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两药企为何走到退市边缘?

 老卖年糕 2024-05-12

云财财2024-05-10 10:40云南

上个月,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和2024一季报陆续披露,几家欢喜几家愁。

最愁的还是收到退市风险警示的。

据同花顺统计,云南41家A股上市公司中,去年有29家实现盈利,12家亏损。
这12家中,就包含刚被*ST的两家中药上市公司:

龙津药业、大理药业。

两家公司的主要产品都以中药注射液为主,连2023年的营收都一样,仅有0.87亿元,比0.21亿元的博闻科技强一点:

双双排在省内倒二。

除了龙津药业和大理药业,湖南的景峰医药也触及了退市红线。原因主要都是:

净利润与营业收入指标不达标。

具体来说就是,2023年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收低于1亿元。

营收不用再说了,龙津药业和大理药业去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94.15万元、-2003.14万元。

财哥翻了翻前几年的财报,两家上市公司都在连续亏损,近3年的营收、净利均处于持续下滑的状态。但今年3月,大理药业在股价上有过一段末端疯狂:

8连板。

以为会有什么利好,结果一季报还是亏,龙津药业则有好转迹象。

从财报数据看,大理药业一季度营收1532.03万元,同比下降58.47%,净利润亏损537.5万元,同比翻了一倍多。

龙津药业则相反,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43%,达到2638.84万元,归母净利润的亏损同比大幅收窄44.66%,净亏损449.18万元。

从主营业务和产品构成来看,两家公司有很大的共同点,二者的营收都高度依赖某一两款核心产品,比如:

中药注射液。

其中,龙津药业的主营产品是注射用灯盏花素,大理药业的两大核心产品为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都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从公开数据来看,2022年、2023年一季度大理药业醒脑静注射液销售额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分别为85.15%、74.45%;2023年医药制造业占营收比重高达98.03%。

2022年,不再经营药品批发业务后,龙津药业以注射用灯盏花素为主的中药冻干粉针剂的收入在公司营收中占比恢复至9成以上;2023年其医药制造业的营收占比虽有所收窄,但仍占到86%。

财哥虽然对中医药涉猎不多,但也明白一个道理:

一条腿走路是很危险的。

问题出在哪里?

龙津和大药的年报中,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

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

这一制度可以追溯到5年前。2019年,我国推行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对各类药品的采购采用竞价招标的形式展开,谁家的药品价格低,谁家拿下采购订单的可能性才大。

换句话说,降价压利保市场是近几年医药市场的主旋律。而与此同时,2023年以来上游端中药材持续涨价,在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下,很多中药企业只能成为:

两头受挤的夹心饼干。

公开数据显示,中药注射液市场曾连续6年下滑,2016到2022年市场规模缩减了50%以上。对中医药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主营产品销售价格、销量、毛利齐齐下滑。

龙津和大药就是这样不断增亏的。

前者在2024一季报里提到,公司于2021年12月中选中成药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核心产品注射用灯盏花素各规格中选单价,与中选前采购价格相比:

降了67%。

此外集采的实际执行采购量也低于预期,所有省份销量也同比下降。随着中成药集采在各省份持续执行,未来仍存在核心产品单价、销售量下降的风险。

2023年,龙津药业营业利润10%以上的医药制造业、中药冻干粉针剂毛利、营收同比分别下降了19%、35%以上,成本则分别增长35.93%、37.87%。

大理药业更头疼,2021年至2023年的三次中成药集采中,其核心产品一次未中选、一次为备选、一次为中选,难改亏损大势。

此外,中药注射剂市场在政策面还受中成药限方、修订说明书、医保支付限定范围、重点监控等影响。

针对退市警示,两家公司董事会都提出了意见和具体措施。财哥看下来,核心就四个字:

降本增效。

难的是后两个字。除了制定更高效的销售策略、加大营销推广力度等常规手段,根源还在于产品研发与创新。

龙津药业做得更好一些。

从业务范围看,除了中成药和化学仿制药研发、生产和销售,龙津药业这几年还设立了不少子公司,从事创新药研发、高端化学仿制药研发、工业大麻种植、大健康日化产品等业务。

比起大药,龙津也:

更舍得在研发上砸钱。

财哥对比了一下二者的研发经费,差距确实挺大。龙津药业2023年有67名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23.51%,研发投入金额为3369.95万元,同比2022年增加17.11%,占营收比重也从23.4%提升到38.90%。

这些钱,主要用来研究化学仿制药、创新药。去年11月的投资者交流会上,龙津表示,2023年至2024年每年可能有2到3个产品可以上市。

再看大理药业,近几年的研发投入要么不足百万,要么在100~300万之间,占营收的比重一般在1%上下。研发人员也稀稀疏疏,只有8个人,其中7个还是本科生。人数最多的时候是2017年上市之初:

达到了10个。

对销售倒是很舍得花钱。2020年至2022年,其销售费用都占营收比例的一半以上,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有所下降。

老话说得好,再穷不能穷教育。好歹也是个上市公司,在研发上能多投点钱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