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敏见

 李輔唐 2024-05-13 发布于山西

过敏煎的组方原则,非常符合“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理法,乌梅、五味子,酸味药为君药;防风味辛,柴胡或银柴胡味苦平,此为“助用焦苦”;最后,甘草味甘以调之。其次,再讨论过敏性疾病的症状,经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又曰“风者,善行而数变”,变态反应为“木曰曲直”之象,变化迅速。我们在前文谈论了《伤寒论》六经病中症状变化最剧烈、冲突最明显的就是厥阴病,变态反应也是这种气血冲突,因此,基于厥阴病的角度论治部分过敏性疾病,从理法逻辑上分析是成立的。祝谌予老言:“在临床对于一切过敏性疾病都以过敏煎为主方,结合辨证用药,收效较好。”应用过敏煎治疗过敏性疾病,诸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有太多太多显效验案的报道,其疗效已经不需要赘述了。另外,也有学者擅用过敏煎治疗诸如“小儿腹泻”“慢性结肠炎”等疾病,疗效显著,这又与乌梅丸条文“又主久利”相呼应,更加有力地证实了过敏煎是一首治疗厥阴病的处方。

过敏煎的加减法

上一章已经详细论述了乌梅丸的加减法,同理,过敏煎的加减化裁也要遵循厥阴病“补用酸,助用焦(辛)苦,益用甘味之药”之法。

基于过敏煎五味药的基础上,若郁滞深,辛味药可以加用,诸如荆芥、羌活、麻黄、桂枝、片姜黄、苍术、炮姜、当归等皆可酌情选用。若热重或者发病势急,苦味之品可以加用,“苦泄木”,苦味药具有“定”的作用,好比在混乱的十字路口出现了交通管制警察,诸如黄连、黄芩、苦参、丹皮、栀子、白藓皮、地肤子、白/赤芍等皆可选用,这些中药基本也是临床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物。若慢性病急性发作,要充分考虑气血冲突日久造成“厥阳化风”的问题,这时候除了重用苦味药之外,一般来说甘凉之品也是必不可少的,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味药具有“缓”和“养”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核心机理,诸如玄参、麦冬、生地黄、阿胶之属,《外科正宗》记载的消风散便是遵从此法。

当然,过敏疾病不全是厥阴病,当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伤寒论》中麻黄桂枝各半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皆可以很好地治疗过敏性疾病,但前提脉象呈现浮象,而不是弦象,与过敏煎的应用具有不同的机理,为医者不可不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