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第8词,跟读者打了个哑谜,好在留下了线索

 大宋有东坡 2024-05-13 发布于湖南

占春芳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

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

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暮春已至,桃花杏花都已凋谢,只有它还在开放。它的香气与其他常俗花儿不一样,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端起酒杯,总忘不了这种特立独行的花,它就像汉武帝合明宫里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美女那般漂亮。我好怕宁王李宪那出神入化的笛音,会把它吹落啊。

此词乃《苏轼全集校注 词集》中第8首,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杭州通判任上。

从上片来看,我们知道苏轼这是在咏花。但,到底写的是什么花呢?词中却没有透露出一个字来。

仿佛一个哑谜,故意逗着我们这些后人玩呢。

不过,好在,我们生得晚,有一些前人,早就把这个总是解决了。

他们认为,苏轼写的是酴醾花。

证据在哪呢?

其实就在苏轼的诗里。

元丰三年(1080)春暮,他在《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萨泉见饷,二首》其一写到:

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青蛟走玉骨,羽盖蒙珠幰。

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

……

先词后诗,一诗一词,两相对照,明显可以看到,写的确实就是同一种植物。而诗里明确提到,杜沂送了他酴醾花。

由是观之,词里写的也是酴醾花无疑了。

说来有趣,酴醾二字,如果不查,望文生义,我们会觉得它们与酒有关——关键是,你还真没猜错呢。

两宋之际的朱弁在《曲洧旧闻》里写到,

对苏家父子颇为提携的前辈范镇,“居许下……前有荼蘼架,高广可容数十客,每春季,花繁盛时,燕客于其下。约曰:'有飞花堕酒中者,为余浮一大白。’或语笑喧哗之际,微风过之,则满座无遗者。当时号为'飞英会’,传之四远,无不以为美谈也”。

范镇居许下,非闲笔,乃因他对王安石变法颇有微词,上疏反对,触怒当权者,遂以户部侍郎致仕。后来,便迁到许州居住。

《宋史》中还记载:

既退,苏轼往贺曰:公虽退,而名益重矣

镇愀然曰: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独不得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日与宾客赋诗饮酒,或劝使称疾杜门,镇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

……

轼得罪,下台狱,索与镇往来书文甚急,犹上书论救。

从此观之,虽然苏轼写的是酴醾花,与范镇无涉,但范镇之高贵性情,正与“无风香自远”的酴醾相类。

大概,这也正是他家门前栽着这种花的原因吧。

苏轼第7词:明面是写景,无意中写尽千年职场公开的秘密

苏轼第6词:出差路上留情,其实这很苏轼

苏轼第5词:山水之间若无人文典故,便是缺少灵魂

苏轼第4词:你写苏轼,就不能光写苏轼,要写他闻到探春妹子的香味

苏轼第三词,反《爱莲说》之意,说美女就得撩拔

苏轼第二首词,老司机开车,处处带色

苏轼平生第一首词,献给了杨贵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