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翻译为什么分析句子结构,怎样分析句子结构

 无名经生 2024-05-13 发布于浙江

Subject to Licensees limited right to sell off its inventory pursuant to Section 9.5 hereof, upon termination of this Agreement for any reason whatsoever, Licensee shall immediately discontinue any and all use of the Trademarks and IP Rights in connection with products, services or materials of any kind.


来自许可协议。可以先试着自己翻译一下,再看下文分析。



图片


这句话在说什么

这句话规定的是被许可人在协议终止后的义务,简单说,就是被许可人应当在协议终止后停止使用许可知识产权。

图片

这句话结构

这句话的宏观结构如下:

Subject to [条件A], [权利义务规则B]

B部分是本句话的主体内容,其中:

Licensee shall immediately discontinue any and all use of the Trademarks and IP Rights规定了立即停止使用的义务

进而又通过两个修饰成分明确了停止使用的细节:

1)停止时间点:upon termination of this Agreement for any reason whatsoever,终止后马上停止使用

2)停止的使用范围:in connection with products, services or materials of any kind,在各类产品、服务和资料上都停止使用

图片
为什么分析句子结构,怎样分析句子结构

这个问题如此重要,以致于所有术语和短语都可以退下了。

之所以想到这一点,是因为看到有人按照下面的思路分析句子结构,而这个思路不太对:

主干:

Licensee shall [immediately] discontinue [any and all] use of the Trademarks and IP Rights

修饰成分:

1)停止使用的时间点

upon termination of this Agreement for any reason whatsoever

2)停止使用的对象

in connection with products, services or materials of any kind

3)停止使用的前提条件

Subject to Licensee's limited right to sell off its inventory pursuant to Section 9.5 hereof

这个句子结构分析,可能已经要比很多翻译都要优秀了。很多翻译在码字的时候,根本连看句子结构的意识都没有,直接跳进单词的海洋里,陷进文字的细节里。而语法角度,以上句子结构分析也没有什么错误。

但从完成翻译的角度,这个句子结构分析有以下问题:

1)顺序错了。为实现阅读理解而进行的句子结构分析,需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进行,先看句子最宏观的第一层结构,再逐层递进到微观。以上分析,虽然把主干和修饰成分剥离开了,但却没有关注句子最重要的第一层结构(也就是上文说的Subject to [条件A], [权利义务规则B]),把修饰句子主干的最重要修饰成分subject to夹杂进一堆修饰成分里编成了3号。

2)层次不对。subject to引导的状语,是句子第一层结构中整个主干的修饰成分,而修饰成分1)2)是第一层结构中主干内部的修饰成分。以上分析,却把不同层次的修饰成分,以平行并列形式呈现。

所以,这种顺序和层次都混乱的分析,虽然也走了句子结构分析的形式,但对准确、高效完成翻译的效果可能就微乎其微了。

下面我们往深了说一下,为什么做翻译要分析句子结构,以及应该怎样分析句子结构。今天下午在星球发布的内容也说了,大家不要以成为语法学家为目的,去做翻译角度的句子结构分析。虽然我们每篇解析中都有句子结构分析,而且会借用一些语法语言,但要知道我们的目的和语法研究有很大不同。

翻译角度分析句子结构,目的是实现准确理解。具体而言,是把线性的语言还原成立体的思维结构。人的思维原本就是立体的,只不过需要借助于线性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来。所以阅读理解在本质上就是把作者用线性语言表达的思维,还原成立体的。如果你的还原效果和作者一样,就达成了准确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语法只是我们使用的工具而已。

相应地,以完成翻译的阅读理解为目标分析句子结构时,细节要求也不一样。

其一,要刻意省略无关宏旨的细节。句子结构分析不需要追求所有细节面面俱到,甚至我们会鼓励省略细节。

其二,要遵循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并且点到即止。只要达成对句子结构的正确理解,建立了立体框架,对句子结构的探寻就可以结束了,不要陷进细节里出不来。

如果说一个句子就是一颗葡萄树,从大到小依次是树干→树枝→树杈→葡萄。不要去盯着树上长出来的葡萄看,那样会把自己累死,而且会让自己看不清全貌。也不要盯着树杈看,这样同样会陷进细节出不来。你就看葡萄树的树干,然后好好看这颗树上长出来了几个树枝,基本就够了。越宏观的层次越重要。相比之下,一个树枝上有几个树杈没有那么重要,一个树杈上有几个葡萄就更不重要。(这里说的“重要”,是从理解语言系统这个角度说的。实务层面,葡萄,也就是句子里的词语,其重要性也需要基于具体项目场景判断。场景可能赋予词语很高的重要性。例如,争议解决案件中的争点所涉及的术语就必须准确。但这不在我们现在讨论的范围内)。

所以,正确的阅读理解,只能是以句子结构驱动词语细节的理解,而在解读句子结构时,需要主次分明、自上而下、点到即止。特别是树干、树枝的理解,是阅读理解的定海神针。传统的中国学生希望靠背单词、背术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希望从微观入手反推宏观结构,是本末倒置了。即便是学习法律英语和法律翻译,也需要遵循语言本身的规律。
图片

翻译要点

4.1 从subject to,引出第一层结构

Subject to,表层看是词语问题,本质是结构问题。如果句子结构分析是扎实的,这个地方就不太容易出错。

刚才在句子结构分析部分说了,句子的整体结构是:

Subject to [条件A], [权利义务规则B]

以下这个版本,就是没有看清句子的宏观结构,先被淘汰:

根据本文件第 9.5 节,执照持有者在抛售库存的有限权利范围内,一旦因任何原因终止本合同,该执照持有者应即刻停止使用任何及所有和产品、服务或材料等相关的商标和知识产权。

这个句子的具体内容是:

条件A=被许可人根据第9.5条享有的有限权利

权利义务规则B=被许可人应停止使用商标和知识产权的义务

subject to用于表示效力的优先级别——在“Subject to A, B”结构中,A的效力级别优先于B。

所以这部分的法律效果是:

协议终止后,被许可人应立即停止使用许可商标和知识产权,但根据第9.5条享有的权利不受这条权利义务规则的限制。

换成大白话说,就是协议终止后,被许可人不能继续使用授权商标了,可它仓库里还有一些带着这些商标的库存啊,你得让它去去库存,把存货卖完。

处理subject to的关键,是表达出效力优先级的含义——去库存的权利,需要优先于停止使用商标的义务,不受其影响。

4.2 in connection with修饰谁,有没有唯一答案

in connection with,表示“关于”、“与XX有关”。大家或许都知道这个短语的含义,但判断修饰对象时,可能会出问题。

先说答案,这部分修饰use。

use of the Trademarks and IP Rights in connection with products, services or materials表达的意思是:在产品、服务或资料中使用商标和知识产权。

而星友们,基本都理解成了in connection with修饰Trademarks and IP Rights。例如:

被许可人均应立即停止使用任何及所有与任何产品、服务或材料相关的商标和知识产权

从语言角度,这部分的修饰对象的确存在多种可能。这就带出了一个实务中普遍存在的争论:

法律翻译的阅读理解,到底有没有唯一答案

认为没有唯一答案的人,依据是从语言角度分析一些语言关系时,会存在多种可能。

我们认为,法律翻译的阅读理解,是存在唯一答案的。理由是,阅读来自法律实务的文件,原本就不应该脱离实务,只从语言这一个角度出发,而应扎根于项目的现实场景和文件的宏观语境。我们大量的实践也验证了,站在理论层存在多种可能性的语言,如果切换到实务层,绝大多数情况都只有唯一解。

实务翻译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落地。不论是翻译还是律师,去完成服务于实务的翻译工作时,都需要脚踏实地,密切关注实务中的情况,不能飘飘然地活在理论世界里,一味只知道照搬教材,搞理论研究

以今天这个判断为例,结合实务看,答案也是唯一的。

原因如下:

1)比较简单的判断依据是Trademarks and IP Rights本身已经是定义词(从首字母大写的形式可以看出),有具体明确的含义,不需要再去被修饰了。退一万步讲,即便一份许可协议中果真需要说明“the Trademarks and IP Rights in connection with products, services or materials of any kind”这个概念,也会把in connection with xxx部分融入到定义词里去说明;即便没有定义词条款,也会在授权条款里说明,不会在具体条文中废话,更不会在终止后义务里废话。

2)考虑合同条款的可操作性,一份许可协议,除了需要限定许可内容(商标和知识产权)外,还需要限定许可内容的使用范围。即便使用范围不受限制,也一定会明示,不会省略不说的。在授权时如此,在许可协议到期后的终止后义务里 ,也通常会相应如此。

所以,判断依据主要不是来自语言层面的现象,而是一些实务中来的街头智慧。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