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教程:国画萱草画法八例

 静心乐乎 2024-05-13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萱草生台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唐 孟郊《游子诗》

萱草又称黄花菜。其叶丛生,粗看像兰叶,花朵状如漏斗。品种亦多。母株开花六至九朵,千姿百态。在中国的古代,据说这种花草明丽阳光,可以有解除人烦忧情绪的作用,所以往往送给劳累的母亲。于是母亲居住的地方,孩子们会常常的,种这种草。母亲住的地方叫萱堂。所以萱草花又叫母亲花。

萱草画法之一

来源:《国画入门训练新编·写意花鸟篇杂花》,光相白编著,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花的画法:笔调藤黄加朱磦色,笔尖蘸浓朱磦,从花瓣基部向外点写出大小不同的六瓣,花心部留白,趁未干时点勾花蕊。

花苞的画法:笔调藤黄加花青成淡黄绿,笔尖蘸浓绿自上而下点圆柱状,用浓绿(或花青)色提点顶部。以中绿(或深绿)写花柄、梗。

叶的画法:笔调汁绿蘸花青(或墨)写出,也可用浓、淡墨色勾写。

图片

花、梗、叶组合:花、苞衬配要大小有致,梗不宜太直,要有势,叶要简略,有转折和飘动感。

图片

萱草画法之二

萱草,百合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从根部簇生,狭长,多而不杂。花茎直立顶有分枝,花形似锥,花分六瓣,呈朱红色或橘黄色,花瓣略向外翻卷。
①用毛笔调朱磦笔尖蘸曙红,写出萱草的花蕾,笔触之间留出一定间隙,使其更加生动自然,用浓墨写出花萼和花梗。↓↓↓

图片


②盛开的萱草花,用毛笔调朱磦笔尖蘸曙红,根据萱草花的外形特征侧锋画出六片花瓣,注意它们的透视关系,花蕊处要留白。花瓣的大小、长短、宽窄变化,花瓣略微向外反卷。用毛笔调鹅黄笔尖蘸清水画花的花托。用浓墨写出花蕊。↓↓↓

图片

图片

萱草画法之二

来源:《中国画技法入门300例:写意花卉综合卷》,邰树文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萱草花又叫黄花菜、忘忧草,花开六瓣,多为黄色和红色,呈漏斗形。其中,黄色的萱草又象征着母爱。
①调淡曙红,左右两笔成一片花瓣共绘六片,两笔间可略有留白。↓↓↓

图片


②在旁边添画另一朵花头,而后换用重置勾画花蕊。↓↓↓

图片


③调和花青和藤黄,藤黄的比例稍大一些,用来绘制较嫩的叶片。↓↓↓

图片


④同样是调和花青与藤黄,花青的比例大一些,用来绘制老叶。↓↓↓

图片


⑤最后,稍蘸重置勾勒主叶筋,以加强画面底部的重量感。↓↓↓

图片


萱草姿态参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萱草画法之三

来源:《触类旁通 中国画技法新解 兰花·水仙·萱草·蝴蝶花》,吴静初编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萱草,我国传统名花之一,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叶片细长似水仙,但薄而柔、尖,色草绿。花冠漏斗状,瓣六出,色黄或橙。萱草雍华美丽,常为吉祥象征,还隐喻有母亲之意。古代妇女妊娠喜佩此花,以为如此可生男孩,故又称宜男草;传说此草能解闷忘忧,也以忘忧草名之。萱花怒放时如杯如盘,又如彩凤飞舞,千姿百态,确能令人平添遐想。

图片


萱草白描画法↓↓↓

图片


萱花的几种姿态↓↓↓

图片


萱花画法步骤
全开式:志手两笔用羊毫蘸水调藤黄至笔肚,用笔尖蘸朱磦,落笔时注意笔势的转动,从瓣尖起笔。依此法连接画出其余花瓣及花柄。藤黄调白色画瓣上脉络和花蕊,以朱磦色在瓣脉两边点上斑纹,最后再用胭脂勾出细小的花蕊。↓↓↓

图片


花蕾半开式:藤黄调朱磦从花柄起笔画蕾的外层,紧接着蘸曙红用托笔法画内层,一笔复一笔。最后点花蕊即可。↓↓↓

图片


含苞。↓↓↓

图片


萱草叶片的画法
萱草叶片细长柔弱,故易下垂,画时应注意用笔的转折、轻重、起伏变化,先用花青调藤黄,也可调些墨或石绿(视画面需要,有些叶片也可调上赭石甚至朱磦)。画叶片时用笔求挺,干净利落,趁湿利用破色法勾抹一笔叶脉便可(用花青或墨画叶脉)。↓↓↓

图片


萱草叶与水仙叶片的比较↓↓↓

图片


萱草小品例图画法
先依前法画出花与柄、茎等,然后撇叶,以破色法勾叶脉。应注意图中叶片的疏密以及与整体构图气势的关系。↓↓↓

图片


作品欣赏

图片

一枝独秀

图片

只应怜野态

萱草工笔画法之——白蝶萱草画法步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