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配穴中“对穴”的临床应用二

 中医药方便 2024-05-13 发布于四川

导读:配穴的临床应用不仅为古人所垂青,现代针灸家对之也有新的探索。常用的配穴方法,从选穴位置看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左右配穴,从腧穴性质看包括八脉前会穴相配、原络相配、俞原相配、俞募相配等,还有经验穴相配、多穴相配、配伍阿是穴等等。

在运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有效和不断提高疗效,有很多关键必须掌握,如正确的诊断辩证,取穴部位准确,配穴精当,手法、适宜刺激量等等都非常重要。其中取穴配穴与用药处方同理,既有君臣佐使相辅相乘的作用,也有相违相克的关系,如何随时根据复杂变化的病情,选用恰当的配穴,并作到取穴少而精。


6、 合合、复溜

合谷属阳,能清轻走表,有疏风解表、清热镇痛之功;复溜属阴,能滋肾回阳,启闭开窍,扶正祛邪。二穴合用一阴一阳,一补一泻,发汗解表,止汗固脱,皆有较好的效果。
应用体会
6.1针合谷进针0 ^ 5〜1寸,用强刺激泻法,留针10分钟,每3分钟行针一次;针复溜进 针1.2寸,气至后用补法,留针15分钟。主治伤寒外感、发热外感,身痛无汗等症,可达到发汗解热的效果。
6.2若大汗淋漓或频频汗出不止,身体极度衰弱,有虚脱之象者,则针合谷气至后用补法操作,留针20〜30分钟,复溜气至后用强刺激的泻法,留针10〜15分钟,可以宣通肺。


7、合谷、足三里

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属火,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属土,有五行相生之妙用。合谷主气以升散为主,足三里重浊下行以降浊为主。二穴为手足阳明经穴,相互配合,有同名经相接之意,一升一降,升清降浊,调理胃肠功能有相得益彰之效。
应用体会
7.1针合谷进针1寸,足三里进针1.5寸,皆用平补平泻法。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大便先硬后溏,胃肠功能紊乱等症。
7.2急、慢性胃肠炎,选用此二穴配合天枢、气海,针灸并用,也有较好的效果。


8、 合谷、三阴交

合谷通经活络,行气开窍,理气为主;三阴交补脾,调理肝肾,理血为主。二穴配合,一气一血,气血双调,行气活血,有调经催产之功效。

图片

应用体会。
8.1针合谷进针1寸用泻法,取三阴交进针1.2寸用补法,催产作用非常明显,主治滞产。二穴用温和灸各11分钟,对习惯性流产有安胎之效。
8.2合谷、三阴交针灸并用,或补或泻,辩证施治,主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症。


9、合谷、太冲(又名四关穴)

合谷之气,清轻升散,太冲主血,重池下行;二穴相合,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行气活血,调整全身气机,调理整体功能。合谷、太冲 二穴,皆位于手足歧骨之间(即第一、二掌骨和第一、二躕骨之间),所谓虎口要冲之处,故名四关穴,又开关节、疏肝理气、逋经络、破郁结之效。
应用体会
9.1针合谷、太冲皆针尖向上针1〜1.2寸,用强刺激泻法或加电针,断续波,以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主治顽固性神经痛,以及行痹、痛痹等。
9.2也可用于头晕目眩,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症。
9.3配丰隆、阳陵泉皆用泻法能涤痰泻火,主治癫狂症、惊厥、中风闭症等。


10、肩調、曲池

肩髁以散经络之邪为主,曲池以泻脏腑之邪为主,二穴位于大关节,同属大肠经要穴,除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利关节、宣痹止痛外,并能调理肺气、祛风止痒,常用于各种邪客经脉、气血阻滞之症。
应用体会
10.1针肩髑针尖向下,进针2〜205寸,针曲池进针1.2寸,气至后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法。主治上肢诸症及半身不遂等。
10.2本组对穴有疏肝理气、涤痰导饮之功,故常用于治疗肝气不疏、思虑郁结、胸痛、心痛、经闭、便血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