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挖猛料,扰清静,我们却大喜过望

 木兰良朝 2024-05-13 发布于吉林

1955年张爱玲来到纽约住救世军办的“职业女子宿舍”。胡适曾来这里看张爱玲

曼哈顿东城81街公寓。1955年张爱玲来纽约后不久就拜访了居住在这里的胡适。

张爱玲与赖雅在华盛顿第二个居所肯塔基庭院,政府提供给低收入退休者和残疾人的住房。

张爱玲在剑桥Brattle Street 83号公寓。赖雅在这里去世后,她开始翻译《海上花》,修改《十八春》。

新罕布什尔州基恩镇图书馆。居住在彼得堡时,张爱玲与赖雅常到基恩。

新罕布什尔州彼得堡麦道威文艺营,1956年张爱玲离开纽约后搬到此处。

张爱玲与赖雅在彼得堡松树街(Pine Street)25号的公寓。

彼得堡镇图书馆。张爱玲与赖雅曾来这里借书。

彼得堡唯一的电影院。张爱玲与赖雅在此看过电影

张爱玲与美国丈夫赖雅。

有赖夏志清的全力举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张爱玲浮出地表,在海峡两岸引发了“张爱玲热”,并且至今未减热度。有关张爱玲的一切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以至于她生活过的地方,她写的书信字条,她的遗稿遗物,都为学者和读者所热心挖掘和乐于观到。从晚年起,不断有人想接触张爱玲,她一概不见,见了一个水晶都后悔得要死。而越是神秘,人们越是孜孜以求。

一方面,夏志清用全力对待张爱玲,可是张爱玲比较“冷淡”。夏志清的妻子王洞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家都觉得,夏先生对她这么热情这么帮忙,她对夏先生这么冷淡。他们是完全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夏先生他喜欢开玩笑,见了人说些个没有分寸的话。可是他跟张爱玲见面不多,所以也不知道张爱玲对他有没有这种印象。还有一个原因是,张爱玲跟夏先生年纪差不多,她比夏先生大半岁,她是一个大家闺秀,可能觉得男女之间不可以太……(亲近),要保持距离。其实张爱玲和他通信不大讲隐私的,跟宋淇当然不同,因为她和宋太太是好朋友。不管是跟庄(信正)先生的信也好,夏先生的信也好,张爱玲根本不讲自己的感情隐私,都是很有距离的。但夏先生欣赏张爱玲才华,其实连不像张爱玲这么有才的,夏先生都愿意帮忙,张爱玲他当然愿意帮忙。当张爱玲在美国出版界打不开路子的时候,只好什么都委托夏先生,换句话说,她对夏先生很信任,皇冠的合同是夏先生帮她订的。其实夏先生是很不会做事的一个人,居然给她搞了这么好的条件。他们之间就是,一个尊重,一个信任。”

另一方面,纸媒各显神通,要挖张爱玲的猛料而不得。1988年,戴文采拿了《联合报》的酬金和张爱玲的地址,要写一下爱玲。

她特意等了十几天,然后才有房间租住在张爱玲隔壁。戴文采说:“我也有作家运动神经差的毛病,学了五年仍不会开车,为了张爱玲,每天风尘仆仆,常常到了那儿倦意连连,兀自睡着了。”有时还要用提篮提着女儿去。辛苦是真辛苦,她为我们打探张爱玲的消息,最后成了一篇《华丽缘:我的邻居张爱玲》。

戴文采本来是先写了一封信的,说要采访她, 不过当然知道张爱玲不会回信的。所以只好每天听墙根儿,分析她都在干什么。间谍般盯着她何时出门。

张爱玲终于出门倒垃圾了,机会太难得。远远窥探,等下再去翻垃圾桶,在张爱玲的垃圾里查找她生活的蛛丝马迹。除此之外毫无办法,因为张爱玲不仅不接受采访,也很少出门。

在远远窥探中,她发现张爱玲特别瘦,“顶重不及九十磅”。“长手长脚骨架却砐细窄”,坐实了她的瘦。除了童年时的婴儿肥,从年轻时起,张爱玲就没胖过。

张爱玲穿一件白色衬衫,配“亮蓝的宽百褶裙”。张爱玲喜欢蓝绿色,这里是白配蓝。现在很多人吐槽六七十岁的中国大妈不会穿,穿衣时常常下也花下也花。看看同样年纪的张爱玲,这配色真是清新优雅。

“她肤色很白,头发剪短了烫出大卷发花......后来才知道是假发。”从发型上看,那灰白假发也是优雅的。

”也许瘦到一定程度之后根本没有年龄,远看还像烫了发的瘦高女学生。”难道这就是现代女性追求瘦的原因?为了穿衣服好看,为了减龄?可是张爱玲晚年为了提高免疫力,极力想胖一点。

因为张爱珍的房间和戴文采租到的房间在格局和家具都一模一样,所以,她能够描写出张爱玲房间的大致模样。

房间是套房,有一扇落地窗,窗口的小阳台像抽屉一般,完全窥视不到隔壁房间。房门是黑褐色,看上去很沉闷。家具有乳白呢细格子沙发床,贴木纹皮面整套旧家俱,矮桌、茶几、柜子,墙上凹出去半壁双层衣橱,茶几上有一只乳白色陶瓷灯,矮吧台装了水槽权充厨房,台面下有小冰箱,还有细铁腿苏丝黄式的高凳子。卫生间是水迹满墙的奶白和麦黄,白的搪瓷浴缸和银水龙头。整个房间铺着老地毯,是核桃片与白芝麻的色调。

再看张爱玲的垃圾,发现她不再吃零售了,因为牙坏掉了。怎么得出的结论呢?她扔掉的纸袋里有很多淡粉色棉花球和裁成一小张一小张的擦手纸。软纸巾上面印着浅湖水色凤尾草,有轻微的栀子花香,实在讲究。

她常吃一种鸡丁派。拿罐头配苏格兰松饼。每天喝低脂鲜奶,是小盒的,不开车没法提重物。她吃罐头蔬菜。有菠菜、花椰菜和豆角。去过华人超级市场,买了刘记葱油饼——她和姑姑同住上海时,姑姑失业,就每天只吃葱油饼。也吃芝麻酱、红豆包,似乎还有炒年糕。喝雀巢咖啡和奶精。用电炉加热食物,电炉坏掉了,就丢了出来。煎鸡蛋吃,手笨,蛋壳都捏碎了。

张爱玲一天大约看十二小时电视,声音开得极响,因为黑人墨西哥人伊朗人印度人群居,室外常常很吵。她爱看拼字节目。她可以一个月二十四小时都不出房门,于闹中取静,是她的个性。凭声音猜测她在看电视的间歇骑健身单车。卫生间附近有一种像铁丝刮着薄叶电风扇的声音,始终没猜出来是什么。

张爱玲穿纯白毛拖鞋,脏了就扔,从来不洗。她在手边的纸头上记下要做的事,也用英文写,按顺序划掉一些内容,应当考虑的还是重量问题。存钱的银行在好莱坞,很远,得搭公车去。

她用香皂的牌子戴文采都查到了,还用软肤膏,十块钱一小管。她所有的东西都是蓝绿色系,要不就是白。

报纸她有三份:《洛杉矶时报》《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一份英文,两份中文。在一张报纸里,戴文采发现了张爱玲剪下来的一小撮头发。发质极细,颜色接近杏与浅黑,其中有一根是透明的白。戴文采如获至宝,后来她把这小撮头发寄给了夏志清。

张爱玲用信封皮子打草稿。草稿中有写给夏志清、弦的信。戴文采还发现了自己写给她的信皮子,信她收了,在信封上写满了字,甚至有一小段还提到了戴文采写的文章。这一下她实在太激动了。可是紧接着她发现,张爱玲有草稿上把谈到这几行字框起来打了个叉,不准备用了。

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可以说拿出来的都是猛料,张迷们简直要奔走相告了。但张爱玲本人受到了惊扰,很快就搬家了,而且为了防止再被翻垃圾没有隐私,她请了专门公司上门收垃圾了。

在另一篇写胡兰成的文章《归来看取明镜前:我的邻居胡兰成》里,戴文采交代了一些背景。她在写给张爱玲的信中说,从十九岁起就仰慕张爱玲 ,其实是不对的,她十九岁起仰慕的是胡兰成。

戴文采在这一篇里着重拿张爱玲与胡兰成作比。她认为张爱玲到了美国,写作上没有素材可用,因此没有再成长。“过早停笔的张爱玲,终究未能达到中国文学要求的巅峰......若转译成各国文字,张爱玲将消失,胡兰成将耀世,如三岛由纪夫,这就是境界宽阔的不同。”“张爱玲天生有一种漂移不安的阴性跳脱,胡则天生有一种安稳如停泊于唐风的平安王朝,都于文字美学天赋异禀。”她认为张爱玲的创作缺少哲学底蕴,而“胡文之美是大英博物馆古董”。林林总总,把张爱玲贬进了尘埃,把胡兰成捧到了天上。

看来张爱玲没用戴文采文章里的话是对的。她明明知道没有张爱玲,谁知道胡兰成,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张爱玲来比胡兰成,可是胡不仅人品经不起推敲,文风也是令张爱玲本人冷笑的。把胡兰成夸成了一枝花,可见戴文采并未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张胡。但海峡那边,就是有些捧胡臭脚的人,比如朱天文姐妹。

     网上的戴文采照片。

而纵观文学史,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作家能够像张爱玲这样富有经久不衰的魅力的了。靠张爱玲蹭饭碗的人也太多。戴文采的文字固然有充满灵性不俗的一面,但她如果不是因为蹭流量兜售,也不至于把一本散文集就起名为《我的邻居张爱玲》吧。不写张爱玲,谁买她的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