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续三)“中华民国十年造袁像、嘉禾图壹圆”t+点特殊边齿初铸样币

 天府源泉 2024-05-13 发布于四川

     民国十年袁大头T形边齿铜值试铸币。图案与普通版一样,区别在于边齿形状是为 “T”+小方块点状 边形。

     该币“T”形边齿不完整,不是环币外缘廓一周,而是或缺或有,缺的部分是用小方块点状物充斥。外缘偏宽,内齿不全,存在多处铸造缺陷,直径39.mm,厚2.4mm,重21.62克。重两短缺,铸材应该是与原设计相去盛远之“T形边齿铜质初始试铸币”,市面上极为罕见。

笔者也仅幸藏一枚。


            它的铸币特点有三:

          1) 由“T”英文字母交叉组成环机制币边缘占圆边一半左右,又由不完整的“T”形齿加点状齿交叉的奇怪边齿。
     我分析,造成这种边齿形状有两种可能。一是为防私铸有意做成这种不规则的边齿。二是在试铸中由于工艺不成熟导致本应是由“T”英文字母交叉的边齿的断裂。
     根据样币两种齿型的结合部过渡很突然的状态,判断是第一种原因: 有意为之。

          这是该币的上下“T”形交叉边齿

            这是该币的点状形边齿

    2)该币的袁像面的内齿模糊不清。右半圆部分几乎没有边道齿,左下半圆部分的边道齿很不清晰。根据此币外缘边道圆环比一般民国币宽的情况,分析是否由于研制时币冲压模打偏所致。

     3)该币的“中华民国十年造”七字中规中矩。“华”为牛角华;“民”字无点;“國”字上开口,下封口;“年”为午字头;“造”为左下开口造。

 4) 该币嘉禾图“壹圆”面“圆”为“厶”头圆,外框上,下开口。

     边道严重偏打,导致右侧币缘周边宽窄不均,右侧有一部分已无边道外廓,左侧币缘边道又太宽,还廓弧有冰裂。内齿粗细条不均匀,难以辨识。

     另嘉禾麦穗压力明显不足,颗粒欠饱满,花纹缺线条。

     5) 币面色泽泛白,无银质包浆。计算比重为9.2g/cm³左右。判断此币系低含银量或根本就是白铜鎏银的民国后期试铸之机制币。

      因边齿稀少,将其纳入“高端银币”也似乎很勉强。但所见互联网公示的已拍卖成功价值不菲的以下几枚品相极差的“铜质民三袁大头试铸币”来,又不知好了许多。这枚藏品因边齿特殊罕见,成为一种中国钱币史的历史遗珍。

     这一枚铜样确诊为试铸币,其直径仅38.5mm ,重仅18g。

     下面这一枚重24.4g,直径39mm”黄铜质的中华民国三年嘉禾壹圆“初始试铸币据说拍卖出上百万高价(我不太相信)。

      民国时期“初始试铸币”之所以珍稀,其实是由银币的铸造工艺过程形成的。

      因为, 无论那种银币在正式开铸流通银币前,都会有用铜或其他金属材质替代银材冲压试机。这一过程通常叫做“试铸”。“试铸”又分为初试和正样试铸两种。前者的产物叫“初始试铸币”,后者的产物叫“试铸样币”。

      这个过程是对镌刻铸模的必须的检验验证过程。严格说,初试铸币在检验不能达到原设计要求时,都要回收后重新回炉熔炼,再做成铸材使用,成币是不允许留存的。

      正式试铸的产品“试铸样币”有三个出路,一是向朝廷主管部门呈样报审;二是铸局建档留存;三是馈赠权贵。更不允许有人私自留下藏有,发现是要砍头的!

      但难免有来工人偷偷把个别本该回炉熔炼的“初始试铸币”留下来。有实权的朝廷命官把呈样品就下来。传世至今,它的珍贵处就显现出来了。

      机制银币的制作生产,从祖模设计、工具模翻制,铜料熔炼,压轧铸材板料、退火、印花压制,滚边等,前后涉及到的工艺流程有多个环节,需要不同技术工种紧密配合,可以说,一枚机制币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件艺术品的制造过程。

          “初始试铸币”是必然有缺陷的样品,“试铸币”应该是完成的满足原设计要求的非流通的成品,是后续铸银币的参照标准。

      逃过了被回炉熔炼的废品命运的 “初始试铸币”,能留下来是凤毛麟角之珍,哪怕它是有缺陷不完美的。

           目前,世面所见公示的“初始试铸币”的铸材有黄铜,镍铜合金,均非正铸品,仅有极少遗存下来,却是收藏的珍贵品种。

      而针对每一枚正式铸造发布的银币不同版别的“试铸币”,数量极少,可见是何等珍贵!        

      另外, 无论是 “初始试铸币”或“试铸币”都绝对没有进入市场流通的(但不排除玩家之间交流把玩流通)。

      这一枚“T+·”特殊边齿的“初始铸造币”成型于百年之前,几经历代的传承和岁月沧桑,更显其自然大方和质熟古朴的旧币品相。磨损处的光滑表面,在阳光下依然折折生辉。

      币缘上方“中华民国十年造” 七个字压力深峻。中部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面部饱满,耳廓厚实,形象栩栩如生。军装四条横线的衣领,宽大的四星肩章清晰。前衣领末端与钱币内齿接触部如民三银币的暗记一样,继承了两宽齿之间无细齿特征,是民国十年的初试铸样无疑。

      在正式铸造发行的流通“民十银币”中未见到这种齿形。我估计是成型困难,不利于大批量铸造然后放弃所致。

      这种钱币的铸造真相无史记,但却给钱币研究爱好者留下了待探索的课题。我啰嗦了半天,也仅仅是探索未知的自嗨。

但在奥地利收藏家耿爱迪的《中国币图说汇考》一书P324中我还真找到了与此币相同的试铸币的描述。

耿先生写到:

轧印边道,这样 “TITI”,作为样币。以黄铜,紫铜铸造,轧印和上一样的边道,作为样币。

      先生说他见过这种币的一枚实物,像是用银铸造,实际上则是一枚以紫铜铸造的真正的试铸币。银是镀上去的。纪年为民国三年袁世凯银元这种轧印边道还存在有金质的,作为馈赠之用。

        耿先生的这一段表述,更坚定了我对此种边道为“初始试铸币”的判断。


          2024年5月12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