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农部

 zqbxi 2024-05-13 发布于江西

艺术典第五卷

农部汇考三

《农政全书一》《农功序》

王祯曰:器非农不作,田非器不成。周礼遂人。凡治野以土宜教氓稼穑,而后以时器劝氓,命篇之义遵所自也。夫禹别九州,其田壤之法固多不同,而稷教五谷则树艺之方亦随,以异故,皆以人力器用所成者,书之各有科等,用列诸篇之右。
区田

《区田图说》

王祯曰:按旧说区田地一亩,阔一十五步。每步五尺计七十五尺,每一行占地一尺五寸,该分五十行。长一十六步计八十尺,每行一尺五寸,该分五十四行。长阔相乘,通二千七百区,空一行种于所种行内,隔一区种一区。除隔空外,可种六百七十五区。每区深一尺,用熟粪一升与区土相和,布谷匀覆以手。按实,令土种相著,苗出看稀稠存留,锄不厌频,旱则浇灌。结子时,锄土深壅其根,以防大风摇摆。古人依此布种,每区收谷一斗。每亩可收六十六石。今人学种可减半计。〈元扈先生曰当考古今度量〉又参考泛胜之书及务本书,谓汤有七年之旱,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山陵倾阪及田丘城上,皆可为之。其区当于閒时旋,旋掘下。正月种春大麦,二三月种山药、芋子,三四月种粟及大小豆,八月种二麦豌豆,节次为之不可贪多。夫俭丰不常,天之道也。故君子贵思患,而预防之。如向年壬辰戊戌饥歉之际,但依此法种之。皆免饥殍此己。试之,明效也。窃谓,古人区种之法,本为禦旱济时,如山郡地土高仰,岁岁如此种艺,则可常熟。惟近家濒水为上,其种不必牛犁,但锹钁垦斸又便贫难大率一家五口可种一亩,已自足食家口多者,随数增加,男子兼作。妇人童稚量力分工,定为课业。各务精勤若粪治,得法沃灌以时。人力既到,则地利自饶。虽遇灾不能损耗,用省而功倍,田少而收多,全家岁计指期,可必实救贫之捷法,备荒之要务也。诗云:昔闻伊尹相汤日,救旱有方。由圣智限将地土,作田规,计区六百六十二星分棋布满方畴,参错条条相列。次耕,畬元不用牛犁、短锸、长镵,皆佃器。粪灰灌溉,但从宜庾坂穷原,俱美地。举家计口,各输力,男女添工到童稚,坎馀种耨非重劳,日课同趋等娱戏,菽粟藷芋杂数品办作储粮接充饵。岁馀五口尽无饥,倍种兼收仍不啻久,知丰歉岁不常,大抵古今同一致。
贾思协曰: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凡区种不先治地便荒地,为之以亩为率。今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当横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间分为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广一尺五寸,町皆广一尺五寸,长四丈八尺,尺直横鉴町作沟,沟一尺深,亦一尺积穰于沟间,相去亦一尺,尝悉以一尺地积穰,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积穰,种禾黍于沟间,夹沟为两行,去沟两边各二寸半,中央相去五寸,旁行相去亦五寸。一沟容四十四株,一亩合万五千七百五十株。种禾黍,令上有一寸土,不可令过一寸,亦不可令减一寸。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一沟容五十二株一亩。凡四万五千五百五十株麦,上土令厚二寸。凡区种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一沟容九株一亩。凡六千四百八十株。〈禾一斗有五万一千馀粒黍亦少此少许大豆一斗一万五千馀粒〉区种荏令相去三尺,胡麻相去一尺,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上农夫区方深各六寸,间相去九寸,一亩三千七百区,一日作千区。区种粟二十粒,美粪一升,合土和之。亩用种二升,秋收区别三升粟,亩收百斛。丁男长女治十亩,十亩收千石。岁食三十六石,支二十六年。中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亩千二十七区,用种一升,收粟五十一石。一日作三百区,下农夫区尺二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亩五百六十七区,用种六,合收二十八石,一日作二百区。〈谚曰顷不比亩善谓多恶不如少善也〉区中草生,拔之区间草。以划,划之。若以锄,锄。苗长不能耘之者,以镰比地刈其草秽。又曰:兖州刺史刘仁之,昔在洛阳,于宅田以七十步之地域为区田,收粟三十六石,然则一亩之收有过百石矣。少地之家,所宜遵用也。
圃田

《圃田图说》

圃田,种蔬果之田也。《周礼》以场圃任园地。注曰:圃树果蓏之属,其田缭以垣墙,或限以篱堑,负郭之间,但得十亩,足赡数口。若稍远城市,可倍添田,数至半顷而止。结庐于上,外周以桑,课以蚕利内,皆种蔬。先作长生韭一二百畦,时新菜二三十种,惟务多取粪壤,以为膏腴之本。虑有天旱,临水为上。否则量地凿井,以备灌溉。地若稍广,又可兼种麻苧果谷等物,比之常田,岁利数倍。此园夫之业,可以代耕至于养素之士,亦可托为隐,所因得供赡,又可宦游之。家苦无别墅,就可栖身驻迹,如汉阴之独力灌畦,河阳之閒居鬻蔬,亦何害于助道哉。
围田

《围田图说》

围田,筑土作围以绕田也。盖江淮之间地,多薮泽或濒水。不时渰没妨于耕种,其有力之家,度视地形,筑土作堤,环而不断,内容顷亩千百,皆为稼地。后值诸将屯戍,因令兵众,分工起土,亦仿此制。故官民异属,复有圩田。谓叠为圩,岸捍护外水与此相类。虽有水旱,皆可救禦。凡一熟馀不惟本境足食,又可赡及邻郡,实近古之上法,将来之永利。诗云:度地置围田,相兼水陆,全万夫兴力役千顷入,周旋俯纳环城地,穹悬覆幕,天中藏仙洞,秘外绕月宫。圆蟠亘参,淮甸纡回,际海壖官民皆纪号远近不相缘,守望将同井宽,平却类川,隰桑宜叶沃,堤柳要根骈交往无多,径高居,各一廛。偶因成土著,元不畏民,编生业团,乡社嚣尘,隔市廛沟,渠通灌溉,塍埂互连延,俱乐耕耘,便犹防水旱,偏翻车能沃槁瀽,穴可抽泉,拥绿秧锄后,均黄刈。穫前总治新税籍,素表屡丰年,黍稌及亿秭仓箱累万千,折价依市,值输纳带逋悬岁计,仍馀羡牙,商许懋迁,补添他郡,食贩入外江,船课最司农绩治优都水权。
架田

《架田图说》

架田,架,犹筏也。亦名葑田。集韵云:葑,草也。葑,亦作。江东有葑田,又淮东二广皆有之。东坡请开杭之西湖,状谓水涸草生,渐成葑田。〈元扈曰东坡所云与此异〉考之农书云:深水薮泽,则有葑田,以木缚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蓺之,其木架田丘,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渰浸。《周礼》所谓,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是也。芒种有二义。郑元谓有芒之种,若今黄穋谷是也。一谓,待芒种节过,乃种。今人占候,夏至、小满、至芒种节,则大水已过。然后以黄穋谷种之于湖田。然则有芒之种,与芒种节候二义可并用也。黄穋谷自初种以至收刈,不过六七十日。亦以避水溢之患,窃谓架田,附葑泥而种,既无旱暵之灾,复有速收之效,得置田之活法。水乡无地者宜效之。

匮田


《匮田图说》
匮田筑土护田,似围而小,四面俱置瀽穴,如此形制顺置田,段便于耕莳。若遇水荒,田制既小坚筑高峻,外水难入内,水则车之易涸,浅浸处宜种黄穋稻。〈周礼谓泽草生种之芒种黄穋稻是也黄穋稻自种至收不过六十日则熟以避水溢之患〉如水过泽草自生糁稗可收,高涸处亦宜陆种诸物,皆可济饥。此救水荒之上法。一名坝水溉田,亦曰坝田。与此名同而实异。诗曰:江边有田以匮称,四起封围皆力成。有时捲地风涛生,外禦冲荡如严城。大至连顷或百亩内,少塍埂,殊宽平,牛犁展用易为力,不妨陆耕及水耕。
梯田

《梯田图说》

梯田,谓梯山为田也。夫山多地少之处,除磊石、及峭壁例、同不毛,其馀所在土山下。自横麓上至危颠,一体之间裁作重磴,即可种艺。如土石相半,则必叠石相次,包土成田。又有山势峻极,不可展足播殖之际,人则伛偻蚁沿而上。耨土而种,蹑坎而耘。此山田不等自下登陟,俱若梯磴,故总曰梯田。上有水源则可种秫粳。如止陆种,亦宜粟麦。盖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胜,不稼其人力所致,雨露所养,不无少穫。然力田至此,未免艰食,又复租税随之,良可悯也。诗云:世间田制多等夷,有田世外谁名题。非水非陆何所兮,危颠峻麓无田蹊。层磴横削高为梯,举手扪之足始跻。伛偻前向防颠挤,佃作有具仍兼携。随宜垦斸或东西,知时种早无噬脐。稚苗亟耨同高低,十九畏旱思云霓。凌胃风日面且黧,四体臞瘁肌若刲。冀有薄穫胜稗稊,力田至此嗟彼啼。田家贫富如云泥,贫无锥置富望迷。古称井地今可稽。一夫百亩容可栖,馀夫田数犹半圭。我今岂独非黔黎,可无片壤充耕犁。
涂田

《涂田图说》

涂田书云淮海惟扬州,厥土惟涂泥。夫低水种皆须涂泥,然濒海之地,复有此等田法。其潮水所淤激沙泥,积于岛屿,或垫溺盘曲其顷亩,多少不等,上有咸草丛生,候有潮来渐惹涂泥。初种水稗斥卤,既尽可为稼田。所谓泻斥卤兮,生稻粮。盈边海岸筑壁,或树立桩橛以抵潮汎。田边开沟以注雨潦,旱则灌溉,谓之甜水沟。其稼收比常田利可十倍,民多以为永业。又中土大河之侧,及淮湾水汇之地,与所在陂泽之曲,凡潢污洄互壅积泥滓,退皆成淤滩。亦可种蓺,秋后泥乾地裂,布扫麦种于上。其所收比淤田之效也。夫涂田淤田,各因潮涨而成。以地法观之,虽若不同,其收穫之利,则无异也。诗云:书称淮海惟扬州,厥土涂泥来已久。今云海峤作涂田,外拒潮来古无有。霖潦渗漉斥卤尽,粳禾可丰三载后。又有河淤水退馀,禾麦一收仓廪阜。昔闻汉世有民歌,泾水一石泥数斗。且溉且粪长禾黍,衣食京师亿万口。稔知燕地多陂渠,〈后魏裴延隽为扬州刺史修复燕地故戾陵诸堨及范阳督亢渠溉田万馀顷为十倍利〉粪溉膏腴倍常亩。若云是地可涂田,先愿滋培根本厚。阙政今知水利先,〈昔司马温公言今阙政水利居其一〉天下岂无霖雨手。
沙田

《沙田图说》

沙田,南方江淮间,沙淤之田也。或滨大江,或峙中州。四围芦苇骈密,以护堤岸。其地常润泽,可保丰。熟普为塍埂,可种稻秫。间为聚落,可蓺桑麻,或中贯湖沟,旱则平溉,或傍绕大港,潦则泄水。所以无水旱之忧。故胜他田也。旧所谓,坍江之田,废复不常。故亩无常数,税无定额。正谓此也。宋乾道年间,近习梁俊,彦请税沙田以助军饷,既施行矣。时相叶颙奏曰:沙田者,乃江滨出没之地。水激于东,则沙涨于西。水激于西则沙复涨于东。百姓随沙涨,之东西而田焉。是未可以为常也。且比年兵兴两淮之田租并复,至今未徵。况沙田乎。其事遂寝时,论是之。今吾国家平定江南,以江淮旧为用兵之地最,加优恤租税甚轻,至于沙田,听民耕垦自便。今为乐土。愚尝客居江淮,目击其事,辄为之赞云:江上有田总名曰沙,中开畎亩外绕蒹葭。耐经水旱远际云霞,耕同陆土横亘水涯。内备农具傍泊鱼杈,易胜畦埂肥积苔华。普宜稻秫可殖桑麻,种则杂错收则倍加。潮生上溉水夹分叉,涝须浚港旱或戽车。地为永业姓随某家,三时力穑多稼逾秅。公私彼此横纵迩遐,租赋不常丰稔惟嘉。元扈先生曰:肥、积、苔、华,此四字弗轻诵过,是粪壤法也。今滨湖人漉取苔华以当粪壅:甚肥,不可不知王君既作赞而粪壤篇。又不尽著其法,此为不精矣。余读农书,谓王君之诗学胜农学,其农学绝不及苗好,谦畅师文辈也。
又曰:苔华壅田,惟滨湖之北者乃可夏月苔。乘风则聚于北岸故也。

《灌溉图谱》

王祯曰:灌溉之利,大矣。江淮河汉,及所在川泽,皆可引而及田。以为沃饶之资,但人情拘于常见,不能通变,间有知其利者,又莫得其用之具。今特多方搜摘既述,旧以增新复随宜而制物,或设机械而就假其力,或用挑浚而永赖其功。大可下润于千顷,高可飞流于百尺。架之则远达,穴之则潜通。世间无不救之,田地上有可兴之雨,其用水有法概,可见故辑诸篇,庶资农事云。
大小栅

《水栅图说》

水栅,排木障水也。若溪岸稍,深田在高处。水不能及,则于溪上流作栅遏水。使之旁出,下溉以及田所其制,当流列植竖桩,桩上枕以伏牛,擗以柆木,仍用块石高垒众楗,斜以邀水势,此栅之小者如秦雍之地,所拒川水,率用巨栅,其蒙利之家,岁例量力均办所需物工,乃深植桩木,列置石囤长或百步,高可寻丈,以横截中流。使傍入沟港。凡所溉田亩,计千万。号为陆海。今特列于图谱,以示大小规制,庶彼方效之俾水为有用之水,田为不旱之田,由此栅也。
水闸

《水闸图说》

水闸,开闭水门也。间有地形高下,水路不均则必跨据津要。高筑堤坝,汇水前立斗门。甃石为壁,叠木作障,以备启闭。如遇旱,涸则撒水灌田,民赖其利,又得通济舟楫,转激辗硙实水,利之总揆也。

陂塘


《陂塘图说》
陂塘说文曰:陂野池也,塘,犹堰也,陂必有塘。故曰陂塘。周礼以潴,蓄水。以防止水。说者谓,潴者,蓄流水之陂也。防者,潴旁之堤也。今之陂塘既与上同。考之书传,庐江有芍陂,颍川有鸿隙陂,黄陵有雷陂爱敬陂,阳平沛郡有钳庐陂,其各溉田,大则数千顷。后世故迹犹存,因以为利。今人有能别度地形,亦效此制,足溉田亩千万,比作田围特省工费,又可畜育鱼鳖,栽种菱藕之类,其利可胜言哉。
水塘

《水塘图说》

水塘即洿池。因地形坳下,用之潴蓄水潦,或修筑圳堰,以备灌溉田亩。兼可畜育鱼鳖,栽种莲、芡,俱各获利累倍大。凡陆地平田别无溪涧井泉以溉田者,救旱之法,非塘不可。夫江淮之间在在有之。然官民异属,各为永业。岁收产利,或用水之多便者。
翻车

《翻车图说》

翻车,今人谓龙骨车也。魏略曰:马钧居京都城内,有田地可为园,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儿童转之,而灌水自覆。汉灵帝使毕岚作翻车,设机引水,洒南北郊路。则翻车之制,又起于毕岚矣。今农家用之溉田,其车之制,除压栏木及列槛桩外,车身用板作槽,长可二丈,阔则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约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条,随槽阔狭,比槽板两头,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轮轴,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大轴两端各带拐木,四茎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道板刮水上岸,此翻车之制。关楗颇多,必用木匠可易成,造其起水之法,若岸高三丈有馀,可用三车,中间小池倒水上之足救三丈已,上高岸之田。凡临水地段,皆可置用,但田高则多费人力,如数家相传计日趋工,俱可济旱,水具中机械功捷,惟此为最。
筒车

《筒车图说》

筒车,流水筒轮。凡制此车,先视岸之高下,可用轮之大小,须要轮高于岸,筒贮于槽,方为得法。其车之所在,自上流排,作石仓斜擗水势急凑筒轮,其轮就轴作毂轴之两傍,阁于桩柱山口之内,轮轴之间,除受水板外又作木圈,缚绕轮上,就系竹筒、或木筒,如小轮则用竹筒,大轮则用木筒,于轮之一周。水激转轮,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所横木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若水力稍缓,亦有木石制为陂栅,横约溪流旁,出激轮,又省工费。或遇流水狭处,但垒石敛水凑之,亦为便易,此筒车大小之体用也。有流水处,俱可置此,但恐他境之民未始经见,不知制度。今列为图谱,使仿效通用。则人无灌溉之劳,田有常熟之利,轮之功也。
元扈先生曰:凡取水之术有四:一曰括,二曰过,三曰盘,四曰吸。括之道有二:一曰独括,急流水中加逼脱,可括上数丈也。二曰递括,不论急缓,但有流水以三轮递括,可利出入也。过之道有二:一曰全过,今之过山龙,必上水高于下水,则可为之。至平,则止。二曰二过,以人力节宣随气呼吸。苟上流高于下流一二尺,便可激至百丈以上也。盘之法,至多此。书所载,凡有轮轴者,皆是其妙绝者,递互输泻交轮叠盘可至数里,山顶但括法,必须流水过法。不论行止,必须上流高于下流,盘法,在流水用水力,在止水必须风及人畜之力。独吸法,不论行止,缓急不拘泉池河井。不须风水人畜,只用机法,自然而上。但所取不能多止,可供饮。倘用溉田必须多作顾,亦易办。
水转翻车

《水转翻车图说》

水转翻车,其制与人踏翻车俱同。但于流水岸边,掘一狭堑置车于内。车之踏轴外端,作一竖轮。竖轮之傍架木立轴置二卧轮。其上轮适与车头竖轮辐支相间,乃擗水傍激。下轮既转,则上轮随拨车头竖轮,而翻车随转倒水上岸。此是卧轮之制。若作立轴,当别置水激立轮。其轮辐之末,复作小轮。辐头稍阔以拨车头竖轮,此立轮之法也。然亦当视其水势随宜,用之。其日夜不止绝,胜踏车。
元扈先生曰:此却未便,水势太猛,龙骨板一受龃龉即决裂,不堪与今风水车同病。若长流水中,不如筒车为稳平流,用风不佞别有一法。
牛转翻车

《牛转翻车图说》

牛转翻车,如无流水处用之。其车比水转翻车卧轮之制。但去下轮,置于车傍。岸上用牛拽转轮轴,则翻车随转。比人踏功将倍之。与前水转翻车,皆出新制。故远近效之,俱省工费。

驴转筒车


《驴转筒车图说》
驴转筒车,即前水转筒车。但于转轴外端,别造竖轮。竖轮之侧,岸上复置卧轮,与前牛转翻车之制,无异。凡临坎井,或积水渊潭可浇灌园圃,胜于人力汲引。元扈先生曰:此却太拙,筒车之妙,妙在用水,若用人畜之力,是水行迂道,比于翻车,枉费十分之三。
高转连筒

《高转筒车图说》

高转筒车,高以十丈为准,上下架木各竖一轮,下轮半在水内,各轮径可四尺,轮之一周,两傍高起,其中若槽以受筒索。其索用竹,均排三股,通穿为一。随车长短如环无端,索上相离五寸,俱置竹筒。筒长一尺,筒索之底,托以木牌。长亦如之通线铁,线缚定随索,列次络于上,下二轮复于二轮筒索之间,架刳木平底行槽,一连上与二轮相平,以承筒索之重,或人踏,或牛拽转。上轮则,筒索自下兜水,循槽至上轮轮首,覆水空,筒复下。如此循环不已。日所得水,不减平地车戽,若积为池沼,再起一车计及二百馀尺,如田高岸深,或田在山上,皆可及也。
所转上轮形如制,易缴筒索,用人则如轮轴,一端作掉枝用牛,则制作竖轮,如牛转翻车之法。或于轮轴两端,造作拐木。如人踏翻车之制,若筒索稍慢,则量移上轮,其馀措置当自忖度不能悉陈。

元扈先生曰:此制却可用之,急流挈水虽少,而行地颇高,若在平水,亦须用人畜之力。然犹胜挈瓶也。但凡车戽之制,独平水为难耳。若果系迅流,即数里可激而上此,区区者何足以云。别有水转筒车,与高转筒车之制颇同,故著其说于后图不载。
水转筒车遇有流水岸侧,欲用高水可立此车,其车亦高转筒车之制,但于下轮轴端,别作竖轮,傍用卧轮。拨之与水转翻车无异。水轮既转,则筒索兜,水循槽而上。馀如前例,又须水力相称,如打辗磨之重,然后可行,日夜不息,绝胜人牛所转。此诚秘术。今表暴之以谕来者。
连筒

《连筒图说》

连筒,以竹通水也。所居离水泉远,不便汲,用取大竹,内通其节。令本末续连不断,阁之平地、或架越涧谷引水而至,又能激而高起数尺,注之池沼,及庖湢之间药畦蔬圃,亦可供用杜诗所谓,连筒灌小园。元扈先生曰:岂有激而高起之理,若能高起,必是上流受处,高于下流泄处故也。果高则百丈亦可,不高则分寸不能,但是上流高于下流一二尺,即能取水至百丈之上,此则制作之巧耳。
架槽

《架槽图说》

架槽,木架水槽也。间有聚落去水既远,各家共力造木为槽。递相嵌接,不限高下,引水而至如泉源,颇高水性趋下则易引也。或在洼下则当车水。上槽亦可远达。若遇高阜不免避碍,或穿凿而通。若遇坳险,则置之叉木,架空而过。若遇平地,则引渠相接。又左右可移邻近之家,足得借用,非惟灌溉,多便抑可潴蓄为用,暂劳永逸同享其利。
戽斗

《戽斗图说》

戽斗,挹水器也。唐韵云:戽抒也,抒水器挹也。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车,当旱之际,乃用戽斗,控以双绠,两人掣之,抒水上岸以溉田。稼其斗、或柳筲、或木罂,从所便也。
元扈先生曰:此是岸下不必置车,或所用水少,权作此耳。若以溉田即岸下,亦是置车为妙。
刮车

《刮车图说》

刮车,上水轮也。其轮高可五尺,辐头阔至六寸,先于岸侧掘成浚槽,与车辐同阔。然后立架安轮,轮轴半在槽内,其轮轴一端擐以铁钩、木拐。一人执而掉之,车轮随转,则众辐循槽刮水上岸,溉田。便于车戽。元扈先生曰:此必水与岸相去止一二尺,方可用。若岁潦,用以出水圩外,尤便。若并流水,便可激输。出入则不烦人畜,其利甚溥也。
桔槔

《桔槔图说》

桔槔,挈水械也。通俗文曰:桔槔,机汲水也。《说文》曰:桔,结也。所以固属槔皋也。所以利转。又曰:皋缓也,一俯一仰有数存焉。不可速也。然则桔其植者,而槔其俯仰者与。庄子曰:子贡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凿木为机重前轻后挈水,若抽数如沃汤,其名为槔。又曰: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者也。故俯仰不得罪于人。今濒水灌园之家多置之,实古今通用之器。用力少而见功多者。
辘轳

《辘轳图说》

辘轳,缠绠械也。唐韵云:圆转木也,集韵作犊辘,汲水木也。井上立架置轴,贯以长毂,其顶嵌以曲木,人乃用手掉转,缠绠于毂,引取汲器。或用双绠,而逆顺交转所悬之器,虚者、下盈者、上更相上下,次第不辍,见功甚速。凡汲于井上,取其俯仰则桔槔,取其圆转则辘轳,皆挈水械也。然桔槔绠短而汲浅,独辘轳深浅俱适,其宜也。
元扈先生曰:此太拙不如吸法为妙,吸法有二:一用人力,工费力省。一不用人力,作之少费,工料用之,却甚利益。
瓦窦

《瓦窦图说》

瓦窦,泄水器也。又名函管,以瓦筒两端牙锷相接,置于塘堰之中,时放田水须预于塘前堰内,叠作石槛,以护筒口。令可启闭,不然则水凑其处,非惟艰于窒塞抑,亦冲渲渗漏,不能久稳,必立此槛,其窦乃成。
石笼

《石笼图说》

石笼,又谓之卧牛判竹,或用藤萝,或木条编作圈眼。大笼长可二三丈,高约四五尺,以签椿止之,就置田头内,贮磈石以擗暴水,或相接连延远至百步。若水势稍高,则垒作重笼,亦可遏止。如遇隈岸盘曲,尤宜周折以禦奔浪,并作洄流,不致冲荡埂岸。农家濒溪护田,多习此法。比于起叠堤障,甚省工力,又有石𥫱擗水,与此相类。
浚渠

《浚渠图说》

浚渠,凡川泽之水,必开渠引用,可及于田。考之,古有沟洫畎浍,以治田水。书云:浚畎浍距川是也。逮夫疏凿已远井田,变古后世,则引川水为渠。以资沃灌。按《史记》:秦凿泾为渠,又关西有郑国白公六辅之渠,外有龙首渠,河内有史起十二渠,范阳有督亢渠,河北有广戾渠,朗州有右史渠,今怀孟有广济渠,俱各溉田千百馀顷。利泽一方,永无旱。暵所谓人能胜天,岂不信哉。后之人,有能因其地利水势,继此而作,益国富民可见速效。凡长民者,宜审行之。
阴沟

《阴沟图说》

阴沟,行水暗渠也。凡水陆之地,如遇高阜,形势或隔田园,聚落不能相通。当于涯岸之傍,或溪流之曲,穿地成穴,以砖石为圈,引水而至,若别无隔碍,则当踏视地形,用策。索度其高下,及经由处,所画为界,路先引浚犁耕,过后复浚掘,乃作甃穴上覆元土,亦是一法。如灌溉之馀,常流不绝,又可蓄为鱼塘、莲荡。其利亦博,或贯穿城邑巷陌,及注之园囿池沼,悉周于用。虽远近、大小、深浅、曲直不同,然皆洑流内达膏泽、傍通水利之中最为永便。此皆泉源在上,或在平地,易以通流。如水在沟下,当车水上之溉田,则一也。或遇田潦,则反能撒水下之,此又阴沟用水之变法。
水井

《井图说》

井地,穴出水也。《说文》曰:清也,故易曰井。冽寒泉食甃之,以石则洁而不泥,汲之以器,则养而不穷,井之功大矣。按《周书》云:黄帝穿井。又《世本》云:伯益作井,尧民凿井而饮汤。旱伊尹教民田头凿井以溉田。今之桔槔是也。此皆人力之井也。若夫岩穴泉窦流,而不穷汲,而不竭,此天然之井也。皆可灌溉田亩,水利之中所不可阙者。
元扈先生曰:井以深大为佳,如南方小井,则用未博大。而敞口则汲者,惧险。须如北方三四眼者,以容辘轳,则大善矣。其盖则须极厚,上施石栏焉。既言井,曷不具汲法也,吸为上。辘轳次之,挈绠缶为下。
水篣

《水篣图说》

水篣集韵云竹箕也。又笼也。夫山田利于水,源在上间,有流泉飞下,多经嶝级,不无混杂泥沙,淤壅畦埂。农人乃编竹为笼,或木条为棬,芭承水透溜,乃不坏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