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果故居

 福兴堂图书馆 2024-05-13 发布于河南

雨果故居

巴黎四区孚日广场旁,矗立着一幢已有370多年历史的普通楼房。这就是19世纪的法国文豪雨果1832年至1848年间的故居。

维克多、雨果1802年9月26日生于贝藏松。1885年5月22日病逝巴黎,享年83岁,雨果的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十九世纪。他的作品曾给予法国及世界文坛以重大影响。

1832年雨果来此居住时,恰值风华正茂之年。他14岁立志要与抒情诗人夏多勃里昂齐名:15岁以诗篇《读书之益》获奖;20岁出版《颂诗集》,获国王路易十八赏赐;25岁写浪漫派著名的文艺宣言《克伦威尔》序言,27岁出版《东方吟》和中篇小说《一个死囚的末日》,28岁诗剧《爱尔那尼》首次演出。1831年,年仅29岁的雨果出版了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在政治立场上,雨果完成了从保皇主义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转变。《克伦威尔》序言强烈地反映了1830年革命前夕新兴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标志着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公开决裂。而已在《巴黎圣母院》中流露出来的宿命论思想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又使雨果陷入彷徨;闷之中。在故居里。有张书桌、长约四尺、宽一半,桌面很厚,没刷油漆,没有抽屉,桌腿有螺旋花纹,桌面墨迹斑斑,雨果曾伏在上面写下过这样诗句:

“何以称谓,我们这混乱的时代?个个额头渍满铅灰色的冷汗。

在高高的苍天之上人人的心灵之中,黑暗到处在掺混着光明……"

诗句抒发了这一时期雨果心中的苦闷,也说明这位崭露头角的作家在思考、在探索、在寻觅。《暮歌集》、《心声集》、《光与影集》,都是在这里写成的。

雨果在此居留期间,有非常兴奋之日,也有极度悲伤之时。1841年1月7日,38岁 的雨果 已荣登法兰西学院院士的宝座。1843年9月4日,雨果的爱女蕾奥波勒迪娜与丈夫泛舟塞纳河上,不幸舟覆人亡。这对燕尔新婚爱侣的悲剧,对雨果是个晴天霹雳。故居里展出了1843年雨果夫人为女儿和女婿绘的画像,展出了雨果聘女的请贴,以及女儿生前穿的衣服。

故居里有一个象大提琴一样的盒子,盒子四角摆着当时几位很负盛名的作家和诗人的珍贵文物:诗人拉马丁的粉红色透明圆墨水瓶、作家大仲马的墨水瓶和一枝铜头上能插羽翎的 笔杆、女作家乔治·桑的高约一寸的墨水瓶,以及雨果本人用的铜。墨水瓶和一支粗鹅毛笔。那是大约在1860年间,雨果夫妇为一项慈善事业募捐,向拉马丁、大仲马、乔治·桑等发出呼吁。雨果夫人把他们捐献的实物用粗铜丝固定在桌面上后,便公开出售。他们原以为大作家、大诗人之笔墨定能卖出高价,不料竟无人破钞,雨果夫妇只得自己出钱,这些珍贵遗物也幸而得以保存下来。可见,雨果对穷人、弱者和劳动者的同情,不仅表现在他的大量作品中,也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因此,他深受人民爱戴。当他与世长辞之际,全法国有200万人为他送葬,其中有不少是巴黎公社的老战士。

雨果是伟大作家和诗人,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但他又是画家,这就很少有人知道了。故居除卧室外,共有三间展室,其中的一间专门展出雨果的70多幅遗墨,诗画相通,这在雨果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画构图简洁,意境深远,很有特色。雨果不以卖画为生,但今天遗留下来 的这些却十分珍贵,人们估计有的可值20几万法郎。雨果也很喜爱东方艺术品。在中间展室的两个条案上,还摆着一对中国彩釉瓷瓶。我们不会忘记,雨果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感情。他曾写过谴责英法侵略军焚烧圆明园的信件,给被压迫人民以宝贵支持。

雨果在世时享有极高声誉。故居展出一幅专为庆祝雨果30寿辰而画的油画:巴黎人民簇拥在阳台下,向诗翁、文豪致敬,白发苍苍的雨果站在阳台上向群众微笑致意,远近苍翠的树枝上点缀着各色彩旗和法国国旗。1885年5月雨果逝世后,巴黎人民在凯旋门正中为他设灵举哀,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先贤祠第二十四号墓室的石棺中,棺上覆盖着法兰西蓝白红三色国旗,象征着雨果享有崇高而特殊的荣誉。如今,棺上的国旗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但雨果在世界文坛上的巨大声誉却从未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今天络绎不绝的人群从世界各地前来参观巴黎圣母院,仰瞻“雨果”之家,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