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位“海盗”被封“国公”?

 另一面的海南 2024-05-12 发布于海南

明初时,海南有位海盗被封为“马国公”,您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此“马国公”,其实就是琼海的马润通。关于他的故事,的确在民间流传甚广。马润通本是乐会执礼乡人,也就是今天琼海市温泉镇田宛村。他祖籍扶风茂陵,据说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他的父亲马瑶随父马至善自南京赴任乐会知县,落籍于此。马氏“祖业鬻谷”,也就是家族是从事米粮买卖的。所谓海盗一说,其实是误传。

民间传说马润通海运贩米,偶有走私之嫌。据传,一日马润通的商船被官府查抄,货品即将被罚没,他灵机一动,说:“我这是运米赈灾!”不想,真因此逃脱了责罚。正统皇帝听说有人助赈,非常高兴,便召见了马润通,欲赏赐官职,并让其随意挑选官服。皇帝对马润通说:“哪一个你看得上,你就穿哪一个。”结果马润通选择穿上了一套皇帝父亲的衣服。皇帝和群臣一见这场面,立刻见状便拜。结果,马润通难享此等礼仪,惊吓过度,心悸而死。

正统皇帝悲痛万分,便命人入殓送回安葬,并御赐圣碑“文武官员至此下马”。而因为马润通穿过皇帝父亲的衣服,所以他就被称为“马国公”。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但错讹明显、逻辑不通,相当的不靠谱。但确是民间诸多对马润通误传的来源。民间故事大多如此,怪诞荒唐,这么编排倒也不足为奇。

但要说马润通是海盗,那只是为“走私”一说附会,纯属捕风捉影,恶意污名。

因为旧志中载:

润通,性慷慨,好施予,正统八年回籍,大饥。出祖业鬻谷一千二百石,输官助赈,有思上其事,诏下优奖,复其家。

《明实录》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正统八年八月辛亥,马润通、王公逊,各出谷千石有奇,佐官赈济

把义举说成是为逃避犯罪责罚临时起意,也是对马润通高义善行的大不敬。至于后来什么皇帝召见、误穿龙袍、猝死金殿的戏码,有辱智商,不值一驳。

编排此事,大概是为了解释民间为什么称润通为“马国公”。其实这“国公”本应该是“国师”。今天仍能见到的马氏陵园中的马氏墓碑上写的明明就是“皇明钦命国师马润通公墓”。国师,虽然历史上也曾经是官职,但后来常被用来褒扬品性高洁,学问精深的贤达,与国公完全是两回事。怪谈不值一提,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的马润通,显然是一位济世赈灾的善人,根本不是投机犯奸的海寇。

马润通的墓,现在就在琼海乐城,古时为朝阳渡校场。据说当时是钦命风水师陈雅朝寻址归葬。每年知县都会去亲自主持祭扫。马润通死后,也因为他功高义重,被请入城隍,神格为“境主”,保境安民。现在马润通墓,已经被马氏后人扩建为陵园,大家如果有时间,不妨去陵园一游,感念这位八百年前的“琼海好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