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贪财、不好色的革命元老汪精卫,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当汉奸?

 行云流水vmmxd6 2024-05-13 发布于辽宁

文|沧海

编辑|t

引言

提起抗日时期的反面人物,被叫做“头号汉奸”的汪精卫必然在列,就连他的妻子陈璧君也同样沦为汉奸,两人被后世称为“汉奸夫妇”。

不过随着大众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后,也有人提出疑问,从汪精卫的出身和经历来看,他既不贪财也不好色,还曾经跟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工作,怎么就突然变成汉奸了?

(汪精卫)

(汪精卫)

一、性格是首要因素

从汪精卫早年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算得上是一个具有光环的革命志士。

他出身“书香世家”、19岁得中秀才,虽然当时的汪家已经不算富裕,甚至还有点清贫,但因为他的祖父算是教育家,汪家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

再加上汪精卫自己在功名上也有所得,更参与过谋炸清廷摄政王载沣的革命经历,早年的汪精卫可以算是大有可为。

(少年汪精卫)

(少年汪精卫)

而且汪精卫娶了南洋巨富之女,也没有其他的桃色新闻,对于钱、色都没什么强烈的欲望。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后期画风突变,成为祸国殃民的汉奸?

要想探究一个人变化的成因,首先就要从他的家庭、性格来看

汪精卫14岁的时候父母双亡,年少的他只能跟着同父异母的大哥四处奔波,而他一切的生活开销都由哥哥负责。

在汪精卫后期的自述中,曾有过对家庭和母亲的感慨。汪精卫认为,自己的母亲一生辛劳,而且在家族里经常“受闲气”,因此才会早早过世。

同父异母的哥哥,再加上一直受气的母亲,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汪精卫一直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而在这种复杂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小孩,心理容易有一些问题。

(青年汪精卫)

(青年汪精卫)

另一方面,少年时期就跟着大哥四处奔走的汪精卫,也避免不了受到兄长的影响。

汪精卫的大哥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一心盼望着他成才,因此在平时的相处中,汪精卫的大哥对他都是十分严厉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汪精卫在中秀才之前的开销,都依赖于兄嫂,这种情况必然会让一个本就有点自卑的孩子变得更加拘谨。

(汪精卫 右)

(汪精卫 右)

拘束又严肃的成长环境,加上复杂的家庭背景,让汪精卫长成了一个自卑敏感又怯懦的性格。

而在这种性格的驱使之下,一朝得势的汪精卫,必然会滋生出其他负面的情绪。这些也是汪精卫后来沦为汉奸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对权力的渴望。

二、争权夺利是重要因素

1905年,汪精卫加入了同盟会,甚至还参与拟定章程的工作。

他中过秀才,在文笔方面的功力自然不用多说。在加入同盟会以后,汪精卫经常会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进行三民主义思想的宣传,因此经常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夸赞。

(汪精卫)

(汪精卫)

三年后,汪精卫开始在缅甸、南洋、新加坡等地辗转,进行同盟会分部的建设工作。在此期间,他结识南洋巨富的女儿陈璧君,两人结为夫妇,在几个国家之中筹集革命经费。

此后,他又参与刺杀载沣的行动,并在暗中为袁世凯工作,一心想要把革命与立宪这两派和在一起。

汪精卫曾为孙中山先生起草过就职宣言,还参与过国民党改组工作,更是在孙中山离世前记录其遗嘱。

(孙中山)

(孙中山)

这种种经历下来,汪精卫自觉是党内拥有地位、资历、功勋的第一人,仅次于孙中山,因此他在孙中山逝世后,认为自己就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党领袖。

也是从此刻开始,汪精卫对于权力的欲望开始膨胀。但他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中,他这个单纯的“文人”无法用自己最薄弱的军事实力,去面对风雨飘摇的时局。

此时,被汪精卫认为只是“武夫”的蒋介石冒了出来,并制造出中山舰事件挤走了他。

远走法国几年以后,汪精卫回到中国。当时由于“九一八事件”为中国带来的严重影响,蒋介石只能跟汪精卫谈和,并让他担任国防副主席、副总裁等职务。

(汪精卫和蒋介石)

(汪精卫和蒋介石)

但汪精卫并不甘心做个副手,他的目标一直是国民党的最高位。可他也很清楚,此时的自己根本比不过在党内已经根深叶茂的“黄埔校长”蒋介石,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外国势力上。

当时,恰逢日军故作惺惺之态,要跟中国“和谈”。汪精卫自觉这是一个好机会,随即与日军达成合作,让对方帮自己挟制蒋介石。

除了追求至高无上的权力,致使汪精卫做汉奸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他的目光实在太短浅。

(汪精卫)

(汪精卫)

三、没有长远的目光

对于这一点,孙中山先生在晚年的时候就曾提到过。

当时,孙中山对汪精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观其在政治方面的行为举止后给出评价,认为对方是一个“喜欢调和”以及容易被软化的人。

而这一点,也正是汪精卫此后沦为汉奸的因素之一。

(汪精卫)

(汪精卫)

因为汪精卫的性格本就懦弱自卑,因此当他看到侵华日军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后,让他对日军的实力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恐惧感。

汪精卫在私下里曾经说过,参与抗日战争就是“跳火坑”的行为,由此可见,他对于反抗侵华日军的举动是强烈反对的,认为这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而他之所以会有这样想法,就是性格加上一味争权导致的目光短浅。

汪精卫提到,在抗战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军事都非常落后,而且各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因此难以和日军对抗。

(汪精卫和日军)

(汪精卫和日军)

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于1935年将华北地区给了日军,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舆论。而汪精卫的汉奸属性,也开始逐渐显现。

1937年后,汪精卫开始经常发表要和日军言和的言论。其中一次,汪精卫甚至表示因为抗战而死亡是非常不值得的事情,求和虽然会吃亏,但是能不起战火就是好的选择。

从这番言论,我们也能再次确定汪精卫的政治嗅觉不够敏锐,对战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汪精卫和日军)

(汪精卫和日军)

对于汪精卫的种种论调,后世有很多人为其洗白,认为他是“曲线救国”,是“大义之举”。但是从汪精卫投降日本之后的行为就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并没有这么高尚

汪精卫一直宣扬亲日、卖国的思想,甚至联合日军对抗日势力进行围剿,还奴化人民、组建汉奸团体“汪伪军”,对当时的抗日志士进行疯狂打击。

这样一个卖国求荣、分裂国家的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永远不能被洗白的。

参考资料

[1]试析汪精卫沦为汉奸的个性因素.凤凰网,2009-12-07

[2]汪精卫陈璧君其人.共产党员网,2013-09-16

[3]汪精卫的“汉奸岁月”.央视网,2008-11-24

[4]蒋介石如何将政坛死敌汪精卫赶下台.央视网,2009-08-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