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丨人生“晕船哲学”:身直心正,顺其自然

 HNYZL 2024-05-13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洞见yimo

杨绛先生在克服晕船的过程中,感悟到人生的“晕船哲学”——不管风吹浪打,我自直了身子,岿然不动,身直心正,心无旁骛,风浪其奈我何?

北宋大文豪苏轼,也有和杨绛类似的经历。同船的人都被摇晃得天旋地转,苏轼任凭身体随风浪起伏,顺其自然,从容应对,竟然一切如常。

苏轼说:“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这是苏轼的“晕船哲学”。

坐船可能经历大风大浪,人生也可能遭遇浪急风高。那么,不放学一学“晕船哲学”吧。

图片

心无旁骛不较劲

1938年,杨绛阖家从欧洲乘船回国。海上风急浪高,邮轮上下颠簸,晕船的钱钟书非常难受。几番颠簸后,杨绛掌握了不晕船的窍门。

她对钱钟书说:“坐船不晕船,就要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顺着船在波涛汹涌间摆动起伏,让自己与船稳定成90度直角,永远在水之上,平平正正,而不波动。”钱钟书照此践行,果真灵验。

后来,杨绛先生将此提炼为人生的“晕船哲学”——不管风吹浪打,我自直了身子,岿然不动,身直心正,心无旁骛,风浪其奈我何?

杨绛先生一生确实经历了许多风雨挫折,有过颠沛流离,也有过忍辱含垢。然而,面对各种遭遇,她始终遵循“晕船哲学”,保持着温和、平直的心态。她不与人争,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和学术研究,在家庭遭遇变故时,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坚毅和豁达,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生最好的状态,便是这“晕船哲学”中的“心无旁骛”。适当放下执念,不与挫折较劲,放平心态,坦然接纳遭遇,静心完成自己应该要做的事情。

这样才能减少人生的对抗和损耗,才能以更加充盈的力量,活出自己的精彩。


图片

顺其自然不抱怨

北宋大文豪苏轼,也有和杨绛类似的“乘船”经历。

有一次,苏轼乘船出来,从牢山到淮上。海上起了风浪,同船的人都被摇晃得天旋地转,呕吐不止。苏轼却一切如常。身边人很惊讶,问他是不是有什么方法?

苏轼说:“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任凭身体随风浪起伏,顺其自然,从容应对。这也是苏轼的“晕船哲学”。

观苏轼的阅历则发现,越是经受“风急浪高”的磨练,他却越是坚韧、越加平和、越发恬静、越显豁达。

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当时海南遍地蛇虫,瘴疠横行,众人谈之色变,苏轼却在海南自得其乐,和当地人和谐相处。

当时海南没有开化,苏轼就在这里传道授业,把中原文明传向蛮荒之地,留下了“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的千古佳话。

他把生命镶嵌进更大的序列中,给磨难赋予了积极的意义。他把生命放诸于远山沧海,惠及一方百姓,留下千古名篇。

苏轼被流放惠州四年、海南三年,同期被流放的官员大都心情郁闷甚至病死,苏轼却“百病不侵”,安然无恙。

决定人情绪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对事情的看法。把心放大,把格局打开,是为人处世的良方。

再品杨绛、苏轼把“忍受”变为“享受”的处世态度,便会理解“晕船哲学”本质上就是这种坚毅、顽强和积极的人生哲学。

在杨绛百岁之时,她再一次平静又平实地对其人生哲学进行了提炼。

她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作者:洞见yim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