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淳安县唯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印证了北宋末年的大事件

 京爷说事儿 2024-05-13 发布于北京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不同时期的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的生存状态、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及意识形态,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淳安县隶属杭州市。淳安博物馆位于美丽的千岛湖珍珠半岛,2018年,“颜值”颇高的她开始在这里守望着千岛湖悠久的历史文化遗珍,静静的为我们讲述着淳安从湖底江(新安江)时代到江上湖(千岛湖)”时代的沧桑变迁和深远的历史文脉。

走进大厅,简直令人惊艳!序厅的设计气势恢宏,顶部是一个由30多万片贝壳组成的艺术装置,代表着淳安的水;几艘悬挂的木船,营造了置身水底的空间感;四周墙面的块状起伏,则代表了淳安曾经的山,现在的岛......

在历史展厅中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因刻有方腊起义的过程而名扬全国,也是博物馆里唯一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

这是一块天然鹅卵石,石长39厘米,宽16厘米,重17.75公斤,1988年3月在淳安县潭头乡(今文昌镇)王家源村出土。整块刻石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四面皆阴刻有楷书铭文。上面记载了北宋方腊起义和被俘的时间、地点,以及起义军攻打赵宋王朝州、县的路线,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刻石四面铭文,内容连贯,记录详实,共11行。其正面右上角,由于出土时被敲掉一小块,有三个字被敲去,一字剩下一半亦无法辨认,这样连同敲去的和无法辨认的,共计刻有88个字。

全文如下:“口口口口庚子十月初九日,睦州青溪县万年乡方十三作逆,名臈(腊),妻姓邵。至十二月出洞,初五烧人家屋,打到杭州,便打秀口(州)城,不开。丑年三月,天兵捉焉。四月廿七日,辛太尉入洞,收下入京,改为严州淳安县。丰源院僧用琴记。”

刻石记载的关于方腊起义的时间、地点以及义军攻打赵宋王朝州、县的路线,都与史志、宗谱等所记相吻合。方腊起义军能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夺取六州五十二县,使“东南大震”,这是宋朝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北宋《方腊起义石刻》,文字通俗,内容具体,特别是“初五烧人家屋”一句,是带有关键意义的记实。

那么,铭文的结尾中提到的“丰源院僧用琴”又是谁呢??经查,丰源院是王家源村的一座古寺院(现遗址尚存),用琴是丰源院的一名僧人,在当时形势下,因战乱寺院被烧,他无家可归,导致在丰溪边受冻挨饿,居无定所。用琴和尚作为一个脱离世俗尘缘的僧人,如果不是危及其基本生存条件,决不会涉足时务,去刻石纪实。因此,用琴和尚作为方腊起义的目击者和“受害者”,便在溪边找了块石头,将方腊起义的全过程用刀刻记下来,以示后人。可以想象,用琴和尚此举,实为当时的一种无奈和真情流露。

链接——方腊起义

方腊(公元1048-1121年),又名方十三,北宋睦州青溪县万年镇(今淳安威坪)碣村人。北宋末年,方腊利用魔教组织群众,于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10月)举行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自己的政权。北宋童贯率精兵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帮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39人被俘。同年8月,方腊在汴京被杀,起义失败。


从文物史料的角度来看,淳安博物馆的“方腊起义刻石,对于研究北宋末年方腊起义这段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