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一位“保送生”,写出300年“最美中国字”,令当代书家汗颜不已!

 三余字画 2024-05-11 发布于山东

艺术之美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就拿“最美中国字”分析,有的人钦慕“欧楷”、“柳字”瘦劲刚正之象,有的人则喜欢董其昌、文征明温雅仙灵之韵,与“中庸无为”的传统理念相吻合。

而且不同时代,对“最美中国字”的赏评也有所不同,魏晋崇尚烂漫、萧散的尚意韵美,唐代力求规范,每一笔匀和标准、精严端正,这样才算得上好书法。

至于宋代热衷“独创性”,与思想、情感结合,展现个人特色,到了明清时期,书法界大力推崇“馆阁体”,众人自然而然的认为它是“最美中国字”。

实际上,清朝至今300年来,写出“最美中国字”的人,并非“馆阁体”推行者,也不是赫赫有名的“大师”,而是一位“芝麻小官”——徐元礼。

徐元礼历史记载不多,仅知晓他生于浙江桐庐,嘉庆十八年(公元1822年)被选拔为贡生,即为古代“保送生”,不用科考直接入京,授以知县一职。

所以他的楷书醇和俊逸,突破“馆阁体”束缚,主要取学晋唐古法,当时被称赞“书法直造晋、唐,其灵俊处,实出天赋。与郭兰石齐名,小楷或胜之。”

据说求字者踏破门槛,他撰写的一幅扇面,只有30余字,一字价值1万多,可惜流传至今的作品没几件,最精湛的一幅就是《吴氏草堂重修记》。

此作写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为纪念好友修缮房屋而作,共有34行,合计330余字,卷中楷书融合了魏碑的雄伟峭拔,唐楷的端庄规整,以及魏晋的潇洒灵动之美。

起笔采用尖峰,以便于之后灵活转换笔锋,预防直来直去的乏味感,笔笔风姿俊逸、平稳坚实,例如“先”字,点画粗细对比鲜明,上方竖画起笔顿入,力道浑实,之后中锋运笔,墨色浓厚。

随着竖画逐渐写完,顺势转为侧锋收笔,下方横画、撇画,十分轻盈细瘦,左边的弯钩外方内圆,弯曲坚韧,着墨偏重,凸显洞达的筋骨之力。

如此鲜明的轻重、虚实对比,增强楷书趣味性、立体感,更富有艺术气息,章法排布上,虽然打有界格,字体排列整齐,但毫无僵硬、板滞之感。

徐元礼通过结字开合、力道轻重,凸显行列间的节奏感,这种坚守法度,而不失灵活的技法,远比呆板的“印刷体”值得学习,足以令当代书家汗颜不已。

时常临摹,可以提高控笔功力,掌握正宗的晋唐“楷法”,还能赋予点画生动意态,不被楷书的平整势态拘束,利于之后学习行书,或者钻研晋唐法帖。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徐元礼《吴氏草堂重修记》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品还有一款手工装裱的经折装,便于临摹、查找。

比市面普通印刷品更细腻、还原,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都细节全都端倪可查,原作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