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一个专科运营分析,本期撰写“精神科”,本期内容共7000字,图表较多,折合Word32页,文末有本期相关资料下载。 从宏观层面来看,当前政府对于精神专科的投入逐步加大,如千人口精神科床位、人员配置增多,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精神类疾病逐步增多,医保端的精神类医疗新项目也在逐步增多,总体上看本学科前景较好。 往期专科: 本期主要参考: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市化、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对社会公众精神健康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焦虑、抑郁、成瘾、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等患病率持续增长,精神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精神医疗指对精神性疾病的医学治疗,是一种融合现代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专业学科,针对性地为特定患者提供适合其个体属性的科学治疗流程。狭义上来说,精神医疗特指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种针对特殊病症的专业治疗。广义上来说,精神医疗指通过影响病人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来获得疾病治疗效果的医疗手段,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空间。 精神疾病,是指由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性疾病。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根治较为困难,且有较高的复发率。 (1)患者增多,病程长、病耻感强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结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项目果显示,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2013-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16.6%,其中心境障碍的12个月患病率为4.06%,而求治率仅为9.51%,求治者治疗比例仅为71.08%;焦虑障碍的12个月患病率为4.98%,而求治率仅为10.99%,求治者治疗比例仅为68.95%。 精神疾病是导致人精神活动出现异常的疾病,具有起病缓慢、反复发作、进行性发展及疗程长的临床特点。由于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不够充分,目前社会上仍对精神病专科医院和就诊病患存在某些偏见,导致病人要么讳疾忌医,要么心存病耻感。 (2)全球需求很高,但是应对措施不够
——WHO (3)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软硬件落后 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政府对精神卫生事业的软硬件投入仍然不足。硬件方面表现在用于住院治疗的病房大多破旧,设备简陋,有的甚至不能满足最基本的住院条件。病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住院治疗普遍感到害怕、恐惧和耻辱,这与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整体形象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极不相称。精神病专科医院无论从设置、服务对象、管理模式、医疗护理方式方法以及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都显示出不同于综合医院或其他专科医院的特点。由于精神卫生行业的特殊性,据测算,精神病医院的收益率只是综合性医院的1/3到1/5,职工福利与同级别综合医院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表 江苏省内精神病院2019年经济数据 (4)政府投入逐步增加
表 重庆市 (5)政策调控逐步提升 国家宏观调控,着力开展精神卫生专门人才的培养,兴建精神卫生公益设施,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等。 如精神专科医院治疗与社区医院康复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病人在急性发作期住院治疗,非急性发病期可回到社区医院康复治疗,让更多稳定期的精神病人回归社会。施行地方政府组织领导、多部门协助、单位和家庭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 图 WHO 中国精神医疗行业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898年中国第一所精神病院的成立,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20年的历史。行业建设初期经历了较为缓慢的发展阶段,直至建国后才逐渐步入稳健的发展阶段。中国精神医疗行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初步探索阶段、起步阶段、转型阶段、完善发展阶段四个阶段。 根据最新的复旦医院排行榜,精神病学医院排名前十如下: (1)北大六院简介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是北京大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临床医疗、人才培训与科学研究基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北京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精神卫生中心,是拥有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双中心医院。北京大学的精神病学专业创建于1942年,为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的神经精神科。 北大六院学科分布 (2)温州康宁医院(国内唯一非公立三甲精神专科医院) 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一家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专科医疗服务的大型民营医疗集团。 2022年营业收入14.849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自有医院运营收入为人民币13.668亿元,同比增长13.6%。 2020年营业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自有医院业务收入为9.78亿元,医院的治疗和一般医疗服务收入为7.56亿元(占比77%),药品销售收入2.23亿元(占比23%)。 据国家卫计委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医院的精神病床位数为65.3万张,床位数以14.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中国每十万人精神病床位数为46.2张。中国的心理治疗医生资源处于严重短缺状态,据国家卫计委数据,2020年中国精神病医院执业医师仅为40,490人,执业助理医师仅为45,432人,每十万人精神病医师仅为6.1人,与美国的12.7人,日本的11.9人相比有很大差距。 Nature中相关研究认为,每十万人60张精神病床位被认为是最佳情况,其中30张为最低水平,25-30张是轻度短缺,15-25张被认为是中度短缺,少于15张则被认为是严重短缺。
根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如下: (1)精神病医院 2021年末,全国共2098所精神病医院, 其中,300床以下医院占65%,共1363所;800床以上医院占7%,共156所; 医院共27万人,院均130人,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19%,比综合医院少10%,注册护士占比48%,比综合医院多5%,药师+技师合计7%,比综合医院少2%,工勤人员占比12%,比综合医院多5%; 院均设备价值821万,是综合医院的15%; 院均房屋面积1.3万平,是综合医院的59%,租房率20%,是综合医院的2倍; 院均资产6210万元,是综合医院的34%,院均负债1636万元,是综合医院的18%; 病床使用率88.75%,平均住院日55.3天。 院均结余329万元,是综合医院的62%,人均结余2.5万元,是综合医院的1.34倍; 人员经费支出占比47.4%,仅次于口腔医院49.7%&麻风病医院52.4%; 人均人员经费12.9万元,综合医院为16.9万元,为后者的76%。 综上,精神病医院整体投入较少,医师少,周转慢,且待遇水平较差。 (2)精神科 精神科医师与床位逐步增加,南方地区的床位数量更高,未来北方可能会迎来专科床位数转化的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