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气青云丨资料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南宋~元、元代哥窑29品

 荣纳堂 2024-05-13 发布于天津

转自 紫气青云


宋 哥窑月白牡丹花式小洗(侧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429N000000000PAB 朝代:宋 类别:瓷器 功能:文具、文玩 说明文:洗此洗作十瓣牡丹花形,口微内敛,外腹随花形起伏,无圈足,外底内凹。全器满釉,仅底部有六个支钉痕,以及一块剥釉处,黑色胎土外露。釉色灰青,口缘釉薄,映现胎土,呈现出传世哥窑常见的「紫口」特色。釉质乳浊莹亮,气泡稯眼明显,并满布黑、黄两色开片,且因釉层不一使触手有起伏感。又,此洗附木座,然已破损,底部阴刻一「丙」字。

宋 哥窑月白牡丹花式小洗(底)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 哥窑月白牡丹花式小洗(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 哥窑月白窑变米色葵瓣口盘(侧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430N000000000PAD 朝代:宋 类别:瓷器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盘此盘作六瓣葵花形,口缘外敞,腰平折为底,带圈足,外底挖镟内凹。全器满釉,唯外底有六个支钉痕,足缘另涂有褐色汁。釉色灰白,但局部偏黄,口缘色近灰紫,表面有黄、黑二色开片,细密交错 。又,盘内、外壁面上有缩釉的现象。

宋 哥窑月白窑变米色葵瓣口盘(底)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 哥窑月白窑变米色葵瓣口盘(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 哥窑灰青系耳三足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459N000000000PAB 朝代:宋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通高11.1、口径12.4公分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炉侈口出唇,窄边短颈,腹硕圆,口沿上接双立耳,三短足。施罩灰青月白色釉,胎骨厚重,釉质甚浓,月白釉色匀润,口沿釉薄处现灰褐边,釉面多浅细黑色开片纹。器内底及外底周见有支钉痕迹六枚,由内底支钉痕可推测烧造时有他件作品置于本件作品内。由支钉痕迹可见露出黑色胎骨,三圆足底皆涂有紫黑色厚汁。

南宋 哥窑灰青葵口碗(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5875N000000000PAD 朝代:南宋 类别:瓷器 功能:盛装器 质材:矿物;陶瓷 说明文:六瓣葵口胎骨轻薄,露胎处可见灰黑胎土。通体施青釉,釉面满布褐色不规则开片纹。六瓣葵口,敞口微撇,深弧壁,矮圈足。碗呈六瓣葵口,敞口微撇,深弧壁,矮圈足。通体施青釉,釉面满布褐色不规则开片纹,外口沿下一圈积釉较厚,口沿一圈釉薄,显见紫褐胎色,圈足窄小,足底修饰工整,涂有赭色护胎汁。胎骨轻薄,露胎处可见灰黑胎土。釉色灰青,紫口铁足为哥窑的主要特征,此盏造型秀挺,釉色腴润,为盏中佳器。

南宋 哥窑灰青葵口碗(侧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5875N000000000PAD 朝代:南宋 类别:瓷器 功能:盛装器 质材:矿物;陶瓷 说明文:六瓣葵口胎骨轻薄,露胎处可见灰黑胎土。通体施青釉,釉面满布褐色不规则开片纹。六瓣葵口,敞口微撇,深弧壁,矮圈足。碗呈六瓣葵口,敞口微撇,深弧壁,矮圈足。通体施青釉,釉面满布褐色不规则开片纹,外口沿下一圈积釉较厚,口沿一圈釉薄,显见紫褐胎色,圈足窄小,足底修饰工整,涂有赭色护胎汁。胎骨轻薄,露胎处可见灰黑胎土。釉色灰青,紫口铁足为哥窑的主要特征,此盏造型秀挺,釉色腴润,为盏中佳器。

南宋-元 哥窑青瓷葵口盘四(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830N000000000PAH 朝代:南宋 类别:瓷器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盘六瓣葵花口,斜壁稍深,至足际转折向内成折腰盘式,盘心略凹,平底,矮圈足。胎体厚重,上施青瓷釉,釉色灰青,略带米黄色调,釉表开深色细纹片。施釉至足际,足缘无釉,露胎处加涂赭色护胎汁。底面镌刻乾隆皇帝<题哥窑盘子诗二首>:「宣成近代制犹精,遥以宋窑芗二生。笑把葵花百圾者,恰如烈士善循名」御制诗。诗末署「乾隆庚戌春御题」纪年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并落「古香」一枚钤印。青瓷釉

南宋-元 哥窑青瓷葵口盘四(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南宋-元 哥窑青瓷葵口盘(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831N000000000PAF 朝代:南宋 类别:瓷器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盘六瓣葵花口,斜壁稍深,至足际向内横折成折腰盘式,平底,矮圈足。胎体厚重,施青瓷釉,釉色灰青,釉表开深色细纹片。口沿釉薄处,现出一圈灰褐色边,施釉至足际,足缘无釉,露胎处加涂赭色护胎汁。盘式与明南京汪兴祖墓(1371)出土物近似。底面镌刻乾隆皇帝<咏哥窑盘子>:「色暗纹彰质未轻,哥窑因此得称名。雅如法护僧弥矣,生一居然畏后生」御制诗。诗末署「乾隆乙未春御题」纪年铭(乾隆四十年:1775),并落「朗润」一枚钤印。青瓷釉

南宋-元 哥窑青瓷葵口盘(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南宋-元 哥窑青瓷葵口盘(侧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831N000000000PAF 朝代:南宋 类别:瓷器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盘六瓣葵花口,斜壁稍深,至足际向内横折成折腰盘式,平底,矮圈足。胎体厚重,施青瓷釉,釉色灰青,釉表开深色细纹片。口沿釉薄处,现出一圈灰褐色边,施釉至足际,足缘无釉,露胎处加涂赭色护胎汁。盘式与明南京汪兴祖墓(1371)出土物近似。底面镌刻乾隆皇帝<咏哥窑盘子>:「色暗纹彰质未轻,哥窑因此得称名。雅如法护僧弥矣,生一居然畏后生」御制诗。诗末署「乾隆乙未春御题」纪年铭(乾隆四十年:1775),并落「朗润」一枚钤印。青瓷釉

南宋-元 哥窑青瓷葵口碟三(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140N000000000PAE 朝代:南宋 类别:瓷器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碟六瓣葵花口,浅壁,至足际向内横折成折腰盘式,平底,矮圈足。胎体稍薄,上施青瓷釉,釉色灰青,略带米黄色调,釉表开深色细纹片。口沿嵌铜扣,施釉至足际,足缘无釉,露胎处加涂赭色护胎汁。底面镌刻乾隆皇帝咏<哥窑盘子>:「处州精制擅章生,盘子曾供泛索盛。新法不看百圾破,哪知得号有难兄」御制诗。诗末署「乾隆丙申春御题」纪年铭(乾隆四十一年:1776),并落「朗润」一枚钤印。青瓷釉

南宋-元 哥窑青瓷葵口碟三(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南宋-元 哥窑青瓷葵口碟二(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03271N000000000PAF 朝代:南宋 类别:瓷器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碟六瓣葵花形,敛口,浅壁,平底,矮圈足。通体施青瓷釉,釉色灰青,略带米黄,釉表满布深色细纹片。口沿釉薄,现出灰色边;施釉至足际,足缘无釉,露出烧后胎色。底面镌刻乾隆皇帝<题哥窑盘子二首>:「宣成近代制犹精,遥以宋窑芗二生。笑把葵花百圾者,恰如烈士善循名」御制诗。诗末署「乾隆庚戌夏御题」纪年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并落「太璞」一枚钤印。乾隆皇帝除将「葵口」比喻成「忠诚」,鉴赏这件哥窑盘时,在「笑把葵花百圾者,恰如烈士善循名」两句下,加注有「哥窑有裂纹」,以此解释他以为开片是哥窑瓷器的特征,并将之看成是

南宋-元 哥窑青瓷葵口碟二(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南宋-元 哥窑青瓷葵口碟(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03270N000000000PAE 朝代:南宋 类别:瓷器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碟六瓣葵花形,敛口,浅壁,平底,矮圈足。通体施青瓷釉,釉色灰青,略带米黄,釉表开深色细纹片。口沿釉薄处,现出灰色边;施釉至足际,足缘无釉,露胎处加涂褐色护胎汁。传世原伤破处,则显露出灰色胎。底面镌刻乾隆皇帝<题哥窑盘子二首>:「宋遥明近世间知,轻近珍遥稀见奇。试读中庸章廿九,无常好恶亦如斯」御制诗。诗末署「乾隆庚戌夏御题」纪年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并落「太璞」一枚钤印。乾隆皇帝在诗中举出「中庸章廿九」,以展现他独特的鉴赏观。事实上,《中庸》第二十九章主要阐述为君之道,论述统治者的言行理应力求成为百

南宋-元 哥窑青瓷葵口碟(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03270N000000000PAE 朝代:南宋 类别:瓷器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碟六瓣葵花形,敛口,浅壁,平底,矮圈足。通体施青瓷釉,釉色灰青,略带米黄,釉表开深色细纹片。口沿釉薄处,现出灰色边;施釉至足际,足缘无釉,露胎处加涂褐色护胎汁。传世原伤破处,则显露出灰色胎。底面镌刻乾隆皇帝<题哥窑盘子二首>:「宋遥明近世间知,轻近珍遥稀见奇。试读中庸章廿九,无常好恶亦如斯」御制诗。诗末署「乾隆庚戌夏御题」纪年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并落「太璞」一枚钤印。乾隆皇帝在诗中举出「中庸章廿九」,以展现他独特的鉴赏观。事实上,《中庸》第二十九章主要阐述为君之道,论述统治者的言行理应力求成为百

南宋-元 米色青瓷葵口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791N000000000PAC 朝代:南宋 类别:瓷器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盘六瓣葵花口,斜壁稍深,至足际转折向内成折腰盘式,平底,矮圈足。胎体厚重,上施青瓷釉,釉色灰青,略带米黄色调,釉表开深色细纹片。施釉至足际,足缘无釉,露胎处加涂赭色护胎汁。底面镌刻乾隆皇帝<咏官窑葵花小盂>:「宣和陶器用功巧,修内督之奄竖伦。设曰葵花喻忠赤,师诚辈岂果其人」御制诗。诗末署「乾隆丙申夏御题」纪年铭(乾隆四十一年:1776),并落「古香」和「太璞」两枚钤印。青瓷釉

元 哥窑青瓷贯耳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8170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12公分 功能:陈设/花器 质材:矿物;陶瓷 说明文:瓷足缘平削齐整,呈暗褐色,伤处露黑胎。全器施灰青釉,釉面布浅褐色开片,口缘、耳缘釉薄处透黑紫胎色。长颈瓶,直口、圆腹、圈足,颈的两侧各具一管状贯耳,耳的上缘与器口齐平。造型仿自青铜器,小圆口,直长颈,两侧各按一管状耳,耳上缘与器口齐平。扁圆腹,平底,浅圈足。采垫烧法烧制,内外施青釉,釉质润泽,颜色青中泛白微带灰,口及双耳上缘釉薄处现出灰色边,器面开棕色纹片,足端无釉涂赭汁,局部磕伤处露出灰黑色器胎。相仿尺寸的例证亦见于上海青浦县任仁发家族墓葬,及浙江省杭州市老虎洞元代层窑址。

元 哥窑青瓷高足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464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9.6、口径13、底径4公分 质材:矿物;陶瓷 说明文:灰黑胎制作的轮痕明显。全器施米色青釉,表层泛灰白,釉面满布清晰的开片;黑色线纹间浅褐细线,具传世哥窑所谓「金丝铁线」的釉色特征。口缘釉薄呈黯褐色。高足里釉色稍青。高圈足碗,碗体宽广,撇口、弧形壁;圈足瘦高,上窄下宽。高圈足碗,碗体宽广,撇口、弧形壁;圈足瘦高,上窄下宽。全器施米色青釉,表层泛灰白,釉面满布清晰的开片;黑色线纹间浅褐细线,具传世哥窑所谓「金丝铁线」的釉色特征。口缘釉薄呈黯褐色。高足里釉色稍青,制作的轮痕明显。足缘平削无釉,剥落处露灰黑胎。「哥窑」是一种淡色青瓷,开片多而细碎,有「碎器」之称,一般认为是仿官窑系列的作品,也可能出自龙泉窑。不过直到元末才有文献纪录这个窑名,可能是其盛行期。高足杯、碗大量出现于元代﹐足瘦高﹐宜于擎拿;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一件青花高足杯书有诗句,暗示其为酒器的用途。从版画看来,高足碗类型的器皿也是桌上盛放果子、馒头等的容器;有的捧果子的侍者手上所执容器也作高足碗式。元代墓葬或窖藏所出土的高足碗数量甚多﹐而这件具宋代传统的的官窑或龙泉窑系列釉色的青瓷,竟也烧成马上民族习用的器形﹐正可见外来用器习惯在元代统治期间已快速的风行各地﹐并影响而成为后来明代官窑瓷器中一种重要的造形。

元 哥窑青瓷八方贯耳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3981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14、口径5公分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壶全器为八角体,敛口,自口下外斜接垂腹,肩部左、右皆有管状附耳,上下各有两道凸起弦文,高圈足,此一造型来自青铜器中「卣」。通体施以灰青釉,但釉层表面出现不少米黄色釉痕,似为窑变所造成的现象,又足缘无釉,露出铁褐色胎土。全器釉质浓稠,但在口沿、附耳端缘、肩部弦纹,以及瓶身八角的棱缘处釉薄,因此略显褐色。釉层表面有深色和浅色两种开片,且有不少因烧造时缩釉所造成的稯眼。侈口,扁体八棱面形器身。长颈,颈两侧按置两个管形耳,上下加饰弦纹二道,腹部上敛下丰。圈足微外撇,亦作八方形。采垫烧法烧制,内外施青釉,呈色米黄带灰,棱边釉薄处露出灰色边,釉表带灰黑色纹片。施釉至足际,足端无釉涂赭色薄汁。南宋潘孟光墓(1275)出土有六个棱面的双耳扁瓶,此器不仅与之不同,也和南宋官窑的扁圆体贯耳壶有别。因考量安徽省繁昌县新港街道元代窖藏所见相似器形,加上器身作六个或八个棱面造型的器类,亦见于元朝青铜器和青花瓷之列,故推测或是元朝时流通于相异质材和不同窑口之间的一类器式。

元 哥窑青瓷单把杯(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04077N000000000PAD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3.9、口径7.9、底径3.5公分 功能:饮器 质材:矿物;陶瓷 说明文:瓷口缘及弯柄边棱因釉薄隐现灰黑胎色。足缘一周无釉呈铁褐色。釉作粉青润泽,布浅褐开片。单把杯,杯身为广口、小底、斜直腹、矮圈足。敞口,斜直壁,漏斗形杯身一侧按置一个把手,平底内挖出一圈卧足。垫烧,内外施青釉,颜色青中带灰。釉面有棕色纹片,口沿釉薄处现出灰棕色边,口下一圈积釉,足端无釉加涂赭汁,局部有刮痕,显露出深灰色的胎体。对照江苏省金坛尧塘西榭村、安徽省合肥市元代窖藏(1333)的出土品,而可追溯出临仿的原型,以及原来或搭配承盘成套使用。相似的青瓷作例,亦见于安徽省安庆市双井街89号元代窖藏。由于该窖藏同时共伴出土元青花盘和匜,故可反过来说明此品烧制于元朝。不仅如此,造型相同的单把杯也有龙泉窑青瓷、景德镇霁青釉、青白釉,以及杭州市窖藏和北京故宫收藏产地犹待确认的白瓷等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单把杯流行于元朝。单把杯,广口、小底、斜直腹、矮圈足;口部一侧斜出丁字形弯柄。釉做粉青润泽,布浅褐开片,口缘及弯柄边棱因釉薄隐现灰黑胎色;足缘一周无釉呈现铁褐色,修饰齐整。此种漏斗状器身、丁字形环耳的把盏,体积都不大,为仅见于元代的特殊造型。

元 哥窑青瓷单把杯(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元 哥窑青瓷胆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09429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13.9、口径2.6、底径4.9公分 功能:花器/陈设 质材:矿物;陶瓷 说明文:瓷全器施灰青色釉,顺时针向下的长开片间横向不规则的细纹密布,呈黑色理、浅褐网络的「金丝铁线」现象。足缘一周无釉作暗褐色,伤处露黑胎。胆瓶,因小口长颈,腹下部膨大,状如垂胆,故名。本件作品,口部微具唇缘,矮圈足。胆瓶,因小口长颈,腹下部膨大,状如垂胆,故名。本件作品,口部微具唇缘,矮圈足。全器施灰青色釉,顺时针向下的长开片间横向不规则的细纹密布,呈黑色理、浅褐网络的「金丝铁线」现象。足缘一周无釉作暗褐色,伤处露黑胎。宋元文人常作咏胆瓶盛花的情景,如元代许有壬诗:「胆瓶花落砚池香」,直说胆瓶是文人书桌花器。

元 哥窑青瓷碟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392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2.7、口径13.2、底径8公分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碟敛圆口,弧形浅壁,平底,矮圈足。满釉支烧,通体施青釉,呈浅粉青色,口沿釉薄处现出灰棕色边。口下有拭釉痕,釉面满布灰色纹片,局部间杂少许浅棕色细纹,底周排布六枚支烧点,支痕中可见深灰色器胎。传世随附锦袱和木座,座底刻一「甲」字铭。由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咏官窑盘子>诗末有「内府古器列上等者,匣作皆刻甲字」的说明,而得知带「甲」字铭器座者,正是乾隆皇帝收藏被他评为甲级的文物。

元 哥窑青瓷海棠式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188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10、口径19x17.2、底径14.2x10.5公分 功能:花器 质材:矿物;陶瓷 说明文:花盆此盆口作四瓣花形,口沿外卷,壁面亦随花形而有起伏,外底有向外凸出四足,内底则有向上凸出四点,露出胎土。口沿有一道褐色边,釉色灰青,乳浊光亮,表面有透明冰裂纹和染黑开片交织,内部细密,外部宽疏。四瓣海棠形花盆,侈口,窄折边,沿边加嵌铜扣,深壁,内底周有四枚渣饼,外底略凹,底接四个云头形足。垫烧,内外施青釉,釉质浓稠,釉色青中泛灰,釉面满布灰色纹片,釉层中浮现清晰可辨的气泡,足端涂赭汁,局部露出深灰色胎体。虽然南宋墓葬出土有海棠形盆托,但因相似的器形也见于传世钧窑之列,加上当今学者对于钧窑花器有产烧于十五世纪的说法,而提示这件作品烧制下限可能晚至明朝。

元 哥窑青瓷花口盘(「宝用」铭)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08675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2.3、口径15.3、底径8.2公分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盘花口碟,分作十六瓣,浅斜壁,近底处出现一周窄折边,矮圈足。采支、垫结合方式装烧,内外施青釉,颜色青中带灰,局部泛黄。口沿镶铜边,口下有积釉痕,釉面带浅棕色纹片,圈足修饰匀整,足端削平,涂赭汁。底周排布多枚支烧痕,支痕中显露出铁灰色器胎,中心书「宝用」两字铭。「宝用」具有子孙永宝用的含意,对照四川省遂宁窖藏出土带「永保用之」铭记的青铜瓶,而能说明元朝延续南宋绍兴年间仿烧青铜器的作风,虽不见得与复兴北宋文化艺术的举措相关,却反映出一路相承的青瓷风尚。

元 哥窑青瓷葵口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08668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2.7、口径16.8、底径6.1公分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盘盘,侈口,浅壁,平底,矮圈足。全器呈八瓣牡丹花形,器外壁随牡丹花形式而有凹凸起伏的变化,胎质较厚,釉色偏黄褐色。口沿为灰色边,黑色开片纹路细密,间有浅褐色开片。口缘有微伤,圈足有旧伤缺,盘心与器外壁有墨渍。圈足涂赭色汁。八瓣花口盘,模制成形,浅弧形壁,矮圈足。胎体稍厚,采垫烧法烧制,内外施青釉,釉色米黄,局部泛青。口沿釉薄现出灰色边,釉面满布灰棕色开片,足端无釉,涂有赭色薄汁。传世亦见有六花口造型的例证(故瓷017451)

元 哥窑青瓷葵口碗(侧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834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8、口径20公分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碗碗作六瓣葵花口,深弧壁,平底,矮圈足。通体施青釉,烧后呈米黄色。釉表满布开片,纹路深且清晰。口沿釉薄处泛灰,施釉至足际,底缘无釉露出铁灰色胎。底面镌刻乾隆皇帝<咏哥窑葵花碗>御制诗一首,诗末署「乾隆乙未孟夏御题」。透过款识得知乾隆皇帝降旨刻题的时间为乾隆四十年(1775),诗中他以「椀肖葵花意独超」和「爱他生一有名标」表达出他以为章生一窑烧造的葵花碗具有独特的意涵。据此再对照另一首<题哥窑盘子诗二首>中「笑把葵花百圾者,恰如烈士善循名」两句诗,而进一步明白他其实将葵花向阳生长的特性,比喻成臣子的赤胆忠心;而在一片丹心照耀下,瓷器器表的开片遂成为烈士的表征。米黄色釉

元 哥窑青瓷葵口碗(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元 哥窑青瓷双耳三足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2321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最高10.2、高8.4、口径2.8公分 功能:香具,礼器,陈设 质材:矿物;陶瓷 说明文:瓷全器施米黄色不透明釉,釉表有深褐色与浅黄色开片,足底呈红褐色。仿铜鼎形,立耳、短颈、圆硕腹,底接三乳形足。底有六枚、器内有五枚支钉痕。仿铜鼎形,立耳、短颈、圆硕腹,底接三乳形足。全器施米黄色不透明釉,釉表开深褐色与浅黄色纹片,足底露红褐色胎,器口有旧伤,底有六枚、器内有五枚支钉痕。乳炉被晚明视为「鉴家至宝」之一。

元 哥窑青瓷双耳三足炉二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711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9.5、最大径14公分 功能:盛装器,香具 质材:矿物;陶瓷 说明文:炉圆口唇边,口沿两侧对按环状立耳,短颈,扁圆腹,圜底接三乳形足。采支、垫结合方式装烧,内外施青釉,釉色青黄各半,釉面满布灰色纹片,内底面有五枚支钉,外底面六枚,支痕及足端无釉处露出黑灰色的胎体。从任氏墓出土的相似类例中,可以反推此件展品可能的烧制时间。虽然任仁发家族墓出土的贯耳瓶、鱼耳炉和三足炉烧制于元朝,已是学界普遍的共识。但是,明朝嘉靖年间吴经墓和近来揭示的浙江省长兴县石泉村明墓出土看似相似的青瓷及器类组合,仍然值得持续关注,并且期待未来有更多资料可以说明该些器类从元朝至明朝的发展与转变。

元 哥窑青瓷双耳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833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7.5、口径18公分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碗圆侈口,口沿加嵌一圈铜扣,弧形深壁,圆底,矮圈足。外壁两侧按饰两个环形耳,胎体较轻。垫烧,内外施青釉,釉色泛浅灰,口下有积釉痕,釉面密布相间出现的黑灰色和浅棕色纹片。施釉至足际,圈足修饰平整,足端涂赭色薄汁,局部显露出深灰色器胎。碗形和圈足镟修特征均和院藏另一件青瓷碗(中瓷005537)相似。大英博物馆《古玩图》卷中的同类器,提示此类作品传世的经过。

元 哥窑青瓷鱼耳炉二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448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8.2、口径11.8、底径9.4公分 功能:香具/陈设 质材:矿物;陶瓷 说明文:瓷全器施米色釉,开片细碎,呈黑文理间细米色或无色网络。簋式炉,敞口、弧形壁、鼓腹、圈足、双鱼耳。足里有六个支钉痕,器里亦有五个支钉痕。圈足缘无釉呈褐色。造形与故瓷017447相似,侈口,短颈,扁圆腹,内底微鼓,矮圈足,颈两侧各饰一简化形鱼耳。全器采用支、垫结合方式装烧,内外施青釉,烧后呈米黄色,釉面灰、棕两色纹片交错相间,满布器表。圈足修饰平整,著地处涂赭汁。内底有四枚圆点状支烧痕,外底六枚,支痕中显露出深灰色的胎体。鱼形耳是宋元以来的瓷器和金银器上经常可见的装饰,对照南宋四川省窖藏的出土品以及龙泉窑青瓷双鱼耳瓶,可以见证到从较为写实到愈发简化的转变。

元 哥窑月白青瓷鱼耳炉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文物图档编号:K1B013952N000000000PAB 朝代:元 类别:瓷器 典藏尺寸:高8.9、口径10公分 功能:盛装器 说明文:炉此炉侈口,垂腹 ,腹部两侧有简化的立兽耳,俗称为鱼耳, 有圈足, 造型有如青铜礼器常见的器形—簋。全器罩月白釉, 内、外底部皆有五个支钉痕,但外底支钉痕较大,圈足口缘露出黑褐色胎。另外,内底除了支钉痕外,还有两道长短不一、方向垂直的线痕。此炉釉质浓稠,流动缓慢,器缘常会积釉,如外底的足内壁即有此现象,但口沿、立耳棱缘则因缩釉而透出胎土本色,使此处釉色略显偏紫。另外,内壁有冰纹,口缘、器表、外底的开片则为褐色。「哥窑」通常是指外表满布清晰开片的青瓷器,但实际上传世哥窑器的品类相当多元,胎色有黑褐、深灰、土黄等,釉色也有粉青、月白、米色等,很可能是不同时间,甚或不同窑址的作品,因此关于哥窑器品类的研究目前尚无定论。侈口,短颈,圆硕腹,矮圈足,颈两侧各饰一鱼形耳。采支、垫结合方式装烧,内外施青釉,呈色月白偏灰,口沿釉薄处现出灰色边,器表开棕色纹片。内外底面各有五枚支钉,内底面亦见数道长短不同的缩釉痕。圈足施釉不匀整,著地处显露出深灰色的胎体。此件作品的瓷釉及圈足、底部特征均和院藏另一件青瓷鱼耳炉(故瓷17710)相似,同类器形也见于龙泉窑,可视为是南宋至元流行的器式之一。鱼形耳饰是宋元以来瓷器或金属器上常出现的装饰,有人将之看成是鱼龙,有人以为是摩羯鱼。根据学者研究,这两种纹饰于宋朝以后已混融而难以区分。虽然,鱼龙纹样因背后穿凿附会的鲤鱼跃龙门故事而深受喜爱,但是追溯源流,印度佛教艺术中的摩羯鱼仍然是值得参考的来源。

附录:古瓷斋珍藏宋元哥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