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靖江:江水安澜 润泽于民

 清风徐来170 2024-05-13 发布于江苏

家住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文东村的朱润杰和爷爷朱洪才漫步江堤,在爷爷低缓平静的叙述中,朱润杰仿若看到了多年前治水抗洪的画面。曾经的百里江堤,让人望而却步,如今,长江大堤固若金汤。生于斯长于斯的靖江人,抗洪魔、定长江、构水系,开启了智慧水利、生态水利、民生水利时代,让涛涛江水润泽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

图为靖江人万众一心建江堤。

从江涛屏障到生态岸线

靖江,是浪花中捧出的翠玉,52.3公里长江岸线,曾经是那样脆弱。“住江边,吃海鲜,大水一来屋朝天。挑起箩担逃荒去,大水退了再还田。”这首童谣,是过去靖江人民遇到水灾时的真实写照。这一点,朱洪才深有体会,作为新桥镇水利站原站长,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汛期,他亲眼看到养育靖江的母亲河,变成巨浪滔天的怪兽,他便和无数靖江儿女一起,义无反顾上前线抗洪。

年年抗洪年年洪,为了避江涛之险,使江水安澜,靖江疏川导滞,修堰筑堤,建起“六竖一横”骨干水系,疏通长江、横港、界河三条控制线,并举全市之力,投入4.5亿元修筑“水岸长城”百里江堤,沿着长江大堤新建、改建了众多闸站,下六圩港枢纽、九圩港闸站、十圩港套闸和夏仕港套闸除险加固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洪魔肆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今,从高处俯瞰,长江大堤如绿野中的银色绸带,一个个闸口,仿若是绸带上的纽扣,这些美丽的“纽扣”,连接起了长江内外的水利通道,承担着通航、泄洪、排捞的职责,给江堤之内的靖江人,加了一把安全锁。

图为1997.8.18遭受11号台风袭击的靖江江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堤稳固了,生态环境改善被提上议事日程。近年来,靖江全力打响长江大保护战役,加强涉水建设项目审批、岸线使用过程监管,强化饮备用水源地监管,加强长江堤防管护工作,推进非法占用长江岸线整治,严格采砂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4月,依法强制拆除新宇公司非法围垦长江河道违章行为,恢复长江河道生态原貌;划定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安装隔离栏栅和实时监控设施,取水口设立了隔离浮栏;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强制拖离、拆解饮用水源地住家船、渔船,清除各类问题船只32艘。多道举措之下,靖江的母亲河,得以重现昔日靓颜。

图为靖江百里江堤。

生态修复许一城水清岸绿

“啊,故乡的河/为了抚平你的创伤/我愿做你的河长/啊,故乡的港/为了你再现荣光/我愿日夜为你站岗/还你水清流畅/奔向大江大洋……”今年,这首《故乡的河》在靖江的街头广泛传唱。悠扬的歌曲声中,靖江市水利局局长羊文华不但勾勒出一幅“举目皆有水,处处是风景”的水美靖江图,更是表达了靖江水利部门推行河长制、守护水生态的决心。

靖江港道密布,沟河纵横,几十年来,形成了一张畅通密布的水系网络。然而前些年,随着靖江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冬天水发黑,夏天水发臭”的现象,“水做的靖江”一度伤痕累累。但那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的靖江,一条条河道蜿蜒而行,一泓泓清水萦绕村庄,田园风光的回归,得益于靖江“双清”工程和河长制的全面推行。

“双清”专项行动是“生态靖江”的有力抓手,2005年至2007年,全市169个村庄的3957条村级河道得到疏浚和整治,2万多亩土地覆以盈盈绿意、清水绕村的自然风貌。2007年,靖江市实施城区河道综合整治,打通了靖江南城河、玉带河、渔婆港等一批“断头河”,城市水系顺利疏通,“活水绕城”风貌得以重现。

图为靖江西城河景观带。

去年起,靖江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起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全市共设置市级河长13个,市级河道镇级河段长40个,镇级河长121个,村级河长1023个,靖江的每一条河道,都有了它的“守护人”。今年,靖江市制定出台《靖江市河长制工作2018年度市级考核细则》《长江靖江段镇级河长履职办法》,规范河长湖长履职行为,细化量化工作目标,并将河长制纳入全市绩效考评体系。全市21条市骨干河道、镇际重点交界河道及1个重点湖泊编制“一河一策”行动计划,13个市级河长先后认河、巡河,实地调研市级河道治理和管护现状,指导“一河一策”行动计划编制,并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年度河道治理目标和责任。镇村两级河长履行河长职责,通过现场察看、研究会办等方式“走马上任”,开展河湖“管、治、保”。

河长制,带来河长治。姚炜平是靖江“走河”民间河长公益团的负责人,一年来,这个公益团体在靖江城乡“走河”调查,为每条河道建立生态修复档案。“虽然河长制只实施了短短一年,但百余名成员亲见一条条河流恢复活力,市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姚炜平深有感触地说。

图为靖江十圩港景观带。

打通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

 每到八月时节,陈纪武就喜欢站在田边,眼见汩汩清泉流入稻田间的沟渠,仿若看到丰收场景。陈纪武是新桥镇礼圣村的种粮大户,近几年来,得益于新桥镇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他在承包的400亩农田里建起现代化灌溉技术,每亩粮食产量从最初的550公斤,增长到2017年的700公斤,由于科学灌溉和引排,粮食品质也大大提高。

近年来,靖江市不仅重视大型水利工程“大动脉”建设,也越来越重视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打通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从2009年起,靖江市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不断开展农田水系建设,在全市新(拆)建灌溉泵站691座、排涝站236座、涵洞907座,新建衬砌渠道207公里,受益面积共24.87万亩。

农田水利项目的相继建成,大大改善项目区的农田灌排条件,极大地增强区域水利设施抗灾减灾能力,减少农业用水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村环境,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此外,靖江市大力推进西片区水系联通工程,将沿江片的新桥镇、东兴镇、澄靖园区、城南园区与内陆片的生祠镇、马桥镇纳入西片区大循环水系,将水系连通、文化生态水上旅游与提高防洪除涝能力通盘考虑;结合特色小镇建设,重点打造孤山空调小镇、生祠苑艺小镇微循环水系;第三是结合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工作,为重点打造新桥德胜、马桥徐周等示范村提供技术支持。生祠镇将结合岳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和苑艺小镇建设,实施迎龙河北横港西延、生七河、陆家港、马尔港等河道开挖与整治,改善苑艺小镇内部水系环境。

图为疏浚整治后的农村河道。

在靖江市水利部门的十三五规划中,书写着水利惠民的终极目标:加强水工程建设和管护,构建“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田水利保障体系。

 如今,靖江正结合经济功能区和农业生产布局,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为切入点,完成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项目,全面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拆坝建桥、渠系配套改造、低洼圩区除涝设施达标建设,提升农田水利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中的贡献份额。同时,建设高标准农田水系灌排工程,完善工程蓄、引、提、排体系,更新改造老旧灌排泵站、闸涵工程,孤北片区及低洼地区新扩建配套设施,增强提排能力。

“希望通过现代化水利管理体系,能够全面提升我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水资源供给能力、水生态修复能力,让全市人民共享水利建设成果。”靖江市水利局局长羊文华说。

(张金玲 顾红军 肖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