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遂溪一男子在微信群里骂人,法院判了→

 文家w卫国 2024-05-12 发布于广东

不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在微信群里

并不是你想说什么就是说什么

案情简介

程某与黄某原是同学,又是旧同事,两人均在一个有40名群成员的本地微信群中。2022年7月23日,黄某在该微信群中发布“程某是家乡败类”“程某想同学老婆,害同学离婚”“程某害同学离婚,现在办理中”等不当言论,程某气愤不已,遂诉至遂溪法院,要求黄某赔礼道歉及赔偿精神损失。

遂溪法院经审理认为,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民事主体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均不得利用各种形式侮辱、毁损他人的名誉。本案中,黄某在微信群上发布不当言论,用直接的贬义言辞对程某的人格及名誉进行评价及贬低,损害了程某的名誉权,还造成程某一定的精神损害,理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法院最后判决被告黄某停止侵害原告程某名誉权的行为、言论,并在涉案微信群中发表道歉声明,向原告程某赔礼道歉,消除负面影响,恢复原告程某的名誉,且赔偿给原告程某精神损失费2000 元。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不特定关系人组成的微信群具有公共空间属性,公民在此类微信群中发布侮辱、诽谤、污蔑或者贬损他人的言论构成名誉权侵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法官提醒大家,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微信群、朋友圈发表言论,应当遵循公序良俗,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来源:遂溪政法、遂溪县人民法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