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历史:先有平罗城,后有石嘴山!平罗城对于宁夏北部有多重要

 桂临塞上 2024-05-12 发布于宁夏

微观宁夏,有你更精彩

威记刚到银川的时候,在巷子口吃拉面,那时候拉面还是五块钱一碗,那家店生意挺好的,来吃的基本都是周边的街坊邻居。有一次等吃拉面的时候,听到隔壁桌的两位大叔聊天,听到其中一个说“先有平罗城,后有石嘴山。”

那时候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还觉得有些奇怪,石嘴山是市,平罗是县,各是各的,能有什么关系?等到随着对宁夏的历史了解,才知道,原来这句话果然是有说法的!

其实平罗的历史代表的是银川以北的宁夏历史!

明朝之前,银川以北的宁夏范围内是没有城存在的。这里是一马平川,荒芜不堪,人迹罕至的模样,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黄河几次改道冲刷形成的。

直到永乐初,也就是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成功登基之后,才在这里“置军马哨备”(哨所),作为预警防备之用。因为这里没有明军防备,地势又平坦,成为了北方虏寇南下入侵的通道。

随着明军和虏寇在这片地区的战争和活动的频繁,到了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宁夏镇“奏拨前卫后千户所十百户军余居之”,就这样,这些戍边的军户通过屯田来开启了这片土地的开发。

发展到了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由于“居人繁庶展”(也就是说人口增加),于是,建城成为了必然。志书上写着:“筑新城,城周长共三里,东西二倍于南北,(城墙)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阔倍之(就是二丈)。”就这样,哨所升级变成了一座城,这就是平罗城最初的模样!

不过,那时候的平罗城的名字叫“北路平虏城”,

正德五年,三边总制右都御史杨一清在处理完平定安化王之乱的后续事宜之后,顺便巡视宁夏边防,安抚边军。在看完平虏城的情况之后,他就奏请朝廷在平虏城设守备官(职务),他这样写道:“为宁夏北路领威镇堡自镇城迤北屯堡皆属之。”意思就是说平虏城的管辖范围很大,南至宁夏镇(银川城)一百二十里;北至镇远关九十里;东至黄河十五里;西至贺兰山六十里。

杨一清非常清楚平罗城的重要性。因为“按平虏城屏蔽镇城迤北一面,北当(挡)镇远,打磴诸关口之冲,东当(挡)套虏浮河之扰,西南当(挡)汝箕,大风,小风,归德,镇北,宿嵬,黄峡诸口之警。”城里的守军防御任务非常艰巨,不但要守城,守墩,还要负责巡逻,防止虏寇进犯骚扰侵袭。

简单一点来说,在明朝时期,它为朝廷北境的西北地区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平虏城变为平罗城,是在清朝时期。

据《清实录宁夏资料辑录》记载,到了大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川陕总督年羹尧向雍正皇帝奏请:“改宁夏卫为宁夏府,其所属左卫改为宁夏县,右卫改为宁朔县。中卫改为中宁县,平罗所改为平罗县,灵寿所改为灵州,宁夏中路厅改为宁夏水利同知,西路厅应仍旧驻扎中卫以资弹压,俱隶宁夏府管辖。”

雍正皇帝当即准奏,这一天是公元1724年12月12日。也就是说,这一天是平罗的建县日!

两年后,大臣隆科多与甘肃巡抚石文焯奏称,宁夏北部现石嘴山地区适宜开垦。于是,朝廷将隆科多、石文焯奏折并地方图一并交与大理寺卿通智带往,同岳钟琪进行实地勘察。经通智、岳钟琪实地察看后认为,自查汗托辉至石嘴子筑堤开渠,有地万顷,可以招民耕种。

这个通智是个水利大臣,在他的主持之下,惠农渠出现了!并且由于惠农渠的东南面的地太广阔了,一条渠惠泽不到,于是,这个通智大臣把原有的六羊河改为“渠有五十余公里,以佐大渠(惠农渠)所不及。”

这条被改的渠就是昌润渠。

渠成水达民至,就这样,宁夏北部的开发拉开了序幕。而招徕来的人口聚集之地,就设置了新渠县和宝丰县。

就这样,它们构成了如今石嘴山市的底子。

所以,可以说,石嘴山的出现,那是因为平罗城的发展而出现的。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通过“点赞”给威记鼓励吧↘↘↘
看完点个分享给更多人再走,谢谢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