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寇准为什么结局那么惨

 凤凰山居士 2024-05-13 发布于江西
爱历史的猩猩2024-05-13 14:49河北
寇准性格耿直,因坚持原则获宋太宗重用,推荐宋真宗为储君。澶渊之盟中立功,但性格直率得罪人,遭奸党陷害被贬。宋真宗死后,寇准无法回京,病逝于雷州,后得宋仁宗平反。

寇准算得上是“成也耿直,败也耿直”。

要问大宋哪一种文官混得最好?

要记住,千万不是什么刚正不阿、直来直往的人,而是那些懂得“你来我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尔还有点“奸诈”的人,这两类人处事不同,但在政治能力上,却是有着大致相同的模样。

大宋严格来讲也是以武建国,但却是以文兴国,文人在五代之后的“武将克制”的风气中地位越来越高,因此读书人出身的寇准,登上了大宋政坛极高的位置,虽然不能领兵冲锋,可是也能改变一个时代的走向。

寇准的身份多少属于“贵族”,甭说遥远的祖上,他的父亲寇湘乃是后晋的状元,后来被追封极高的官爵之位,这样的家世,给予寇准最大的帮助就是眼界和知识量,因此在宋朝科举重新开科后,寇准得以年少“进士”。

进士这个身份在大宋含金量极高,而寇准和一般的战战兢兢的进士不同,一上来就是一个很有脾气的人物,在进士之后的第八个年头,才二十几岁的寇准就敢直接闯殿,上书建言宋太宗,把宋太宗搞得非常没有脾气。

宋太宗很恼火这种行为,但是冷静下来后,也明白寇准才是真正的那种坚贞的文人,有原则、有底线、有理想,也有责任感,所以寇准可以被重用,不至于因为脾气太直而被针对,“莽”过之后,寇准开启了自己的飞驰人生。

因为皇帝的青睐,寇准的政治理念越来越扩散,宋太宗以寇准为榜样,朝堂的官员们有羡慕寇准的,也有忌惮寇准的,当然忌惮他的人更甚于羡慕和崇拜他的人,这些“忌惮”的群体,就是日后寇准被除掉的根源。

文人主政的时代,的确没有武将霸朝会被造反的风险,但同样的,文人主政,就会面临“党争”,有政见不同,就会有纷争,寇准自成一个派别,没有什么私利所图,他所在的派别,就是“正义”。

于是宋太宗让寇准当了“台谏”。

所谓台谏,乃是大宋政治体系中“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说白了,寇准就此当上了“言官”,以谏言为业,除了进言皇帝之外,寇准也对文武百官的行为提出“弹劾”与“劝谏”,自古以来干这种事的,都是皇帝亲,百官恨的角色。

就是越招人恨的岗位,寇准却是干得越好。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好,真正让寇准进行了政治生涯改变的,乃是宋太宗“立储君”的问题,众所周知,宋太宗之后便是宋真宗,而当时宋真宗,却不是宋太宗的唯一选择,言外之意就是,宋真宗后来能当上皇帝,是有“外力”因素的。

这个“外力”,就是寇准。

寇准因为宋太宗没有立储君的事情天天唠叨,因为承接着五代,皇朝储君混得十分可怜,这可不是什么好的位置,为了保护儿子们,宋太宗就拖着不立太子,时间久了,每一个成年的皇子,看起来都有机会参与“夺储”。

可皇子们的努力,比不上寇准的一句话。

被说多了,宋太宗也很烦,但寇准不是什么无理取闹的人物,正相反,寇准说的东西,客观性都很高,几乎没有私心,寇准便推荐了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赵元休”为储君,这个赵元休,正是后来的宋真宗。

宋太宗很听寇准的话,因此宋太宗驾崩后,宋真宗十分感激寇准,这是“造化”之恩,宋真宗一朝,他对寇准的态度很好,关系也很好,虽然有过摩擦,但二人不仅是君臣那么亲密如此简单。

因为寇准是属于支持宋真宗的,所以宋真宗即位后,想立马把寇准安排成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的位置,可惜寇准脾气太直了,得罪的人不是一个两个那么简单,台谏以寇准“性格偏激”为由,多次拒绝宋真宗的想法。

是的,大宋的统治者们,更像是“民主执政”,皇帝看似有一票否决权,但实际上都还是被“礼貌”牵制着,不敢随意反对某位文官的意见,所以寇准很像当年的“苏格拉底”,被一群人针对。

可老天显然一定要送一场“功劳”给寇准。

那便是“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宋辽两国的“和平协议”,大辽军队趁着大宋权力交接的时候入侵,大宋节节败退,辽国统治者倾巢而出,为的就是一战统一中原,可以真的说是“来势汹汹”,让人闻风丧胆。

宋真宗此时已经吓坏了,不断地想着要跑,想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可是寇准不愿意啊,在战争进入到了严峻的时候,众人反而把寇准推了出来,让寇准当宰相,主要就是负责和大辽国的外交事宜,在一群文人都能懦弱的情况下,寇准再次展现出了自己“耿直”的性格。

澶渊之盟中,因为南北军事信息的不对称,宋朝不需要向大辽称臣,但是需要和大辽建立亲戚关系,其次,每年都要给大辽送钱和布料,几乎全都是草原人的生存必需品,大辽以为自己可以把大宋“任人宰割”了。

寇准就出来“表态”了。

寇准表示皇帝不能跑,一直拽着皇帝的衣服,再者来说,这场战争的结果比较模糊,若是不认,拖一些事情,也是有着反击的能力,反正一系列“洗脑”之后,宋真宗开始“自信”了。

但这种自信也堪堪是帮助宋真宗没有临阵脱逃罢了,该“协商”赔偿还是跑不掉,在大辽派出使者表示了“和平解决”的意见后,宋真宗立即表示同意,并派遣“曹利用”前去谈判,在出发前,寇准威胁曹利用不能超过大额数目,不然回来拿他开刀。

强势的寇准把曹利用给吓到了,最终以“三十万每年”的价格和大辽买下了这漫长的和平,寇准此次也因为这件事情而立功,功绩之大被视为“圣人”之下的代表,乃是“立功立言立德”其中之二。

澶渊之盟后,寇准的权力一时两无。

但也是权力提升后,寇准这种人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那就是因为性格太耿直,做人也太无私,导致没有什么利益集团属于他,而在朝堂中,利益集团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寇准以外,王钦若和丁谓也是宋真宗极其信任的人。

久而久之,二人通过自己的关系向宋真宗陈述寇准的不对,甚至连寇准在澶渊之盟中的表现,都被翻出来认为是“卖国”之举,宋真宗实在顶不住众人的“投诉”,最终只能先把寇准外放,这便是一些奸党的阴谋所致。

但宋真宗只要不死,寇准就还有翻身的机会,彼时寇准还招来了最强大的敌人,宋真宗的皇后“刘娥”。

寇准一直很看不起刘娥,多次出言嘲讽、指责刘娥后宫干政,导致刘娥对他也算是恨之入骨,而宋真宗的后期因为病痛只能让刘娥干政,寇准此举等于是“自毁长城”,而他却不后悔。

趁着宋真宗卧在病榻,刘娥和丁谓联合起来打击寇准,若是宋真宗没有吃那么多仙丹,也许还能清醒站起来问问寇准在哪里,但可惜的是,宋真宗不久后去世后,权力全部在刘娥手中,被贬的寇准,真的是回不来了。

最后在宋仁宗的天圣年间,寇准病逝于广东雷州,在死之前,寇准都没能回到京城,因为得罪的人实在不少,寇准的后事十分凄凉,也是宋仁宗后来感念寇准这种人才的存在,才为寇准平反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