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中心大型AI模型网络需求

 yi321yi 2024-05-13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随着Transformer的崛起和2023年ChatGPT的大规模应用,业界逐渐形成共识:遵循一定的规模效应原则,增加模型参数量能够显著提升模型性能。特别是在参数数量级跃升至数百亿乃至更高时,大型AI模型在语言理解、逻辑推理以及复杂问题分析能力上将实现质的飞跃。
同时,与传统模型相比较,大型AI模型规模和性能的演变也对训练所需网络环境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了适应大规模训练集群中高效分布式计算的需求,大型AI模型训练通常采用多种并行计算策略,例如数据并行、流水线并行和张量并行等。在这些并行计算模式下,多台计算设备间集体通信操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值得注意的是,训练过程中常采取同步方式,需要确保在进入下一个迭代或继续计算前完成多机多卡间的集体通信。
因此,在构建大型AI模型的大规模训练集群时,设计一套高效的集群网络架构至关重要。这一架构旨在实现在机器间通信中达到低延迟、高带宽的目标,这对于减少多机多卡间数据同步过程中的通信开销极为关键,进而提高GPU有效计算时间占比(GPU实际计算时间占总训练时间的比例),这是衡量AI分布式训练集群效率的核心指标之一。
接下来的分析将进一步深入剖析大型AI模型在规模扩展、带宽需求、延迟控制、稳定性保障以及网络部署等方面的具体网络需求。
下载链接:
云计算与操作系统产业的发展
腾讯云异构计算技术演进之路
ARM硬件隔离虚拟机加密技术
沙利文:2023年中国工业数字化软件白皮书
沙利文:新兴亚太混合云市场报告
《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报告合集》
1、2023年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市场报告 
2、中国金融数据库行业研究(2023)
《沙利文:中国云原生安全市场报告合集》
1、2023年中国云原生安全市场报告 2、2022年中国云原生安全市场报告
2023年中国云出海市场报告
沙利文:2023年中国基础设施数智化行业独立市场研究
中国关系数据库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2023)
2023年云原生数据库十大厂商推荐
沙利文:2023年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沙利文:云原生市场研究报告——容器(2022)
沙利文:2022年亚太视频云市场报告
2022全球前沿科技热点研究
国家云,数字经济的操作系统

2024年中国云计算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23年中国边缘计算行业报告合集》

腾讯云软硬一体虚拟化技术实践

虚拟化:并发高负载场景下的负载均衡优化

企业数据治理体系和应用场景案例分享

奇安信:2023中国政企机构数据安全风险研究报告

挑战:构建适应超大型AI模型高效训练的GPU网络架构

随着AI应用计算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模型规模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当前前沿的大型AI模型参数数量级从数百亿跃升至数万亿级别,对计算能力和内存资源的需求也随之急剧攀升。以一个1万亿参数、假设采用单字节存储格式的模型为例,其占用的存储空间将高达2TB。而在训练过程中,除了模型参数本身,还包括前向传播生成的中间变量、反向传播计算产生的梯度信息以及优化器状态等数据,这些临时数据在迭代过程中持续累积并显著增加存储负担。例如,在使用Adam优化器时,产生的额外中间变量可能会达到模型参数容量的数倍之多,导致极高的内存消耗,进而使得训练这类模型可能需要几十至上百个GPU的协同工作。
然而,单纯依赖大规模GPU集群并不能充分解决超大型模型的高效训练难题。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地运用并行化策略。针对参数量介于数百亿至数万亿之间的超大型模型,业界主要采用了三种并行化技术手段,即数据并行、流水线并行和张量并行。为了有效训练此类模型,往往需要构建由数千个GPU节点构成的高度互联集群。尽管表面上看,相较于云数据中心中上万台服务器的互联规模,数千GPU节点的数量似乎较小,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由于要求网络性能与计算能力高度匹配,构建和管理这样的GPU集群更具挑战性。
传统云数据中心通常基于CPU进行计算任务,并依赖10 Gbps至100 Gbps的网络连接,通信协议多采用传统的TCP/IP。相比之下,为实现GPU加速的大型AI模型训练,计算效能远超CPU几个数量级,因此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提升到了100 Gbps至400 Gbps甚至更高水平。此外,训练过程更倾向于采用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协议,旨在大幅降低传输延迟并大幅提升网络吞吐量,从而确保在高并发、低延迟环境中实现超大型模型的有效训练。
具体来说,在实现数千个GPU之间的高性能互连时,网络架构与规模优化面临一系列关键挑战:
  • 首先,在大规模RDMA(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网络中,诸如头部阻塞(Head-of-line Blocking)现象和PFC(Priority-based Flow Control)引发的死锁风暴等问题尤为突出。头部阻塞可能导致数据包传输效率降低,而PFC死锁则可能在高负载下造成网络拥塞无法有效缓解。
  • 其次,网络性能优化是核心任务之一,其中包括对更先进且高效的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应用,以及探索复杂环境下的动态负载均衡技术,以确保所有GPU节点间的通信能够充分利用带宽资源,并保持较低延迟。
  • 再者,网络接口卡(NIC)连接问题亦不容忽视。单一主机受限于物理硬件限制,如何有效地支持并建立与数千个其他GPU节点对应的大量RDMA队列对(QP,Queue Pair)连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 最后,网络拓扑设计的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胖树结构在网络扩展性上可能存在瓶颈,因此需要深入探讨是否应当借鉴高性能计算领域中的Torus或Dragonfly等高级拓扑结构,这些拓扑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大规模并行计算需求,提供低延迟、高带宽的多GPU间互连解决方案。通过合理选择和优化网络拓扑,可望提升整个集群在训练超大型AI模型时的整体性能表现。

优化跨设备GPU通信以提升AI模型训练效率

在大规模AI模型训练的场景下,同一台设备内部及不同设备之间的GPU集体通信操作会产生海量数据交互。仅聚焦于单个设备内部的GPU通信情况,当处理拥有数十亿参数级别的AI模型时,在采用模型并行化策略时产生的集体通信数据规模可轻易达到数百GB级别。因此,显著减少执行时间的关键在于优化各GPU间的通信带宽和传输模式。为了提高效率,服务器内部的GPU应支持高速直连协议,从而降低GPU通信过程中对CPU内存进行数据复制的需求。
同时,GPU通常通过PCIe总线与网络接口卡相连,而PCIe总线的传输速率直接决定了网卡能否充分利用其单端口带宽。例如,对于一个PCIe 3.0总线(16条通道对应单向最大带宽为16GB/s),若跨设备通信配置了200Gbps的单端口带宽,由于受到PCIe总线带宽限制,可能造成实际运行中机器间网络性能无法充分发挥。
总结起来,在跨设备的大规模AI模型训练环境中,要实现高效能,不仅需关注单个设备内部GPU之间的高速通信优化,还需确保GPU与网卡之间采用高性能的PCIe总线连接,并选择适应这种总线带宽特性的多端口或高吞吐量网络设备,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设备间的网络资源,从而减轻通信瓶颈对训练速度的影响。

AI大规模模型训练效率的关键要素分析

在进行数据通信时,网络延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静态延迟与动态延迟。静态延迟主要包括数据序列化延时、设备转发延时以及电光传输延时,它取决于转发芯片性能和传输距离,在网络结构固定及通信数据量不变的情况下表现为一个相对恒定的数值。相反,动态延迟对网络整体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涉及交换机内部的排队延时以及由于网络拥塞引发的包丢失与重传造成的延时。以参数规模达1750亿的GPT-3模型为例,理论研究表明,当动态延迟从10微秒增至1000微秒时,有效GPU计算时间占比可能下降近10%。当网络包丢失率达到千分之一时,这一比例将进一步减少13%,而在1%丢包率下,则会降至不足5%。因此,降低计算通信延时并提升网络吞吐能力对于充分挖掘AI大规模模型训练中的计算资源至关重要。
此外,除了延迟因素外,网络波动所导致的延时抖动同样会对训练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在模型训练过程中,计算节点间的集体通信通常涉及到多个并行点对点(P2P)通信步骤。例如,在N个节点间执行Ring AllReduce集体通信操作时,包含了2*(N-1)次数据通信子步骤,每次子步骤中所有节点均需同步完成P2P通信。
网络波动容易造成特定节点间P2P通信的流完成时间(FCT)显著增加。由于网络抖动引起的各节点间P2P通信时间差异被视为系统效率的短板,这将直接导致相关子步骤的执行耗时延长。故此,网络抖动降低了集体通信的效能,并间接影响了AI大规模模型的整体训练效率。

在大规模AI模型训练中计算力的关键性

自Transformer技术的诞生以来,标志着大规模AI模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纪元。在过去的五年间,模型规模已从6100万跃升至5400亿级别,实现了近万倍的指数级增长。集群计算能力对于决定AI模型训练速度具有决定性意义,例如,仅使用一块V100 GPU理论上需要耗时335年才能完成GPT-3模型的训练,而若构建由1万台V100 GPU组成的理想集群,则可在大约12年内实现训练目标。
网络系统的高可靠性是保证整个集群计算稳定性不可或缺的基础。一旦出现网络节点故障,可能导致大量计算节点之间的连接失效,从而显著削弱系统整体计算效能。另外,由于网络作为共享资源与独立、易于隔离的单个计算节点不同,其性能波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集群的表现。任何网络性能波动都可能对所有计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大规模AI模型训练过程中,保持网络环境的稳定高效至关重要,同时也为网络运维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训练任务中遇到故障时,通常需要采取容错替换或弹性扩展等手段来处理故障节点。参与训练的节点位置变化可能使当前通信模式不再最优,进而要求重新进行作业分配和调度以优化整体训练效率。此外,诸如无声丢包等意外网络故障不仅会降低集体通信效率,还可能引发通信库超时问题,导致训练过程长时间停滞,严重影响整体训练效率。因此,实时获取业务流吞吐量、丢包率以及其他关键参数的详细信息,对于及时发现并迅速修复故障,确保集群在秒级别恢复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大规模AI集群中自动化部署与故障检测的作用

在大规模AI集群环境中,自动化部署与故障检测机制的作用至关重要。构建智能无损网络体系通常依赖于RDMA(远程直接内存访问)协议以及精密的拥塞控制机制,这要求对一系列复杂多样的配置参数进行精细调整。任何微小的配置失误都可能引发网络性能下降,甚至导致不可预见的问题发生。据统计数据揭示,超过90%的高性能网络故障归咎于配置错误。此类问题的核心在于网络适配器的各种配置细节,这些参数受制于架构版本、业务类型和网络接口卡类型的差异,在大规模AI模型训练集群背景下,配置复杂性进一步提升。
因此,高效且自动化的部署及配置策略对于提高大规模模型集群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具有关键价值。理想的自动化部署应具备跨多台机器并行执行配置的能力,能够智能化地选取适应拥塞控制机制的对应参数,并根据实际使用的网络接口卡型号及特定业务需求选择最合适的配置方案。
同时,在错综复杂的系统架构和配置环境下,确保在业务运行过程中能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和定位故障,是维持整体业务效能的必备条件。自动化故障检测技术可以快速锁定问题源头,向管理人员精准发出告警信息,从而显著降低问题发现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消耗。通过这种手段,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故障根本原因,还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有效保障了大规模AI集群系统的稳健运行与优化迭代。
下载链接:
NVMe over RoCEv2 网络优化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
云计算研究报告

RDMA技术原理白皮书

NVMe存储基于SPDK加速I/O性能

RDMA技术专题汇总(1)

RDMA技术专题汇总(2)

RDMA技术专题汇总(3)

RDMA技术专题汇总(4)

RDMA技术专题汇总(5)

1、面向分布式AI智能网卡低延迟Fabric技术.pdf

2、RDMA参数选择.pdf

3、RDMA技术白皮书(中文版).pdf

4、RDMA技术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研究.pdf

5、华为面向AI时代的智能无损数据中心网络.pdf

《数据中心前沿网络技术合集(1)》
1、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智能运维方案.pdf
2、IPv6+系列电子书确定性IP网络.pdf 
3、NoF+存储网络解决方案.pdf 
4、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pdf' 
《数据中心前沿网络技术合集(2)》
1、运营商智能云网解决方案.pdf 
2、华为云园区网络生态合作白皮书.pdf 
3、华为云园区网络智能运维技术白皮书.pdf 
4、华为云园区网络自动化技术白皮书.pdf
RDMA技术原理白皮书
NVMe存储基于SPDK加速I/O性能

《ODCC-2023技术白皮书(网络通信)》

《ODCC-2023技术白皮书(存储)》

《ODCC-2023技术白皮书(液冷技术)》

《ODCC-2023数据中心技术白皮书合集》

《2023年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峰会》

《分布式数据库服务技术合集》

本号资料全部上传至知识星球,加入全栈云技术知识星球下载全部资料。

‧‧‧‧‧‧‧‧‧‧‧‧‧‧‧‧  END  ‧‧‧‧‧‧‧‧‧‧‧‧‧‧‧‧

免责申明:本号聚焦相关技术分享,内容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可追溯内容均注明来源,发布文章若存在版权等问题,请留言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