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大利亚改造方案-南半球20亿人口超级大国的崛起

 依薷书坊 2024-05-13 发布于福建
放眼南半球,很容易找到澳大利亚大陆的位置。作为全球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的面积为769万平方千米,且四面被海洋包围。澳大利亚大陆土地广阔,平原面积巨大,矿产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整体气候条件干燥,导致澳大利亚的人口承载力有限,这限制了澳大利亚国家的发展上限。
澳大利亚最大的问题在于干旱缺水,国土大部分地区为干旱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只有南部和东部沿海的狭长地带分布着较湿润的气候类型,这导致澳大利亚主要人口城市分布在沿海。如下图所示,澳大利亚目前主要的气候类型:

图片

虽然澳大利亚四面环海,国土却十分缺水。澳大利亚的约70%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荒漠、半荒漠面积达340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44%,成为各大洲中干旱面积比例最大的一洲。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如下图所示,展示了澳大利亚的自然植被带分布图:

图片

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分布呈现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狭长的大分水岭隔开沿海平原的特点。西部高原上坐落着全澳洲最大的沙漠-维多利亚大沙漠。

图片

根据有关专家的数据分析,如果把澳洲的内陆改造成绿洲平原的话,以内陆大自流盆地+墨累--达岭河盆地的面积足够养活20亿人口。如果澳大利亚可以容纳20亿人口,或者南半球崛起一个拥有20亿人口的大国,那整个世界格局将为之一变。面对如此诱人的前景,有没有方法可以对澳大利亚进行改造呢?

一、澳大利亚缺水原因分析
治病救人,我们在对澳大利亚大陆改造之前,首先要对澳大利亚缺水的原因进行分析。大利亚的绝大部分荒漠并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退化,而是气候使然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澳大利亚的纬度范围在10°S43°S之间,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这导致澳大利亚西部地区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导致降水稀少。

图片

其次,受到西部寒流和离岸风的影响。澳大利亚西部沿岸盛行吹离岸风,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导致水汽不足难以形成降水。
第三,受到澳大利亚大陆轮廓影响:澳大利亚的大陆轮廓非常完整,海岸线总体平直,无大的海湾深入内部,导致水汽无法进入腹地。同时大陆整体东西宽南北窄,从横向上延伸了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区域。
最后,受到东部大分水岭的影响:大分水岭山脉阻隔了东南信风携带太平洋水汽进入澳洲内陆。

二、澳洲气候改造计划
(一)、副热带高气压带解决方案
首先,得解决副热带高压的问题,否则什么“天府之国”、“水草丰美”都是无稽之谈。
一般而言,南北回归线附近都是副热带高压带最强区域,也往往是世界上主要的沙漠分布区。其气候特征是下沉气流多,缺少降雨需要的上升气流。澳大利亚的纬度范围在南纬10°-43°之间,南回归线从中部地区穿过,所以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地区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这也是澳洲中西形成干旱沙漠的首要原因。
而要解决副热带高压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 整体向北迁移:将澳洲整体向南/向北移动10-15个纬度,使大陆大部分地区脱离副高压控制范围;

  2. 天降高原山脉:制造青藏高原一样面积广大同时海拔极高的地理单元,大大加强当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将当地气候扭转为季风气候。

先说第一种方案:流浪澳洲计划

如果澳洲向北移动的话,就会直接撞上印尼的马来群岛,那估计就是天崩地裂。所以这个方案不可行。
所以咱只能向南试试了,那假如澳大利亚大陆整体向南移动15个纬度,那么其气候会变成怎样呢?
前澳大利亚纬度位于南移10°40′S-43°39′S之间,整体南移15个纬度,那么澳大利亚的纬度范围就会变为南纬25°至南纬55°左右,这样一来澳大利亚大陆就是一个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了。这样一来副热带高气压带对于澳大利亚的影响就大大减弱了,而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将会大大加强。澳大利亚西部的广大区域,将会受到来自印度洋的盛行西风带影响,带来湿润的水汽。

图片

  • 西北部地区:在南纬30°至40°的澳大利亚大陆西北部地区将会形成“地中海气候”。

  • 西南部地区:在南纬40°至55°的澳大利亚大陆西南部地区将会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会变得更加湿润,会更加类似现在的欧洲,加拿大西海岸,但由于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个寒流,不像北半球的北大西洋暖流。因此降水量可能会不如欧洲西部。

  • 中部内陆地区:主要是大分水岭西侧的中部地区,将会很大概率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雨影效应只会干旱些,但是由于地势平坦西风可以长驱直入并且在越过大自流盆地向东有地形抬升的过程不会非常干旱。

  • 东部地区:大分水岭东侧地区,本来主要分布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如今,由于几乎不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反而处于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大幅少,但是有时也会受到新塔斯曼海和南太平洋高纬度气旋活动影响不会太过干燥。

从整体上来看,向南移15个纬度,澳大利亚大陆会趋向更加湿润。但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 整体气温降低,对农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 冬季受到南极寒流和寒冷的大澳大利亚湾的影响,将普遍寒冷多雪,塔斯马尼亚因为地形原因在其西侧会发展成全大陆最寒冷潮湿的地区。墨尔本,堪培拉和霍巴特一带的宜居性会降低。

再说第二种方案:天降青藏高原&山脉

根据地理气候规律,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海岸东部如果要形成雨水充沛的地区,那夏季内陆一定要有低压区。
比如我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和非洲东南部。因为大陆东部地区刮东风,将海上水汽带入大陆,遇到副热带高压带后上升,形成降雨。
我国东南部是由于青藏高原带来的低压区,在北美是因为落基山脉和北美大平原带来的低压区吸引水汽深入内陆。因此东南季风影响范围特别广;巴西东南部是因为高耸的安第斯山脉像一堵墙一样,挡住了西边的副热带高压带。而澳大利亚中部在南纬33度以南就是大海了,导致夏季内陆低压区缺失,无法吸引水汽进入内陆,反倒是夏季副热带高压区南移,从南回归线附近进入到南纬30度左右,更进一步压制了水汽进入,所以澳洲南部沿海反而是更为干旱。
澳洲与非洲东南部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很少,但非洲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高,所以夏天没那么热。但澳洲就比较悲催了,整个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500米以下,甚至大自流盆地海拔只有100-200米,澳大利亚的海拔比阿拉伯半岛和撒哈拉沙漠都低!夏季没有高原形成低压区加强海洋暖湿气流,也没有高山阻隔副热带高压带,海洋暖湿气流只能影响到东部沿海一小片地区,然后就掉头向东了。。。
所以可以将澳大利亚的西部增高到青藏高原的海拔(平均4000m以上),用以对抗副热带高压控制。
果澳洲西部如果有一个类似青藏高原的地理单元的话,其面积广大同时海拔极高,大大加强当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将当地气候扭转为季风气候,产生如下影响:
  • 西、南海岸地带会有个多雨地带(西风迎风坡),

  • 副高不再影响该地区,地中海气候消失,副热带高压北移,澳大利亚的中北部形成沙漠,

  • 西北季风影响范围可能会缩小,

  • 东、南地区副高影响变小,形成季风性气候,雨量会更加丰沛。

  • 这个地理单元将会有“澳洲屋脊”、“澳洲水塔“”等称号,成为澳洲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二)东部大分水岭的解决方案

既然东部的大分水岭阻碍水汽深入内陆,那咱们直接把其削平,是不是就可以了?
答案是当然不行,咱在把大分水岭搞掉之后,还得再重新建一座更高的才行。
为什么这么做呢?
那我们先来看,如果把山脉填平,也就是说山地不存在了,即为山地变成平原,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要知道,山脉海拔高,温度低,对冷却空气中的水分,截留保存形成河流很重要,削平后水气反而留不下。
迎风坡消失,会造成降雨变少,水分存留不足,导致自流井消失,澳洲的大自流盆地的畜牧产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水汽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山地是比平原降水更充足的(比如同一纬度的华山降水就比处于平原地区的西安多)。一方面山地在阳光照射下升温比平原快,容易产生较强的对流上升运动;另一方面,暖湿气流会因为陡峭的地形被迫抬升。特别是在山地的迎风地带,在风的助力下,其空气的上升运动更为强烈,降雨也更加丰富。山都被削了,哪来的大雨倾盆?
大分水岭西侧是大自流盆地,为澳洲的牧业基地,其用水主要来源于自流井。在大分水岭被削平之前,大量雨水沿着岩层缝隙向低洼处渗透,水层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为承压水。含水层在湿润的东部山地出露并向西倾斜,一部分渗入地下的降水顺着倾斜的含水层流向盆地中部。中部盆地的地面低于地下贮水层水面,再加上地下水承受一定的压力,若在此处打井,水就可以自动喷出地面,形成自流井。如下图:
如果没了东部的大分水岭,自流井极有可能将不复存在。到时候整个澳洲畜牧业的用水就得出大乱子了。
所以,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
咱就把东部的山挖了,在中部再堆起来,或者直接把大分水岭放西面,并且加高到6000m,
这样有以下几个好处:
  1. 由于山脉作用,留住东南信风配合东澳大利亚暖流带来的水汽,澳洲东部就变湿润了。

  2. 新的山脉高度突破6000米的海拔达到雪线形成积雪,这样就能为澳大利亚造出多条淡水河,不仅为土地提供了淡水,而且还可能孕育出大河文明,首功一件啊!

  3. 新的山脉像一堵墙一样,可以阻挡西部高气压中心,类似巴西东南部的安第斯山脉挡住了西边的副热带高压带,有效减弱(东部地区的)干旱。

至于新山脉的位置、山势走向嘛,可参照下面的参考图。

(三)大陆轮廓魔改:塞进去一个地中海

前面说过,澳大利亚的大陆轮廓非常完整,海岸线总体平直,无大的海湾深入内部,导致水汽无法进入腹地。
那咱怎么办,当然是直接把澳洲内部裂开,或者修建一条巨大的人工运河,使得海水进入大自流盆地,让海湾深入内部,形成一个类似地中海的巨大内海,增大海洋对陆地影响,海水蒸发会在两边山脉形成坡面雨,干旱的内陆变成森林草原。
同时这个内海能极大提升澳洲内部交通的效率,也能发展内海渔业捕捞养殖。改造图如下所示:

图片

具体可以参考下面方案:
艾尔内海”方案因为澳洲内陆的艾尔湖低于海平面16米(绝大多数时间是干枯的,一旦湖里注满水周边立即生机盎然变成绿洲)引入海水将其扩大,相当于澳洲内陆腹地伸进来一个大大海湾,就能把整个大自流盆地+墨累--达令河盆地 激活:海水蒸发会在两边山脉形成坡面雨,于是干旱的内陆变成绿洲。
三、澳大利亚改造计划的初步方案

(一)初步方案设计思路:

  1. 将澳洲大陆向南移动5个纬度,使其纬度范围变为南纬15°至南纬45°左右,这样一来澳洲80%的土地都位于南纬20-40度之间的亚热带,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

  2. 大陆从西到东形成从高到低的三级阶梯地形,地形多样性带来了物种资源多样性,便于水源涵养、国土守御(提供广阔的战略纵深及多层防线)等。

  3. 在西南部,将海拔抬升4000m,变成西澳高原(类似青藏高原),从而抵消掉副热带高原的影响,并提供大量的冰川潜在资源,冰川融雪也将造就多条河流

  4. 在中部放置一条平均海拔在6000m以上的中部山脉(类似喜马拉雅山脉),阻拦东部的水汽形成降水,并阻挡西澳高原的冬季高压,为东部创造宜居环境。

  5. 在中部放置海拔在500-1000m的中澳高原,

  6. 在东部,形成大河奔涌、水网密布的两河平原,东岸平原,面积在250万km2以上,此平原充分开发后,可满足20亿人的产粮需求,同时由于河网密布、且沿海,水运将极其便利,物流成本低,可谓工农业发展的天赋宝地。

8.大陆东部放置水深达300-1000m的内海“澳中海”,为四周平原带来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气温,并提供海洋渔业、海运等便利。

(二)、改造图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