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意西安话古今】之三《秋垅九座寺》

 昵称29787755 2024-05-13 发布于福建

秋垅九座寺

卢强祯

图片

永泰县同安镇西安村有一座古寺,名曰九座寺,跟仙游九座寺同名,于1988年被载入《永泰县志》。九座寺曾经留下一段红色记忆。寺院背南面北,后山竹茂林密,面前是一大片梯田,远处山峦如聚,视野极其开阔。寺内栽植各种奇花异木,有牡丹、芍药、木笔、海棠、茶花、兰花、菊花、含羞树等。九座寺不仅环境幽雅,景致迷人,更是氤氲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极具考古价值。

古建筑的遗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九座寺大厅(摄影 | 池建辉)

《秋垅卢氏族谱》记载,该寺始建于唐朝,可具体年份不详;宋绍兴五年(1135年)重建,清嘉庆四年(1799年)重修。从宋算起,木质结构的寺院已历882个春秋。曾经的九座寺规模宏大,有正殿、偏殿、酒楼、戏台、僧房。可在历史的跌宕起伏中,仅正殿完好无损地幸存下来。后来几经修复与扩建,古朴与现代相融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厅佛像、齐天大圣(摄影 | 池建辉)

正殿三开间,四柱扛一梁架造,柱梁之间榫卯衔接,结实牢固。屋面歇山顶,燕尾脊,飞檐翘角,十分灵动。

正堂中央供弥勒佛和卢公祖师塑像,其中卢公系闇亭寺卢公祖师分灵;东边塑伽蓝爷,西边塑三宝佛。东西两边厅分别塑泰山尊王、齐天大圣。正堂两边灰壁上,彩绘雅致古画。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古代精湛的雕塑与彩绘艺术。东西两偏殿分别为观音阁和文昌阁。

图片

▲文昌阁(摄影 | 池建辉)

寺内遗存有石洗脚桶一个,其上勒刻打造时间:宋元佑五年十二月十五日。石面盆一个,系宋绍兴五年制。还有石砻三副、练武石一块。从这些石质器物中,可以窥见先民与石头息息相关的生活日常,可以感受到古代的石头文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石砻、练武石与柱珠(摄影 | 池建辉)

维系族间和谐的纽带

九座寺,由西安、占柄、红阳等村以及泮水自然村等不同家族民众共管齐修。各族间向来不存在以多欺少、倚强凌弱的现象,一直和睦相处,这跟共同的信仰有很大的关系。

这是有历史渊源。秋垅卢姓开基始祖招公,明洪武年间以预监州事有功,授予指挥使职。明永乐二年(1404年),卢招公奉诏由江西省建昌府南里白水寨五社入闽,率领吴、何、邓等十几个不同姓氏的人分屯永泰秋垅。来秋垅安家落户各姓,开垦荒田。他们划地分居,界地分明。

每年正月初六前后三天,九座寺管委会在春节期间组织声势浩大的神事活动,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参加活动的信士达数千之众,热闹非凡,洋溢着佳节浓浓的欢乐祥和气氛。

图片

▲钉椅(摄影 | 池建辉)

游神活动,谓之“泰山尊王巡境”,大多在初五、初六两日。十分隆重,热闹非凡。时辰一到,两名僮子念完咒,泰山尊王附身,一下子仿佛有了特异功能。信士连忙叩首膜拜,高呼“大爷”“二爷”,亦尊称“泰山爷”。泰山爷(僮子)双手持剑,不停挥舞一番,然后坐上刀轿、钉轿,鸣炮出发。凉伞在前,卫兵开道,两抬轿子前呼后拥,游神的队伍浩浩荡荡,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于耳。各家各户在大厅摆上供桌,点烛焚香,敬献茶酒,恭迎神明。当游神队伍路过家门口时,燃炮,执香叩拜,毕诚毕敬。泰山尊王预知到哪家哪户将有灾难临头,泰山爷便跳下轿来,奔入大厅,作法禳灾。行驿也是泰山尊王事先圈定,设行驿的门户早早的在大厅摆下好几张供桌,摆满供品。来膜拜的信士拈香礼敬,满屋人头攒动,香烟袅袅。泰山尊王沿着西安村、占柄村、泮水自然村巡游一周后,被请回座,游神圆满结束。

接着过火蛇。上千斤品质上佳的木炭在九座寺东侧空地上铺出一条十多米长、一米多宽的火道,烈火熊熊,如匍匐于地上的火蛇,人们赤足从上面跑过去,故称“过火蛇”。信士们提前到达,把火蛇阵围得水泄不通。泰山爷一手执令旗,一手持剑,来到“火蛇”前,撒盐,镇符,烈焰倏地被压了下去。泰山爷打头阵,几步就蹿了过去。沐浴更衣过的信士们紧随其后,有的还抱着小孩一起过。个个安然无恙,令人啧啧称奇。据传,跑过火蛇的人,能够祛病禳灾,因此人们跃跃欲试。可跑过二三十人之后,火焰复蹿起来,不得不立马停止。跑过火蛇的人说,足下像踩着夏日骄阳曝晒过的石头那般烫。

最后,演神戏。九座寺下落是宽阔的戏台,正对着神像。有信士为答谢神明帮助自己完成心愿而出资请闽剧团来演出,每场八九千元,昼夜各一场,连演两三天。熙熙攘攘的观众几乎是老年人。戏剧开演前,僮子要到泰山尊王面前邀请其观戏,继而泰山尊王派兵(抬刀轿、钉轿的十六位轿夫)“跳八仙”——这是傩舞的一种。为了活跃气场,观众们务必齐声“噢噢噢”地吆喝。而后戏剧在喧天锣鼓声中拉开序幕。

逢初一、十五,在正殿的正堂内,摆上供品,请道士做法事,这成为一项常规化的祭祀活动,祈求神明保境安民。

九座寺的弘德正道、普渡众生的信仰文化里,自然含着敦村睦族的元素,像一根纽带,维系着各个不同姓氏的家族。

与其他寺院的关系

图片

▲九座寺(摄影 | 池建辉)

秋垅九座寺跟仙游县凤山乡凤山南麓的九座寺有一定的因缘关系。如下事实可以佐证:

其一,同名。其二,同建于唐朝。秋垅九座寺正堂供祀的正觉祖师,乃仙游九座寺的开山寺祖。永泰当时归兴化府管辖,仙游与永泰咫尺为邻,正觉祖师应该来过秋垅九座寺,兴许来建寺,兴许来弘法。其三,两地有割不断的血脉关系,秋垅卢氏始祖招公次子法行公,在明朝时期就迁居仙游,至今繁衍7000多人丁。始祖招公墓葬也在仙游县惠洋乡龙角山。两地卢氏族人密切往来,自然有信仰文化的交流与认同。

据《秋垅卢氏族谱》记载,明清两代,九座寺归属瑞应寺管辖;瑞应寺废后,归属闇亭。闇亭寺在盖洋乡,位置偏僻,与尤溪县接壤,是邑内藏得最深的古寺。宋人朱熹曾踏足此地,题句“闇潭水涌天心月”于闇潭石崖,后尤溪中仙张孝先举人续句“转山石卷岭头云”。闇亭寺供奉着卢公祖师像。卢公(1624-1665年),俗名卢意诚,永泰嵩口镇芦洋村人,清初高僧。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32岁的卢意诚出家当和尚,法号元意。元意在闇亭寺潜心参禅6年,辟谷不食。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42岁的禅师告知寺僧和乡人:我某月某日要升天。到那天,他自架柴堆,自行火化。寺僧和乡人都很惊奇,便将他骨架塑成坐像,在寺中供祀,后人尊称他为“卢公祖师”。

秋垅卢氏念卢意诚同姓之缘,故格外信奉诚敬,在九座寺祀奉分灵。卢公被称为地方“雨神”,求雨很灵验。旱时,信众在九座寺卢公像前焚香,一路带着灵香,不舟不驾,徒步近百里山路到闇亭寺祈雨,也叫“请卢公”,以表虔诚。途中不可遮伞戴笠,哪怕大雨滂沱。用日常盛酒的锡壶带回闇亭寺井泉,掺进九座寺的大水缸中,在信众心中,就是神泉,敬称“卢公水”,争相取饮,还往田间地头洒上几滴。祈雨期间,民众戒荤食。

敬惜字纸的传统

在九座寺右侧的路上方,有一座惜字塔,建于清朝末年,是用条石建成的方形塔,高三米多,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纸灰积满时,便打包用轿子抬送到六七公里外的尾林村元岭,装入双叠石字纸洞内保存。双叠石字纸洞系寺僧品严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手建,上有天然两块大石头相叠,下是空洞,在两旁砌石墙,放一小门,将字纸灰装进后,关门上锁。以示对文字与文化的崇敬与爱惜。

敬惜字纸的传统始于宋。古人认为字是有灵性的东西,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写有字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践踏,而要专门收集起来焚烧成灰。

红色记忆

《福建党史月刊》(1990年第3期)之《钟循仁下落之谜已解开》一文介绍,1935年1月,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钟循仁,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杨道明率领红军在清流、宁化、明溪之间辗转进行游击斗争。4月,队伍遭到敌人伏击,被打散了。经过一番努力,整编后的红军来到了德化、永泰、仙游三县交界永泰紫山村。钟循仁主张转移到闽西坚持斗争,而宋清泉等则表示反对。宋清泉等人策划了以一个团的名义投敌的行动。他们先派指导员杨良生去仙游县民军司令部谈判。第二天,仙游县民军司令部派人上山,宋清泉等背着省委与其进行了密谈。此人下山时,碰巧被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杨道明看见。

5月7日,钟循仁找到宋清泉等人,并通知杨道明和保卫局局长陈常青召开紧急会议,敦促宋清泉等人悬崖勒马。

晚上,宋清泉等人把队伍拉下山叛变投敌。第二天早上,钟循仁发现部队不见,知道政变已经发生。山上剩下省委工作团的二三十人,被仙游县民团武装包围。混战中,只有钟循仁、杨道明、陈常青等数人突围出来。陈常青和另外4人提出回老家赣东北去,钟循仁表示同意。但是,他和杨道明是不能回家的,因为他们都是出了名的“共匪”,回去只能是自投罗网。他们原准备寻找党组织,可是从3月初就已与上级失去了联系,连中央分局现在何方也不知道。

钟循仁和杨道明鉴于身份的特殊性,在寻找党组织未果的情况下,两个人便先到秋垅九座寺栖身。钟循仁改名黄家法,杨道明改名谢长生。由于秋垅九座寺位于村道旁,人来人往,方丈妙智法师怕有不测,留住一段日子后,便介绍他们去闇亭寺,西安村大墘面下何厝卢应瑞护送他们。钟循仁、杨道明到了闇亭寺剃度当了和尚,钟循仁法号妙圆,杨道明法号馨扬。


编辑:林丽霞
校对:林丽霞 罗晶
审核:郑林军
监制:朱德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