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俨少:​好画的标准是什么?

 雲遊山水 2024-05-13 发布于山东

图片

1989年,陆俨少先生进行教学示范,左起童中焘、卓鹤君、陆俨少、孔仲起

北宋山水画中三大流派

传统山水画到了北宋形成三个大流派,即董巨、荆关、李郭。三家鼎立,构成中国山水画的丰富传统。三家面目,各不相同。董巨写江南山,峦头圆浑,无奇峰怪石,上有密点,是树木丛生的样子。荆关写太行山一带石山,危岩峭壁,坚实厚重,很少林木。李郭写黄土高原一带水土冲失之处,内有丘壑,而外轮廓没有锐角,树多蟹爪,是枣树、槐树的一种。三家各因其对象的地域不同,来达到真实的表现。因之他们外在风貌各不相同,截然两样,但也有相同之处,即都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境界。

图片

北宋  郭熙  早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试把董源的《潇湘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荆关一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上面所说的李郭是指李成、郭熙,不是李唐。李唐后起,上接荆关,下开南宋风格)。互相比较,董源的《潇湘图》用的短笔披麻皴,巨然的《秋山问道图》用的是长披麻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用的是豆瓣皴,郭熙的《早春图》用的是卷云皴,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用的是斧劈皴,因为他们所写的对象不同,创造出不同的皴法,风格也迥异。然其一种气象的高华壮健,笔墨的变化多方,韵味的融液腴美,三者相同,毫无异样。我们就是要学习这些优点,从传统技法中得到养分,从而得到启发,化为己有。

图片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所以临是必要的,看也需要,除此二者,还要加之以“想”。如果有机会能到江南、太行以及黄土高原一带,看到真实的山水,对照古法,猜想他们怎样经过反复地实践而创造出这种风格和皴法来,那么就不会因为临了古画而食古不化。而且碰到另外不同的山水画,借鉴他们的经验,也可以创造出新的风格和皴法来,服从对象,为我所用。

山水画派的盛衰

斧劈皴和披麻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两大流派,一盛一衰,互相替代,也好像有些规律可循。往往这一画派成为此一时期的主流之后,由盛而衰,另一画派应运而起,改革上一个时期的弊病,从而得到新生。

唐代的山水画派,尚属草创时期,后来荆关出来,斧劈画派,遂趋成熟。以至五代后期,董巨画派以披麻为主,创为新调,于是画法大备,到达了中国山水画的全盛时期。各家各派,自立面目,争妍竞艳,百花齐放。但到后来,董巨画派由盛而衰,直到南宋初年,江贯道可称董巨画派的末流,于是刘李马夏代之而兴,以苍劲见长,斧劈为主。

图片

陆俨少 雨图 68×34cm 中国画 1975年

这样延续了一百余年,亦已到达了衰败阶段,所以元代赵松雪一变南宋画派,远宗董巨,有所发展。黄王倪吴号称“元四大家”,于是水墨画派独盛画坛。下至明初,亦已逐渐失去活力,无甚创新。浙派继起,戴进、吴小仙、蓝瑛等只不过袭用南宋画法,建树极少,直到沈文唐仇出来,才算是代表这一时期的作者。唐仇是明显地运用斧劈皴,沈文亦多短笔勾斫,上加圆点,其用笔也近于斧劈。沿袭到明末,这一画派只有老框框,干巴巴,毫无生气,已近于衰亡了。于是董其昌创为“南北宗”之说,而褒南贬北,实则主张恢复董巨披麻画法,下开“四王恽吴”,号为“清六家”,他们类多模拟古法,无甚生气。同时石涛、石谿,能于“四王”风气中间,挣扎出来,赋予新意,但不过是在主流中间的一个回波,还不能取而代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山水画是处在低潮时期。现当我们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相信一定能在山水画坛,融会众长,从而开创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

学习传统

山水画传统技法,都是前人在大自然中观察提炼而成。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积累多少人的智慧和创造实践,才有今天这样丰富的传统技法。我们不能靠一个人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所以必须学习传统。但传统不能死学,运用前人已有的技法,加进一己的感情、修养,以及技术训练,把传统技法化得更接近于对象,更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们学到一点传统,到大自然中描写各地的山川,要抓住各地山川的典型特点,有了旧的,再加上新的,从古法中乘除变化,以达到较为正确地反映对象的效果。天下的山,其石骨皴法,各不相同。就是同样的松树,也有不同的画法。黄山有黄山的石骨皴法,松树也有它特异的姿态。在泰山上,石法不同,松树也异样。其他土山石山以及丛树覆盖,不见土石的山——如井冈山等,更加不同。

所以我们如果只掌握一种技法,要把这唯一的技法来套天下变化无穷、形质万状的山川,怎能顶事?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不能只靠一己的创造,必须借鉴古法,在古法的基础上予以加减变化,融会贯通。一眼看上去是他新的独特面目,细看却都有来历,或是融合多家的笔法,或在某一家的笔法上有所更改变异, 便成自己的东西。如果能够这样,不论碰到任何山川,都有可能得到解决的办法。

图片

陆俨少 雾图 68×34cm 1975年

好画的标准

每有人问:这画好在哪里?一时很难对答。然而归纳起来,所可看者,不外三点:即看它的气象、笔墨、韵味,这三点如果达到较高标准,即是好画,否则就不算好画。我们看一幅画,拿第一个标准去衡量,看它的构图皴法是否壮健,气象是否高华,有没有矫揉造作之处,来龙去脉是否交代清楚,健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做到这些,第一个标准就差不离了。

接下来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是否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多有变异,摒去陈规旧套,自创新貌。而在新貌之中,却又笔笔有来历,千变万化,使人猜测不到,捉摸不清,寻不到规律,但自有规律在。做到这些,第二个标准也就通过了。

图片

陆俨少 雪图  68×34cm  1975年

第三个标准是要有韵味。一幅画打开来,第一眼就有一种艺术的魅力,能抓住人,使人往下看,玩味无穷。看过之后,印入脑海,不能即忘,而且还想看第二遍。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气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所以古人说:“人品既高, 画品不得不高。”一种纯正不凡的气味、健康向上的力量,看了画,能陶情悦性,变化气质,深深地把人吸引过去,这样第三个标准也就通过了。我第三节谈到的气象高华壮健,笔墨变化多方,韵味融液腴美,就是这些。所引的董巨范郭几幅名画,是一个例子, 起到示范作用。我们看到其他的画,应以此来衡量,在自己的创作中,也要努力追求, 达到这个高度。所谓“与古人血战”应该和比我高的来衡量,那么永远不会满足,也就永远在向上。不能和低的比,沾沾自足,早年结壳,要引以为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