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纳海峡:监控加勒比海的前哨,却因波多黎各成了润去美国的通道

 维达说 2024-05-13 发布于河南

在加勒比海上有这样一座海岛,它是美国一块未合并的领土,一个联邦性质的小弟,虽然多次公投要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却屡屡碰壁,它是监控整个加勒比海的前哨,其侧的海峡更是连接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的重要水道,可以替代向风海峡或阿内加达海峡,是欧洲至巴拿马运河的最近航道,这座岛屿就是波多黎各,而这个海峡便是莫纳海峡。

“死亡之海”的航道要冲价值

莫纳海峡位于海地岛与波多黎各岛之间,是加勒比海中的四大海峡之一,长110公里,宽约130公里,最窄处为105公里,海峡水深在60-1570米。由于常年盛行东北信风,表层海流是由通过小安的列斯群岛后形成的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各一部分汇合形成的强大暖流系统,以28~83厘米/秒速度自东向西流贯海峡,所以航道多漩涡,是加勒比地区航行条件最复杂的海峡之一,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海”。

不过由于现代船舶技术的发展,莫纳海峡的复杂海况已经完全被克服。从地理位置而言,这里非常适合从大西洋去往巴拿马运河的船舶航行,所以这里也就成了连通加勒比海与大西洋的重要水道,就如同向风海峡更多地为从北美东海岸港口至巴拿马运河的航行所经过一样。由于位于向风海峡东面,也可以在前者被敌人控制时作为替代海峡使用。

也正是得益于这种独特的地理区位,扼守莫纳海峡的波多黎各岛也由此成了监控整个加勒比海的前哨,同时也是加勒比海进入大安的列斯群岛的要冲,所以从15世纪至19世纪,这座加勒比海上的战略要地建起了一系列的防御工事,用于保护圣胡安城和圣胡安海湾,同时也见证了欧洲各国海盗们的血雨腥风。

波多黎各因莫纳海峡而兴

1493年哥伦布在第二次远航美洲时,路过了这座面积8897平方公里的海岛,取名为圣胡安巴蒂斯塔,意为纪念天主教圣人--耶稣的表兄施洗者胡安(英国称施洗者约翰)。由于哥伦布急于前往大安的列斯群岛那些“充满财富”的大岛,所以在此只是短暂停留便继续起航。之后西班牙人屠戮了印第安原住民后,于16世纪初在这里建立了殖民统治,并将圣胡安改名波多黎各意为富有的港口),而首府则称为圣胡安城。

作为率先探索完西印度群岛的国家,西班牙深知波多黎各对阻挡后起英法等国进入加勒比海的战略价值,所以从1537年在圣胡安修建第一座要塞拉福塔莱萨宫开始,圣胡安附近陆续又修筑了诸多堡垒,比如1539年开建的位于圣胡安湾入口处的圣菲利普城堡、圣克里斯多瓦尔城堡等。

结果事实果如预想的那样,英法荷等国纷纷加入殖民美洲的浪潮,波多黎各岛首当其冲。其中颇具代表的如英国女海盗伊丽莎白、荷兰战将恩里克等,但西班牙人受益于这些堡垒群的强大防御能力,成功抵挡了法国、荷兰和英国同行们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维持了西班牙的统治。

之后1809年波多黎各成为西班牙的海外省,随着岛上种植园经济的发展,1897年从西班牙取得自治权,但两年后的美西战争打断了波多黎各谋划独立的进程,由于此时的西班牙帝国日薄西山,完全不敌已经在国力上超越英国的美国,于是包括波多黎各、古巴、菲律宾在内的多个西属殖民地被割让给美国。

但占领了波多黎各的美国要完全平定当时动荡的社会秩序也是一波三折,由于当时正值国际共产运动高潮,波多黎各上演了起义-被镇压-再起义-再被镇压等场面轮番上演,甚至1950年还有两位波多黎各两名激进派人士试图刺杀时任总统杜鲁门,最终1952年美国不得不下放波多黎各自治权,由波多黎各自己制定宪法,确认波多黎各自由邦的地位。

所谓的“自由邦”,既不是独立的国家,也不是美国所属的州,是一种居中的状态,外交、国防、关税等重要领域由美国控制,至于内政则由波多黎各人自治,而且政体与美国类似,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波多黎各有权选举一位常驻华盛顿的众议院专员,可以在国会发言但无表决权,而且波多黎各人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公民,没有竞选美国总统的权力,只是有了象征性的投票权。

圣胡安海岸的墓园

只有在移居美国本土后才可以享有总统选举权。另外,波多黎各人的福利、医疗和教育也均不如美国本土,但却需要承担服兵役和参加美国的对外战争,比如美国在巴拿马和格林纳达的军事行动,有不少阵亡的士兵就葬在圣胡安靠海的墓园,里面刻录着纪念碑和士兵名录。

波多黎各的“美国梦”

所以从实际意义上讲,波多黎各仍是美国的一个“未合并领土”。但波多黎各人并不希望一直保持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上个世纪50年代后,随着大批如纺织、服装、化妆品等来料加工工厂的建立,以及从委内瑞拉输入石油,发展起来的石油化工,波多黎各经济繁荣,在西印度群岛中独占鳌头,美国不少政客希望吸纳波多黎各。

为此1977年美国总统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向国会提交了《1977年波多黎各立州法》,主张把波多黎各变成美国的第51州;1982年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总统也发表声明称,支持波多黎各成为美国的一个州。但此时波多黎各民间独立意识强劲。但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波及,波多黎各经济陷入困境,美国政客们对支持波多黎各成为第50州一直停留在口头上,相关议案从未进入国会表决程序。

波多黎各国会大厦门前的大道上竖立着7座美国总统塑像

究其根源有二,一是波多黎各人口达367万,白人虽然占到了70%左右,但人口数比美国本土的22个州还多,这对于美国一人一票的总统选举和以人口为基准的众议院选举势必构成重要影响,特别是波多黎各还是民主党占优势的地区,若成为正式州,势必对共和党选情构成威胁,所以尽管共和党明面上支持波多黎各建州,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不断在阻挠。

美国各州与波多黎各人口对比

二是自受金融危机波及后,波多黎各债务缠身,经济下滑严重,大量人口失业,使得波多黎各贫困线比例的人口远高出美国本土,大量人口流失到美国本土,再加上经济又高度依赖美国,所以两极分化严重的波多黎各让美国对吸纳其成为第51州也缺乏兴趣。尽管波多黎各近些年搞过多次公投希望成为“美国一州”,但公投不具法律效力,仅是民意表达。

于是在“贫居闹市无人问”的状态下,在政客们相互扯皮的口水仗中,波多黎各的尴尬还在持续下去。而莫纳海峡却因为波多黎各这层尴尬的属地身份,意外成了很多非正常移民润去美国的热门通道,原因就是由于美国本土各入境关卡检查日趋严格,包括海地人、印度人、华人在内的部分移民便开始乘坐渔船渡过莫纳海峡,抵达波多黎各,设法取得有照片的身份证明文件后,便可搭飞机直飞美国本土。

上期回顾:牙买加海峡有何地缘价值?为何殖民时代英国与西班牙鏖战150年?

备注:本文是《世界海峡合集》的第54章原创作品,仅为一家之言,转发请注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出处】,严禁抄袭。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