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雄风”——传世汉隶经典巡礼之廿八: 《娄寿碑》

 新用户96181648 2024-05-13 发布于北京

《娄寿碑》全称《汉玄儒先生娄寿碑》,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刊立。石初置湖北襄阳光化县,后迁乾德县(或云迁山东榖城),石久佚。

据考,传世较真之旧拓本为宋拓剪裱本,即华氏真赏斋旧藏本,前缺三开四十八字,存十一开,有明清名家丰道生、朱彞尊、何焯、钱大昕、龚自珍、何绍基、端方等题跋及观款,流传有绪,惜今已不知所在,幸有印本传世,聊补其憾。此外,桂馥曾据钱泳双勾本上石,顾文洪则据寒山赵氏本重刻于山东济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附:清代名家临汉《娄寿碑》 

图片

清 郑簠  临汉《娄寿碑》 立轴 210×74cm

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原籍福建莆田,明洪武间,祖父一辈迁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名医郑之彦次子,深得家传医学,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工书,雅好文艺,善收藏碑刻,尤喜汉碑。

郑簠经常临写《娄寿碑》,每一临摹,顿觉“两汉真醇之气恍然在目,及令昔日所得蹊径弃之如遗也”。可见,《娄寿碑》之于郑簠的意义所在了。此件临《娄寿碑》,亦应是郑簠时课之一,此件在章法上采取字距宽舒,行距紧密的排列规律,这正是汉碑隶书的重要特征。虽为临帖,但尤具个人风貌,用笔活泼纵逸,可堪宋代以来至康熙朝隶书之高标。

图片

清 金农  临汉《娄寿碑》轴

图片

清 翁同龢 临《娄寿碑》卷 39×418cm

感谢您关注“文心书社”官方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