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着相关技术的突破,折叠屏手机或迎来更多形态

 三易生活 2024-05-13 发布于湖北

日前,美国商标和专利局(USPTO)公示的专利清单显示,苹果公司获得了一项关于折叠屏手机的新专利,其亮点在于采用了独特的铰链设计,可实现屏幕的内、外双向翻折。但在没有得到官方确认前,这一专利或仅仅是苹果对于折叠屏设备的一种探索。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前也曾有双向折叠的工程机出现,但这种方案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外翻折方案的代价大于收益。

从专利示意图来看,这一设计采用了机器复杂的机械结构,齿轮、连杆数量极多,因此过于精密,也被外界认为颇有几分“为了炫技而炫技”的味道。但对于手机这样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而言,这样的方案显然存在不小的弊端,甚至可能还有害。因为其过于复杂的结构不仅装配难度大、良率相对更低,在日常使用中的可靠性也有待商榷,同时更是意味着成本往往不菲。

此外这种设计还有诸多关键的挑战有待解决,例如示意图中展示的仅仅只是一种“结构”,而这种结构的特性就决定了其本身会就有不小的厚度,这对于手机、平板这样设备而言显然极为不利。而能够实现双向折叠,也就意味着其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影像模组对于屏幕翻折的影响。此外如何确保屏幕在外折形态下的耐用性,显然也是一大关键点。

相关业内人士所称的该方案“没意义”,且外折方案代价大于收益,实际上就直指了问题的本源。由于折叠屏方案是多种核心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再加上部分核心技术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较大的突破,因此苹果的这一专利大概率也仅仅只是一种对于折叠屏手机形态的探索。

自从2019年量产折叠屏手机正式上市以来,就凭借独特的产品形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在目前市场的这类产品中,横向内折与竖向内折两种方案已经成为主流,但同时也仍有部分机型采用的是横向外折方案。其中除了本就体型更为小巧的屏幕竖向翻折小折叠之外,目前部分采用横向翻折方案的机型也正在朝着“轻薄全能”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用户“既要(轻薄)、又要(性能),还要(影像能力)”的需求。

根据IDC此前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约为700.7万台、同比增长114.5%,已经连续4年同比增速超过100%。这一数据也充分表明,这类机型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同时Canalys、Counterpoint等调研机构的分析师也做出了类似的预测,并对这一细分市场持续看好。

在这一市场持续保持增长的趋势下,绝大多数厂商的产品迭代依旧还停留在解决现有方案痛点的层面上,例如折叠屏手机正不断提升耐用性、提供高等级防尘耐水功能,以及通过增强结构设计来提升抗摔性等。同时相关厂商还在不断提升这类机型的产品力,以拉近与直板旗舰机型的差异,以确保用户体验不会产生较大的落差。这一系列举措都有效增强了折叠屏手机的市场竞争力,但这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策略还是略显被动,后续或很难承载推动市场继续高速增长。

折叠屏手机的核心优势不仅在于其目前高度差异化的产品外形,还在于其形态更多样化的柔性屏幕,并且这一特性也赋予了产品更多的可能性。现阶段手机厂商在优化原有方案的同时、被局限在“折叠”中,其中也有受相关核心技术限制的因素,因此导致部分方案始终处于难产的状态,但随着电池、屏幕封装等技术的快速进步,过往的部分阻碍可能会逐步消失。

以同样是采用柔性屏的卷轴屏手机为例,其出现的时间其实几乎与折叠屏手机的量产重合,三星、OPPO、LG等厂商也都曾推出过这一方案的原型机,部分厂商甚至还研发了多代(例如OPPO就至少研发了两代卷轴屏原型机)。而这一方案始终未能量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受制于机身内部空间、无法安置更大容量的电池,导致其续航表现难以令人满意。

随着如今电池相关技术、特别是电池硅碳负极技术的进步,不仅带来了更高的能量密度,同时还拥有充放电循环转化效率更高、寿命更长,以及稳定等方面的大幅改善。更为重要的是,部分新型电池还支持单电芯大容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于机身内部空间的要求。或也正因如此,相关厂商不久在MWC24上就展示了多种形态的“折叠屏”机型,其中传音的Tecno Phantom Ultimate卷轴屏原型机更是极为接近量产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形态的机型虽然有着看似美好的前景,但所需面对的挑战同样也不小。例如在应用适配方面,就可能为其市场拓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即便是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如今的大折叠依旧还面临着应用适配这一“老大难”问题。

而全新的产品形态,也就意味着软件适配工作可能需要从头开始,甚至在没有任何可参考方案的情况下,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此外由于形态的改变,在交互逻辑上可能也会与现款产品有着极大的差异,并进一步增加了适配难度。

尽管折叠屏手机目前仍面临着技术、成本等方面的挑战,但作为未来智能手机极有可能的发展方向之一,这一细分市场所蕴含的潜力和机遇显然不可忽视。在经过了直板机型长期在外观方面高度同质化的阶段之后,未来随着电池、屏幕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借助柔性屏的特性,后续手机厂商也极有可能会带来更多形态的产品,并带来更为丰富的使用体验选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三星或将自研GPU,RDNA2的舞台不在移动端

继续与AMD合作,如今对于Exynos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OpenAI若真要做AI搜索,将会成为谷歌的大敌

用AI搜索掀翻谷歌在搜索领域的统治地位,或是OpenAI希望讲出的新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