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止咳的方子,专治久咳不断根!

 wh文人与画士 2024-05-13 发布于重庆

咳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了。一到换季,感冒咳嗽的人就随处可见。

图片

本来小病一场,养几天就能好,可偏偏有些咳嗽像牛皮糖似的,甩都甩不掉,隔三岔五地就犯,没完没了。这可愁坏了不少人,上医院看西医吃药,也不管用,咋整呢?

01

还别说,在我们中医里,还真就有一味良方,对付这种久咳不愈的毛病特别有效。这方子还有个威武的名字,叫'百日咳方'。

这个神奇的方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呢?这是覃老中医祖传,加上他多年临床经验,集各家所长,研制出这个治疗久咳的独门秘方。

方子里头都有些啥宝贝?先把这个方子记下来:细辛3g,五味子5g,薄荷9g,射干9g,法半夏9g,杏仁9g,枳壳9g,桔梗9g,沙参9g,陈皮6g,瓜蒌皮10g,甘草3g,水煎服。

十几味药材,每味都有各自的独特用途。细辛性温散寒,如神箭般直击肺间寒邪;陈皮、半夏、杏仁、瓜蒌皮齐心协力,驱痰利咽;

桔梗升、枳壳降,上下双向调理,恢复肺脏宣发肃降的本职工作;五味子敛肺止咳,沙参养阴润肺,共同巩固治疗效果;

至于薄荷,则能避免寒邪入里化热,要是已经化热了,再加点黄芩、桑白皮就妥了。

光看这药方,外行的还真想不到,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中药,组合到一起,竟有如此神奇的疗效。其实啊,这些药放在一起,可不是随随便便凑数的。

02

在我们中医看来,久咳不愈往往是由于感冒时邪气未除干净,趁虚而入,潜伏在肺里作祟。

表面上看,感冒其他症状都退了,但这点余毒偏偏恶得很,就盯上了肺,让肺气郁滞,宣降失常,痰液无法正常运输,就灰溜溜地躲在那里不走了。

所以治疗的关键就是要温肺散寒,理气化痰。各味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协调,环环相扣。

就拿细辛来说吧,它性温入肺,善于驱散寒邪。素有'肺病无细辛,不能发汗平'之赞誉。五味子敛肺滋阴,沙参润肺止咳,都是治疗肺病的常客。

薄荷辛凉解表,陈皮理气燥湿,半夏燥湿化痰止呕,杏仁止咳平喘润肠。桔梗升提肺气,枳壳行气破滞。

一个升一个降,肺气一通,痰自然就去了大半。甘草调和诸药,使药性始终保持平衡。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就凭这些药,真的能对付得了那些难缠的慢性咳嗽吗?别不信,在老中医的医案里,类似的案例可不少。

03

前段时间,邻镇李大妈,年过六旬,患支气管炎好多年了,一犯病就咳个没完,白天咳,晚上也咳,痰多黏稠,舌苔白腻,整个人都被折腾得没了精神。

一看这情况,老中医就开了这个百日咳方。李大妈心想,就这几味药,能治好我的老毛病?不过一想,大夫开的药,还是按方抓吧。

结果你猜怎么着?才一个疗程,李大妈就觉得气喘好多了,痰也变稀了,咳嗽的频率降下来了。两个疗程的药吃完,连咳带喘的症状消失得无影无踪,跟变魔术似的。

从此,李大妈坐公交再也不怕别人投诧异的眼光了,逛公园遛弯也不用捂着嘴偷偷咳嗽了。她逢人就说,多亏了老中医的妙方,要不然啊,这日子没法过了。

还有一位郑大爷,早几天感冒,吃药好了,但咳嗽始终断不了。这位大爷的症状可跟李大妈不一样,痰不多,色偏黄,舌苔发黄,一看就是寒热错杂。

老中医就加了黄芩清热,桑白皮清肺润燥。同样的,短短几天,顽固的咳嗽就偃旗息鼓了。

郑大爷抓着老中医的手,激动地说:'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咳成这样,全赖老先生的金方啊。'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一抓一大把。都是些常见的病,用常见的药,却能取得不凡的效果。

这就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任何一味药看似普通,但用对了时候,对准了病症,就是一支利箭,能直中靶心。

而且中药多是天然之物,对身体的伤害小。这不正是现代人越来越青睐中医的原因么。

图片

不过话说回来,再好的药方,也不能乱用。像这个百日咳方,就特别适合风寒感冒之后的遗留咳嗽。如果刚感冒就服用,那可不行。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咳嗽也罢,其他病症也罢,还得区分个人体质,结合当下症状来权衡。你看,古人留下的医学瑰宝,浩如烟海,等着我们去探索发掘。

就像这个百日咳方,虽只十几味药,却浓缩了历代名医的智慧心血。它立足古人经验,结合今人需求,简中有繁,繁中有简,平中见奇,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咱们中国的老祖宗早就说了,民以食为天,药食同源。我们生活在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上,大自然早就给了我们防病治病的宝藏。

这些植物啊动物啊,日月精华,天地之气蕴藏其间。中医把它们的疗效都一点点地挖掘出来,组合起来,成了一帖帖良方,为我们消灾解难。这,不就是最好的医学智慧与自然规律的结合么。

中医讲,治未病,防胜于治。我们学习中医,不仅仅是为了治病救人,更是在寻找人与自然共处的平衡之道。

未雨绸缪,养生固本,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传承创新中让国粹绽放新的光彩。

不求长生不老,但愿活得健康;不盼返老还童,但求心境安康。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向往康庄大道,向往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

温馨提示

1、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和看法,不代表平台立场。

2、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和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不作为对任何药和治疗的推荐。

3、中医讲究辩证施治,请勿盲目试药。如有诊疗需求,请前往医院就诊。

4、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

winter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在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