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然养生:德全不危福慧妙

 开心康乐场贾泳 2024-05-13 发布于北京

德然养生:德全不危福慧妙

开心康乐场2024-05-13 20:45北京

没有觉醒,则没有富贵。

健康就是最大的福报。

健康也是圆满的德成。

德者得也,道者到也。

德全心净,道显功成,

笃信笃行,万事皆兴。

防病治病,自在其中,

增智开慧,幸福从容。

养德养生是中华养生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我国历史上很多思想家、医学家重视道德修养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将其视为“养生之根”。

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子思在《中庸》中进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获得长寿。

庄子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即圣人以平易恬淡来养德,则忧思不入,精神不亏,身体健康。

孟子“善养浩然之气”,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有益于身心健康。汉代董仲舒指出“养心靠义”,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使人心情愉悦。

就医家而言,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也。”其指出修德是养生长寿的关键。隋唐孙思邈明确提出养德为养性的基础,是养生首务,既能防病,又能避祸。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说:“君子心悟躬行,则养德养生兼得之矣。”其指出养德的同时也是养生。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其指出良好的道德情操能使人健康长寿。

历代名家对如何养德也有丰富的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仁善养德、容让养德、节身养德等几个方面。

仁善养德

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善,是指好的品德。孔子认为,仁者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心理安定,意志不乱,气机调和,血流畅达,这样自然有利于健康长寿。行善者,心中无敌,寝食安宁,心神守舍,便会有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为恶者,多疑多心多虑,心中不得安宁,必然影响健康。

容让养德

容者,宽容也;让者,忍让也。宽容、忍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宽容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忍让是一种面对荣辱毁誉,不惊不喜、心静如水的修养,可以免除形神受伤,从而获延年之效。

节身养德

所谓节身养德,即约束自身的欲望,修身养性,以达到养德的目的,包括庄敬、慎言、知足、寡欲、节俭等方面。庄敬乃庄严恭敬之意,庄敬之德,使人心无杂念,能够保养身心。古人将慎言视为养德的重要方面,倘若说话不谨慎,可能祸从口出,伤人又伤己。知足者才能常乐,乐观者、心情愉快者可保身延寿。孟子倡导“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指出“俭以养德”,认为节俭可使人内心没有贪欲、淫思,以此可以养德。

养德养生体现的是古人的一种健康观,以德养生,要以仁爱至善为本,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以保持人体内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净化心灵,进一步提升健康状态。养德养生本质上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它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现代社会处于一个物质丰富、诱惑频出的时期,人们一方面对长寿和健康有着迫切的渴求,一方面又放纵着自己的身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养德养生”既提供了健康的生活理念,又给予了合理和有效的方法。

一旦你觉醒了,富贵滚滚而来!

一个人,若能做到这两点,必定“富贵自来”!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富贵吉祥是所有人的追求。可是大部分人穷其一生到头来还是非富不贵,那么富贵有什么秘诀呢?

俗话说得好“有钱不一定富贵,但富贵一定有钱”,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真正的“富贵”呢?

人若想有所成就,先要知道“安分守己”才能“厚积薄发”。

一个人,若能做到这两点,必定“富贵自来”。

何为“安分守己”

老天根据你往世的所作所为加以评判,最后在你这一世出生的时候,给了你一个基础“分数”,作为你这一世所有的“用度开支”。

别小瞧这个“基础分”,就是德行。

它是你此生换取一切事物的基础,比如金钱、权利、学识、才智、健康、幸福、另一半等等,都是用这个分数换来的,也可以称为:命数、定数!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用这些“分数”才能换到,分数少的人就换的少,分数多的人,就换的多!

这就导致人与人之间出现巨大的差距,有的人轻轻松松过上幸福生活,有的人随便投资都会财源广进。

就是因为他们的基础分“高”,可以随便换取。

福报的差距每个人都不同,这和基础分有关。

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真相,每天还把本就不多的“分数”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过度劳累、熬夜、胡吃海喝、消耗无度等等,如果不积累德行,那么是会慢慢减少的。

安分守己就是告诉我们,“人要先知道自己最原始的“分数”有多少,即使不知道也没事,只要好好守住自己的“分”,把这些不多的“分”用在真正该用的地方。

所以,做事情应该懂得留有余地,不要一次把“分”都用了,请见好就收。

《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要懂得知足,心里不要有过分的贪欲,当超过自己所拥有分数的贪欲,就是祸根。

第二句“厚积薄发”。

方法一直都在,老祖宗早就告诉过我们,只有极少数人相信。

让自己学会改变种子,改变这个基因。

要先改变果实,必先改变种子,其实就是自然律。

一个人过的是贫穷还是富有,幸福还是痛苦,其实都受这个规律的影响。

我们之所以不开心,是因为种下了不开心的种子。

之所以贫穷,是因为种下了贪婪的种子。

之所以悲伤,是因为种下悲伤的种子。

之所以被人骗,是因为种下了被骗的种子。

所以想要收获富贵的种子,就要种下布施的种子。

有人会问那种子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就在于我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当中每一天的行动念,每一个微小的行为,其实都是我们种下的种子,他们总有一天会开出果实出来。

所以当生活不如你意,生活没有按照我们的理想方式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去检视,重新为自己种下好的种子。

从今天开始,关注好你的所思所想,注意你的语言,因为你的语言就是你的世界。

规划好你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天去做检视、去累积那些每天自己种下的好的种子,这就是财富留给我们的启示。

人之所以为人,为万灵之首,就是因为我们可塑、可变、可造化。

因为我们体内有区别于其它物种的“神奇种子”,这个“种子”是可以变的。

老天爷既然赋予了我们生命,必然会给我们养命康寿的钱财宝库,关键你是否求取到密钥?

有了密码就可以从最底层程序开始改变,重新给自己输入新的程序,增加能量、改变种子、从而改变我们的人生。

德行是福报的根源,让你的财富跟价值互相匹配,你的德行与福报相匹配,这就是财富守恒定律。

真正的养生几乎没有消费,没有成本。真正的消费,不是消费本身,而是让你的生命变得更好。倘是消费不能使人生生命和生活更美好,就坚决不消费。让生命更美好,其它才可能好,而真正使生命美好的是养生是康养,是生活功、道德功、快乐功、先天功和自然功,但功功都在生活中,功功都是生活功。其实,真正的养生几乎无须消费,没有成本。德然养生“修德养性净心正性,德全心净道显功成,福慧贯通万事皆兴,无所不能永不逞能,防病治病自在其中,增智开慧幸福从容”。

《黄帝内经》有言:“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尽终其天年。”相传在上古时候,有葛天氏之民,人人都能活到百岁。老人们鹤发童颜,充分享受上天赐予的寿命。

想要越活越年轻,一起来看看古人如何养生。

《黄帝内经》有言:“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古代养生家认为,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

即所谓的“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若要养好“形与神”,须得协调好“动与静”。“静”有助于培养元气,“动”能使元气更好地循环。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适时适度的饮食习惯、坚持有效的身体锻炼。做好这些,能使精神饱满,从而让身体越活越年轻。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的老人,往往比城市的老人更硬朗长寿。

这得益于乡村生活,让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劳动习惯。身体经常劳作,就不至于轻易感到疲倦。

真气平和调顺,自然寿命绵长。

《黄帝内经》里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

心态平和,不患得患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人体内的生理活动,就能始终按照自然规律去运行。反观那些整天心事重重、活得战战兢兢的人,很少有能够长寿的。

中医养生之道,讲究的是“养心调神”。这与《黄帝内经》中,“心安而不惧”的说法是一致的。所谓心安者,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喜悦的心情和愉快的笑声,远胜过世间一切保养品。

佛说:万物唯心造,随所住处皆安乐。内心安定、无有恐惧,因而能够自在洒脱。

《黄帝内经》有言:“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意思是,有些人之所以能活到百岁,动作灵活而不显得衰老,是因为道德修养的完备。

古人以“德”为立身之本。孔子曰:“大德者,必得其寿。”意思是说,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往往越活越年轻。

孔子这番“有德者寿”的说法,实际是蕴含着医理的。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

养德,能够调理人的性情。由内而外地维护人的元气,使人长寿。

所谓德全,概括起来有八个字:性善,仁礼,知足,忍让。

谦和礼让、敬人持己,能够让我们免除忧患。保护形神不受伤害,进而可以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意思是,人的精神恬淡,无欲无求,真气就会存留体内。精神内守而不耗散,疾病又怎么能够袭来呢?

人要越活越年轻,就得学会掌控自己的欲望。

清代养生家李度远,深谙节欲养生之道。他倡导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饮食简单,可以减轻脾胃的负担;

欲望简单,可以使精神保持清明;

少说话,有助于调理气息;

人际关系简单,可以洁身自好;

不沾酒色,就能清心寡欲;

减轻思虑,便可以免除烦恼。

凡事只需略少一分,便可以从中受益一分。吃什么都香甜,穿什么都舒服,生活质朴而满足。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