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其有幸,摊上马伊琍这样的妈

 视觉志 2024-05-15 发布于山东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

这个点了,你的“母亲节快乐”有到达妈妈的面前吗?

你的妈妈收到之后有开心吗?

一直以来,母亲这一身份在我们心中都有着固定的形象,她代表着善良、贤惠、温柔、奉献等种种美好的品质。

但随着这些年女性意识逐渐抬头,“母亲”的形象也在发生着改变。

一边是“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一边则是女性不该被“母亲”这一身份捆绑。

巧的是,最近又有一位特殊的母亲出现在了国产剧中。

《我的阿勒泰》中的张凤侠。

作为汉族人,她和老年痴呆的母亲在阿勒泰的草原上相依为命,生活艰难,她却始终乐观狡黠。

村主任形容她,“全世界的女人,你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她了”。

都说影视剧反映的是时代,或许从国产剧中母亲形象的变迁,我们能看到母亲这一形象在社会观念中的改变。

张凤侠这个角色有多特别呢?

一出场,人物性格就立起来了。

伴随着一句“诶呦,我去”,仰拍镜头里出现了一张粗粝黝黑的女性面孔。

镜头拉远,原来她在边嗑着瓜子,边教哈萨克邻居说普通话。

还都是“去他的”“滚蛋”“你个勺子”等骂人的话。

观众立马知道,这是一个肆意任性、可爱洒脱的女性。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张凤侠的形象越发立体。

她聪明。

患有老年痴呆的奶奶迷路了,非要回沈阳,女儿李文秀不知道怎么办,结果张凤侠直接拿起了小旗子模仿导游,一下子就把奶奶哄走了。

她随遇而安。

睡觉时床塌了,面对女儿的大喊,她直接回话“又不是天塌了,还能影响我睡觉”。

家里电视机坏了,奶奶非要看,她就用石头搭了一个方框装成“电视机”,哄奶奶看农业频道。

小事上有小心机。

嘴里说着要给房东房租,见房东客气了一下表示不收,立刻把钱收回口袋,然后扔了一块自己做的奶疙瘩过去,一套流程像是预谋已久。

大事上又很讲信用。

她的相好高晓亮去县城卖货,转了很久都卖不出去,但当商贩一听是张凤侠的货,立马就表示可以看看,可见张凤侠的名声还不错。

而卖完货后,高晓亮卷钱跑了,张凤侠还是选择承担损失,把卖黑皂的钱给当地人。

这些行为,都展示了张凤侠的机智洒脱、豁达真实,而这样一位女性,当她成为母亲后自然也别具一格。

在东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最常见也最不该的做法大概就是在孩子身上寄予很大的期望,而当孩子一旦没达到期待时,就会失望乃至斥责。

但张凤侠对女儿的教育却十分宽容松弛。

一家人县城进货,女儿因为去上网弄丢了奶奶,张凤侠的第一反应不是责骂,而是想办法找回,并且在女儿道歉时安慰她:“对不起啥嘛,我经常把她弄丢,再捡回来不就好了。”

别说是母女,哪怕是朋友之间,这种不因对方错误而埋怨的做法也十分难得。

更让人称奇的是,当李文秀在城里混不下去而回到阿勒泰,跟张凤侠说自己没用时,张凤侠说: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为了服务别人的吗?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便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

相比于许多母亲从小就要求女儿做一个合格的媳妇,这样的母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甚至她对自在独立的追求还高于女儿。

因为她要把小卖部开去夏牧场,女儿不同意,质问她是不是在用搬家逃避,搞得自己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结果张凤侠喝一口酒,洒脱地说:“逃你妈,你要实在不想跟我过你就回城里住去,什么安全感,还要我管?不要为难你妈。”

原著里妈妈叫张凤霞,据说导演觉得她是个侠女,所以改了个字,改了后果然更贴合人物的个性。

身处阿勒泰草原的张凤侠,像草原上的风一样豁达率真。

床塌了继续睡,奶奶丢了找回来,男人跑了还会有,自由自在,亦妈亦友,堪称“梦中情妈”。

网友之所以觉得张凤侠这一角色特别,是因为过去国产剧的母亲形象太过于单一了。

自有国产剧以来,中国母亲形象就只有两种,一个是非常好,一个是非常坏。

前者让观众哭,后者让观众骂。

但即便如此单一,母亲形象依旧是我国影视剧当之无愧的主角。

不仅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的主角是母亲,我国第一部大爆的电视剧《渴望》,主角同样是母亲。

《一口菜饼子》塑造了—个承受生活重压,为救女儿而省下仅有的一口莱饼子,最后死在饥寒交迫之中的母亲形象。

而《渴望》里的刘慧芳虽有自己的孩子,却仍然收养了丈夫姐姐的弃婴小芳,并且用心抚养长大。

除此之外,还有《我的丑娘》《中国母亲》《母亲是条河》《我的三个母亲》……

虽然故事不同、角色不同,但这些早期国产剧中的母亲形象无一不是无私善良、坚强隐忍、任劳任怨。‍

而她们的形象之所以如此统一,除了因为当时的创作环境过于陈旧,更是中国数千年来“贤妻良母”的形象延续。

父权普照下,男性按自身需求和意志对女性进行着规训,作为传统价值观念的化身,她们必须是道德的完人,而生存的唯一意义,就是为家庭奉献一切,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创作的格局逐渐打开,越来越多元的母亲形象出现,她们逐渐有了自己的心思,不再只顾奉献。

但如今回看,这类母亲形象依旧没跳出家庭的框架,而是一种媳妇熬成婆的心理转变,一种委曲求全后的报复。

比如《家有九凤》里的初妈妈,她不同于很多母亲的任劳任怨、温和慈祥,而是泼辣干练、敢爱敢恨。

虽然辛辛苦苦把九个女儿拉扯大,但因为没有儿子,所以担心自己晚年生活,越发专制霸道,反倒让女儿女婿对她十分畏惧。‍‍‍‍‍‍‍‍‍

再比如《母亲的战争》中的马母,作为离休老干部,她性格强硬,自尊心强,对所有人都板着脸。‍‍‍‍‍‍‍‍‍‍‍‍‍‍‍‍‍‍

因为不喜欢儿媳,甚至开始怀疑孙子的血缘,所以处处挑剔,时时作难,最终致使儿子的婚姻破裂。

这些影视剧的母亲形象不再将为家庭牺牲作为生活主线,而是有目的地索取。

如今回头看,虽然“坏”,但她们的逻辑是清晰的,目的是明确的,所作所为也是基于自己身份和过往合力推动的。‍‍‍‍‍‍‍‍

可到了近几年,“坏”母亲的形象塑造反而无聊起来。

比如最常见的“重男轻女”。

最早引发“重男轻女”讨论的母亲形象应该是来自《欢乐颂》,一心只为儿子的樊母。

但她剥削着女儿同时也心疼着女儿,虽然向女儿要钱,也只在债主上门或是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才打电话,而且语气卑微,中间还会穿插几句“你也不小了,找个好人就嫁了吧”之类的关心话语。

所以,虽然重男轻女,但有了这层亲情底色做铺垫,加上观众明白她“坏”的底色是无知,樊母这一形象在观众心中可嫌的同时还有点可怜。

可就在观众以为国产剧终于开始反思传统恶习对母亲这一角色的洗脑伤害时,没想到反思没有,消费开始。

此后一段时间里,几乎每部国产都市剧都有一位重男轻女的妈妈,而且角色也越来越扁平化、夸张化。

《都挺好》中的苏母更像一个符号,她重男轻女的理由放诸四海皆准:女儿没用,随便养养就行。

但即使如此,她也会在不让女儿上大学的同时,给她找个了师范学院读读。

然而到了《安家》中,重男轻女的房母已经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婆子,简直要把“我就是要剥削你,扒拉你”这句话写在脸上。‍‍‍‍

而“重男轻女”之外,还有对孩子的控制欲。‍

《小欢喜》里陶虹扮演的妈妈,为了让女儿专心学习,在房间装隔音材料,安监视玻璃,女儿从第一名下降到第二名,她就开始严厉地数落。

《少年派》中,即使儿子已经非常优秀,妈妈还是会质问儿子为什么比第二名只高了七分。

再比如今年引发许多人讨论的《烟火人家》中徐帆饰演的孟母,她的行为已经到了偏离常识,违反逻辑的地步。

认为女儿不如人家孩子,在大庭广众下狂扇女儿巴掌,骂女儿不要脸,自作主张给女儿辞职,骗女儿相亲,绝食逼女儿分手,强行剪女儿头发,摔碎女儿的收藏……

这背后,是当善良勤劳的母亲形象已经很难再打动人时,国产剧的主创开始找寻新的母亲特质,于是想到了将她们作为原生家庭的罪魁祸首。

然而,因为能力不足,这些母亲形象被塑造成了作天作地,质疑丈夫,伤害孩子,既蠢又坏,虚假又无趣,最终成为一个猎奇的符号。‍

可归根到底,无论“好”“坏”,在国产编剧的笔下,这些母亲的生活主线还是围绕着家庭,关于她们的剧情,很少与外界相关。

这也就是国产剧对母亲这一形象塑造的最大问题所在,编剧只是在写母亲这一身份,而不是写母亲这个人。

在过去的国产剧中,母亲完全可以没有名字,或是冠上夫姓,或是被称为“**妈妈”,就可以解说她所有的剧情。

没人知道,在为母为妻之外,她有着怎么样的爱好,怀过怎样的梦想,过着怎样的人生?

而要说将自我和母亲这两种身份融合得最好的一部剧,可能还是很多人都喜欢的《请回答1988》。

同样是家庭剧,导演用了很大篇幅的剧情来展现长辈们的生活。

她们同样是子女,善英遭受婆婆的责难后给母亲打电话,没想到刚说完 “妈妈”两个字,就委屈地泣不成声。

她们同样有爱情,在日常相处中金善英最终和从小就认识的凤凰堂暗生情愫,走到了一起。

她们同样有梦想,豹子女士就一直有一个歌手梦。

而娃娃鱼的母亲赵部长还是胡同里唯一一位职场女性。

关于她,有一句最经典的自白可以概括许多妈妈们的内心。

“我呀,我的人生,一直被人叫东龙妈妈、大龙妈妈,不高兴这样,我的名字叫赵秀香。”

哪怕主题是孩子们的故事,《请回答1988》的编剧也不忘给讲述这些妈妈们的生活。

可在国产剧中,我们却很少看到这些呈现。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社会态度的展现,正如《婚姻故事》中诺拉所说:“我们可以容忍缺席的父亲,却绝不能接受母亲的失职。”

因为不能接受,所以没有想过,因为没有想过,所以不会提起。

但随着近代平权意识的兴起,女性的生活面貌终于被注意。

于是,母亲这一女性形象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天地。

人们开始思索,“在母亲成为母亲之前,她是谁?”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21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你好,李焕英》,女儿意外穿越到过去,见证了母亲年轻时的所有故事。

此外,还有一些描述“新型母女关系”的作品。

比如《摇滚狂花》里姚晨饰演的彭莱。

作为母亲,年已四十,但她依旧浓妆艳抹,抽烟酗酒,爆粗口,跟女儿干架。

而她的生活主线也不再是孩子,而是自己热爱的摇滚。

在这部剧开播时,很多人都欣喜看到这一全新的母亲设定,但也有人斥责这是礼崩乐坏。

可当我们看够了“贤妻良母”以及“原生家庭之罪”后,能看到“母亲”这一形象立身之本,也就是围绕家庭生活的主线崩塌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非要二选一的话,我想观众宁愿选择后者。

因为只有当母亲不再是母亲,我才能看到这个符号背后的人,才能看到一个好故事。‍‍

她的名字,她的岁数,她的爱好,她的怨恨,她的七情六欲,她的复杂人性,以及她的精彩人生。

*部分图片和素材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