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性讲透子女教育

 非常坚强的非 2024-05-13 发布于浙江

1、教育。

何为基因本能?

比如小狗生下来没几天就会跑;小鱼生下来就会游泳;蚕生下来就没有父母,但它知道该怎么长大,直到成蚕蛹,化蝶而出;鸟筑巢,蜘蛛织网,大雁每年几千里的迁徙,等等。

以上这些不用后天教育,就会做的行为,就是基因本能。几乎所有人都怕蛇,也是基因本能,人类祖先在丛林中被蛇伤害太深了,那是被遗传下来的恐怖记忆。

为什么读书教育这么多年,人性还是很难改变?

原因就在于,人性是基因本能,而教育是后天的。

人的伟大,在于能用书本把知识传递下去,比如我们读《道德经》,就是获得了老子的智慧。而别的动物只能靠基因来遗传本能,要经过几万年才会有一点改变。人类要变优秀,只需要读书,向优秀的人学习就行了;而动物想变优秀,比如更健硕,就只能找优秀的动物交配,以期盼下一代变得更优秀。

所以,要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先天的基因传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后天的教育。

子女教育该怎么做呢?

马戏团驯化动物,无非就两条,一是食物,二是鞭子。按照指令做,就给香蕉吃;不按指令做,就打鞭子。经过一番驯化,猴子大象等动物都能乖乖听话。

现代管理学,都讲赏罚,讲恩威并施,本质上就是“驯化”。

教育,也是一种驯化。越小的孩子,动物本能越多,越是无法克制自身的行为。要想把孩子教育成才,遇事能克制基因本能,懂得理性,就需要胡萝卜加大棒。

光给胡萝卜不行,你在家惯着,他以后在外面就会吃大亏。就像有人说的,遇到个坏人经常欺负自己,就一直惯着他,让他膨胀,迟早他会被更坏的人收拾。唯有胡萝卜加大棒,做错了就及时指出来,甚至严厉制止,才能教育好。

2、目标。

总有些人觉得,他这一代吃点苦,他给孩子买几套一线城市的房子,下一代就能躺平享福。这个想法太天真了。

古人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意思是,孩子若很有才干,给他留的财产多了,会损害他们的志向;孩子若很愚笨,给他留的财产多了,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过错。

不要以为给孩子留足够多的钱,他就一辈子无忧无虑了。不管哪个阶层的人,都有各自的烦恼,该走的路一步也不会少,只是吃的苦不一样罢了。

人生而不易,一辈子幸福快乐,看似简单,也是最难的。快乐与钱无关,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烦恼,哪怕你留几千万给孩子,他可能照样有烦恼。

人要保持快乐,必须要有目标,当目标慢慢实现,就会感到幸福。如果没有目标,会感到虚无,怀疑活着的意义。

我们要通过教育,给孩子一个什么目标呢?

比如大学上清华,毕业后创业当老板,考试永远争第一,一线城市买两套房,等等。这些也是目标,不过若孩子无法实现,面对你的高期望,恐怕会一直不幸福、不快乐。

对于条件还可以的家庭,生存不成问题后,最好引导孩子有一些精神领域的目标,比如做个智慧的人,做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个不以物以不以己悲的圣人。

这种精神目标,坏处是有点笼统,没有客观标准,但好处是适应性强,不管你收入如何,颜值如何,工作怎样,都不妨碍你追求这些精神目标。

3、马拉松。

有种谬论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人从小就教孩子识字、算术,恨不得幼儿园就把小学的课程都学完。小学干嘛呢?提前学初中课程。

其实,大脑发育有个过程,很多东西在小时候学起来挺费劲,但只要长大了,大脑发育好,随便说下就全明白了。

幼儿园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养成好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今后整个人生中都会受益无穷。

超前教育一些枯燥的知识,容易让孩子有挫折感,产生厌学心理。揠苗助长的寓言,在现实中一直在上演。

普通人是怎么规划未来的?

小时候,学钢琴、画画、舞蹈;上学后,报辅导班,请家教,买学区房,进重点学校;毕业了,进500强,做金融,搞互联网,读MBA。

这是一条挤满人的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同质化竞争严重。一场军备竞赛中,受益的只有军火商,比如开班授课的机构。

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实现,在于可以做别人做不了的事。而学校用流水线培养出的标准化学生,做的却是别人可以轻易替代的事。学历由于稀缺而珍贵,由于泛滥而贬值。1980年出生的孩子,只有7.55%获得了大学学历;而2001年出生的孩子,有高达68%的人拿到了大学文凭。哪怕是留学生,由于数量变多,现在也不吃香了,很多回国也拿不到多高的工资。

其实,人生是场马拉松,不要跟别人百米赛跑。对于马拉松来说,起跑线没那么重要,开始的速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持续和坚持。要想避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刻意回避学校教育,而是终生学习,降维打击。

比如,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几乎就不会再读一本书了,而如果你学生时代跑得慢一点,但大学毕业后还继续学习,坚持十年,你会超过大多数人;坚持二十年,何愁事业无成?

当你把学习当马拉松,那对其他百米赛跑的孩子来说,就是在降维打击。

真正的超越,是在高考后才开始的。特别是上班后,很多人再也不会看书了。而如果你还能日复一日的学习,最多五年,就可以甩掉大多数人。

学习这条路,前18年,所有人都玩命的跑,你哪怕很努力,也不一定能有好名次。但18年后,好像是个终点,大多数人都歇下来了,每个人都大汗淋漓,队伍拉得很大,此时,若你还能不急不慢的跑,不用多少年,就能跑到最前面。

4、能力。

我希望子女拥有的几项能力是:

(1)自学能力。

我们需要知道,同样是对于教育,不同的参与方的目标是不同的。父母是希望孩子身心健康,然后才是长大干出一番事业;而老师则希望孩子考试成绩好,听话别闹事;国家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肩负建设国家的任务。这些目标看似差不多,实际上也有一些矛盾之处。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完全撒手不管,要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最起码在孩子小学毕业之前,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阅读兴趣,只要他喜欢,看什么书都行,只要是白纸黑字。只要这个阅读兴趣在,长大后成就都不会差。而培养阅读兴趣这件事,只能交给家长,学校老师不行。

我记得以前中学语文课,一篇课文,老师先讲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背景,然后再分析字、词、句,主谓宾定补状,名词动词形容词,同义词反义词。最后,是各种修辞格,比喻借代排比。好端端的一篇文章,被凌迟切割,剁得稀烂。

直到今天,我听到“主谓宾定补状”都头大。老师也没办法,因为这样教才能考试得高分。但经过这样的教育,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算完了。

所以,阅读兴趣这件事,最好是家长从小引导,若放任学校去做,结果就是高考后撕书,大学后再也不读书。

最好的教育,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有自学的能力和动力。任何知识都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要靠学生学会。职场中,最大的竞争力是,会主动自学,不断进化。

(2)写作和演讲。

学很多才艺,的确是有用,但到工作单位中,最重要的还是演讲和写作的能力。表达的过程,也是自我强化学习的过程。看完一本书,把它表达出来,最后你获得的会更多。

(3)运动。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也是最根本的竞争力。一个爱运动、阳光朝气的孩子,从小就会招人喜欢。

(4)学历史。

历史读得少的一个坏处,就是把自己个人的生活经验误以为是一般规律,把个人日常习惯的观察视角视为主流的天经地义的观察角度。若干年后回头看,才意识到这无比愚蠢可笑,而当年费力钻牛角尖时还不察觉。

喜欢读历史,会从多角度观察世界,从更高维度思考身边的人和事。

(5)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成长是一切的根本,唯有如此,才不会犯下大错。不说那些犯罪的名校生,就是现在被欲望控制,背了一身消费贷的年轻人,我都觉得是从小教育的缺失。

面对这个社会,我希望告诉孩子三点:

首先,社会是险恶的,丛林法则,这样他就不会因天真而受伤。

其次,必须懂处世规则,世界运行规律,这样就知道该怎么在世间行走。

最后,要做个善良的人,这样人生才能幸福。

如果只知道社会险恶和处世规则,很容易变得短视,为利益不择手段,最后铸成大错。总之,做人要善良,但不能太单纯。

(6)实践的能力。

高考虽然残酷,但它有教学大纲,其竞争是有限的,你只要按计划努力学就行了,不用思考别的。虽然考清华北大很难,但只要认真做题,下功夫,考个一般大学并不难。没考上的,都是功夫没下到。

而高考后,竞争就完全不同了,如果你的认知不够,甚至压根就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看别人在干嘛,自己也跟着干。比如,别人兼职发传单,你也做;别人考证书,你也考;别人读研,你也读。生怕跟别人不一样。

高考后的路,有无数条,考验的是选择能力,是实践能力。

学生时代的好孩子,主要是听话,父母和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但这样的人,如果高考后还听话,可能也不好。因为父母那一代,跟我们的社会环境已完全不同。他们眼中的好选择,可能并不适应当前的社会趋势。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发现认知的缺失。我在社群里,写的群宗旨就是:把思考付诸实践,以实践提升思考。这也是我的座右铭。

我非常不喜欢嘴炮。这类人的特点是,表达愤怒和痛苦都是高手,问怎么解决问题,都摇头说别问我。

空谈误国,嘴炮害己。脱离实践,耍嘴皮子,脑子里幻想得很好,一到实战就彻底歇菜。我很喜欢实干家,比如你去看毛选,一个很大的感受会是,这真不是空谈,而是从实践调查中得到的,写的真细。

很多事,刚开始会很迷茫,但只要你敢干,敢试错,总是车到山前必有路。

实践中才知道,我们的对手很少,因为大多数人要么不努力,要么学习方法不当,要么受短期诱惑干扰,要么缺乏战略目标,等等,弯路岔路太多,能坚持走到最后的人很少。

以上就是我对子女教育的一些思考,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