。

这是一小卷搓成长条的纸。纸的质地很像丝绸,又轻又薄。撩起一角,阳光可以轻松透过。

打开更令人称奇,这么一小点的纸条,足足有34厘米长、31厘米宽。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看不懂的字符,中间一尊六臂菩萨的图案,惟妙惟肖。

“哎呀,这是什么呀,从没见过。”一旁的考古工作者都在兴奋的交流着。冯汉骥回头看了看墓中主人的遗骨,在心里问道:“你要告诉我们什么秘密呢?藏宝图?还是某人的身世?”

为了揭开秘密,冯汉骥积极联系一些文字专家,历史学家,以及宗教人士。研究鉴定后大吃一惊,这居然是一张“茧纸”。

茧纸的制作技艺已经失传,传说是把正在吐丝的蚕宝宝放到模具里,边吐丝边驱赶,让众多蚕宝宝的丝自然织就成一张纸。

据说王羲之当年为了写《兰亭序》,才舍得用茧纸。茧纸,可谓是寸纸寸金。

专家们更没有想到的是,纸上内容的珍贵程度丝毫不亚于纸张本身。

茧纸上,是用梵文写的《陀罗尼经咒》。经咒意为祈祷,解难,保佑平安,并不足为奇。但顶上的一行小字却让人精神大振“唐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 !

以时间推断,这张茧纸的年龄已经1300岁了,它是迄今为止,考古界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品。而且,店铺的名称,地点,店家的姓氏也都一清二楚。

这无疑是考古界的重磅新闻,让人们更清晰直观的看到了,我国雕版印刷术在四川地域的辉煌。

考古学家们不禁对贵妇产生了好奇,纷纷猜测:她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将经咒藏入手镯呢?

她是一名虔诚的佛教信徒。

机缘巧合,获得了珍贵的茧纸。便请龙池坊卞家的掌柜,将《陀罗尼经咒》印在茧纸上。

为防止丢失,且对佛祖的虔诚。她将经咒藏入手镯随身携带,以保佑自己平安顺意。

即便去世,也要带着她的信仰和祝福,不离不弃。

如今,这张珍贵的《陀罗尼经咒》唐代茧纸,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

它用那平凡的外表,不平凡的内涵,向来往的游客讲述着祖国技艺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