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不就我,我便就山

 豆20710111103 2024-05-1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封面·龙胜梯田手机拍

封了一周,先头写的一篇关于这事的来龙去脉发不出来,那就发一些无关痛痒的随感吧。

“山不就我,我便就山”是一种人生境界,但却是难以到达的境界;同时,它更是一种人生抱持,表达着我们坚守的立场。这句话的来由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它来自于《古兰经》。说,先知穆罕默德带了一帮门徒在山谷里论道。穆罕默德教导门徒说,信心是成功的关键。门徒们说,先知,那边有一座山,您能够用信心的力量让山走到我们这里来,让我们站到山之巅峰吗?穆罕默德充满信心地说,那当然可以。他长呼一声:山,到这边来!

山谷里头震荡着穆罕默德呼喊的回音,经久不能平息,但山却依然站立在原处,一点都没有动。所有的门徒都呆呆地看着先知,面对着从来都是无所不能的先知,他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然后呢,听见穆罕默德对他们说,既然山不就我,我便去就山,让我们走过去爬上那座大山,登上它的山顶吧。于是,穆罕默德和他的门徒登上了那座大山,信心的力量,信念的力量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

我不相信这句话出自《古兰经》,亦即,我不相信它是穆罕默德说的。因为先知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中是神一般的人,他说山可以过来,山一定可以过来,就像耶稣想让山过来,山一定能够过来,佛祖说山可以过来,山也一定会过来。我们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在教义上有很多的不同,但宗教结构与法则却有些相似,甚至于接近。因此,我觉得《古兰经》的记载中不会让穆罕默德吃瘪,最后竟然不能将山搬过来,只得去趋附山。

这个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这句话的难度非常之大。所有的人,都只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因为我们受到了思维方式的限制,知道自己想的是什么,却没法知道他人正在想什么。即使是你一辈子之中最为亲近的人,你也不能够完全了解他的想法。或者说得更为绝对一些,对于最熟悉的人,你也许连蒙带猜地可以了解他的思想方向,但一定没法了解他的思想细节,甚至也不会知道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思考。

人心是隔膜的,但人又必须交流、沟通,那么,沟通的基础是什么,基本点在哪里,这就是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应当谨慎考虑的事情。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所有的他人都是山,而对于他人而言,我们同样也是别人眼中的山。这里就有一个令交流的双方都感到棘手的问题,是山来就我,还是我去就山?用白话来说便是,我们是更多地考虑他人的感受,还是更多地考虑自身的感受。

一个人完全不考虑自身的感受是不现实的。然而,所谓考虑自己的感受,依然还有一个层面或者说层次的理解。我个人认为,低层次的考虑自身的感受,那就是不管不顾他人的想法,我认为对的,那么就一定是对的。高层次的考虑是,假如我不能让人家有比较好的感受,那么反过头来,我也可能得不到好的感受。因为两个巴掌相击,它们都会感到疼痛,索取者如果没有付出,他最终也得不到任何利益。所以,相互理解就是相互靠拢,如果每个人向他人这座山走去,双方都可能实现心中的愿望。

经济学有一个名词叫“垄断”,它的日常理解含义是“独占”。当一家企业独占了市场,它不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同样也是一场灾难。因为垄断直接导致的是缺乏有效的竞争,它带来的后果是垄断企业缺乏上进心,生产与管理效率降低,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人与人的交流同样如此,当一个人独占了话语权,独占了交流的主动权,他最终失去的,不仅仅是交流的机会,还可能让自己逐步地走向愚昧无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普遍不愿意靠拢占有强势话语的人,在他们面前,我们更多的时候选择的是沉默。

你不去就山,山永远在那一边,你也永远不能够站在山峰之巅。

然而“就山”则必然面临着舍弃,而且,舍弃与获得之间绝不可能达到平衡。关键在于你舍弃的是什么,而得到的又是什么。这让我想起1980年代初期的一系列意识形态方向上的讨论。1980年代,那真是一个令人怀想的时期。当年既有潘晓的人生观讨论,也有张华的价值观讨论,同时还有关于真理标准的世界观讨论。这些讨论都涉及到了生命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获得与舍弃。所以我觉得,1980年代初的讨论,是更高层次的关于个人自身感受的讨论。即使是潘晓提出来的幼稚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点,我觉得选择的思想立场也比较广阔。

在潘晓和张华事件的讨论中,人们舍弃的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对象,而获得的却是精神上的满足感。记得当时提到过雷锋,说,雷锋虽然失去了很多,但他却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赞赏,站在这个立场上来说,他既是为了他人做出了奉献,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得到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生存方式。尽管这里的“利益”并非来自于金钱或者荣誉方向上的收获,而仅仅只是他个人的精神上的满足。

也就是说,这个叫做“雷锋”的人去就山,他成功地站在了山峰之巅。

我前面说过,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都能达到“就山”的人生境界,它的困难就在于你怎么理解付出与收获。如果它仅仅驻留于经济指标或者工作量度的指标,这种换算方式虽然简单,但“就山”的难度可能就会显得非常大,而且得到的回报也许非常低。而当你将它看成一种人生态度,看成自己对于人生的改变,对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一种付出,我想,它大概会显得有些不一样。至于是哪些不一样,还是依赖各人的思想感受,以及各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

它很难。所有的难度很高的到达,我们都会称之为一种境界。

不过,“山不就我,我便就山”还隐含着另一个层面的意思,这就是,它可以是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但绝不是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绝不是随声附和、逢场作戏,所以这句话也指向我们的人生抱持,这是另外的话题,我们以后也许可以进一步来讨论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