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檀结海:茶 道

 新用户7391BFGL 2024-05-13 发布于安徽

茶  道


安徽怀宁  檀结海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古老的俗语,道出了茶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过去民间就有"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茶,口干时饮可解渴,疲劳时饮可提神,空闲时饮可消遣,烦闷时饮可清心,滞食时饮可去腻……茶可谓是雅俗共赏,老小皆宜。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礼佛,以茶敬祖,茶于无意之中,已悄悄融入我们的精神领域,成了中华民族的举国之欢。
  中国的茶道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小小茶事背后,是人文和自然的结合,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热情好客的华夏民族自古便将"敬茶"奉为一种传统的礼仪文化流传下来。有朋自远方来,无论亲疏贵贱,一壶清茶聊表敬意,茶香氤氲,宾主寒暄,谈古论今;淡淡的茶香从来就承载中国人的待客之道:礼承人情,茶暖人心。


  国人总是喜好将酒与茶捆绑在一起,作为某些文化交流场合的固定谈资。这与我国源远流长的“诗酒文化 ”和“诗茶文化”密不可分,两者同为驰名华厦的传统饮品,其共同媒介则是诗文。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呼朋唤友,熙熙攘攘,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如果说酒是侠骨柔肠、快意恩仇的侠士,那么,茶就是淡看风云、无欲无求的隐者。年轻时候快马烈酒,笑傲红尘,年纪大了则清茶一杯,坐守南山,这似乎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理想境界吧。
  茶叶这一浓缩天地之精华的生灵,却总以卷曲的身影,乌褐的颜面,不张扬个性,落落大方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不起眼,但一旦与水融合,就会毫不保留地释放出全部精华,沁得满屋津津生香,浅浅地品一口,回味悠长,一股来自田野的清香仿佛随之浸润到身心。这香气,清而不浊,淡而不涩,绵而不苦,有一种过滤心情的力量,让人感受到厚土的新鲜质朴与清澈纯净,一颗心由沉重到轻盈。
  茶,既给人带来生理上的享受,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喝茶大抵与人的性情、年龄和所处的环境有关。年少时不知茶滋味,更不懂饮茶的妙趣,对茶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家里八仙桌上的那只蔑制茶瓶上。一瓶柴火灶里煨得七八成开的白水,一撮茶末,便构成了一个色香的世界。在我眼里,那时的茶,无非就是一种解渴的调味,粗陋,随意,简单。


  随着光阴的流转和年龄的增长,才对茶逐渐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开始喜欢上了茶。在单位上班时,有些问题需要与人互动协商解决,刚落坐,茶就奉在面前,边喝茶,边议事。此刻,品茗的欢愉,心灵的契合,情感的交流,为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良好的铺垫。有人则不嫌麻烦,拿来炭炉,沏上一罐茶,就着炉火,轻煮慢炖,待到煮出了香气,然后才你一杯,我一杯,喝它的香,也品它苦涩过后的那一丝丝甜。或许,煮一罐茶,并不唯解渴,更多的是在享受煮的过程,享受围炉而话的氛围。天南地北的话题就在茶杯里荡漾开去,所有问题的解决似乎都在这一罐茶里。
  人老了,闲暇无事,常与老友一起闲聊,话题也常会转到喝茶上来。朋友送我一套紫砂茶具,我也试着煮水烹茶,学着别人的样子,品赏,观色,闻香,识味;紫砂壶泡铁观音果然名不虚传,确实好喝,一杯下肚,从里到外,浑身便暖烘烘的,升腾起一股精气神,人的视觉、嗅觉和味觉感官一下子都活跃了起来,从中找到了一种生活的宁静与恬淡。爱茶之人,多为性情中人,与爱茶人交友,不为世俗所累,其乐无穷。


  岁已暮,人已倦,不再想与世界争夺颜色,把那些轰轰烈烈的过往都煮出琥珀色,把那些刻骨铭心的回忆都吹成茶沫,也把岁月沉淀的苦涩一点点酝成世事洞明的清香,纵使身体不曾超脱,灵魂已然透彻。
  人们常说,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命运,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一体,构成一副人生世相。人生犹如茶一样,或浓烈,或者清淡,都要去细细地品味。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一份淡泊,一份宁静。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生活的真味最抚人心。
  茶在杯中沉淀,人从茶中感悟。到了此刻,也只有此刻,才能喝出醇香的茶味,才能体现生活的真谛。
  闲时,饮一杯清茶,无关风月,不争名利,在氤氲的茶香里,品一品前尘往事,让一切烦恼忧愁、荣耀得失随茶水翻腾之后,最终回归平静。心清净了,脑清醒了,心中的幸福就像雪地上倒映的微光,无论是落在童年、青年还是中年、老年,都会让那段岁月焕发出光芒。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檀结海,网名涛声依旧。平生喜欢阅读、写点东西;退休后,仍以文字为伴,恣意涂抹,把自己的一些经历、见闻、感悟,真实的记录笔端。偶有文章见诸报端及网络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