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模型简史——那些著名的模型

 遇事明言 2024-05-13 发布于广东

模型(Model)是经济学的图腾。

        所谓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模型的思维方式。受过经济学基本训练的人头脑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模型,这些模型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视角,视角因而也就构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我曾经写过一些关于模型的介绍文章,详情请参考:经济学最重要的5个基准理论/《经济学原理》中最经典的10个模型/经济学模型探讨与反思/认识世界:直觉、理论、模型和数据/“我全都要”与经济学模型。本文简单介绍经济学模型的引入简史以及那些著名的模型。

所谓模型就是一种可以操纵的模拟装置。人们通过制造模型,操纵模型,理解模型的运作机理来理解现实世界。好的模型能抓住现实世界的关键特征,其运作机理类似于现实世界的运作机理,能很好地表征现实世界。

科学的方法就是模型的方法,作为“科学女王”的物理学在用模型的方法,同样作为“社会科学女王”的经济学也在用模型的方法,从经济思想史来看,经济学方法几乎是物理学方法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这一影响从现代经济学的源头亚当·斯密时代就开始了。

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就是经济学从语言科学变成模型科学的历程。经济哲学家玛丽·S·摩根(Mary S. Morgan)在其著作《模型中的世界》中将经济学的建模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史前阶段(18世纪后期);第一阶段(19世纪后期);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史前阶段

史前阶段最著名的经济学模型按时间排布依次是:魁奈的经济表(Quesnay’s Tableau Économique)、李嘉图的会计表(Ricardo’s Farm Accounting)、杜能的农业分布图(Von Thünen’s Farming Diagram)。

魁奈的经济表:魁奈通过导入不同的数值进行推演,探索法国经济通过农业投资增长的可能性,以及农产品剩余在经济各阶层人群中的流通。

李嘉图的会计表:李嘉图用来研究收入是如何在农业经济中分配的。

杜能的农业分布图:即“杜能圈”模型,杜能从假设的“孤立国”出发,分析了在“孤立国”内如何布局农业才能获取最大化利润的问题。

第一阶段(19世纪后期)

第一阶段(19世纪后期)的主要经济模型依次是:马歇尔的贸易图(Marshall’s Trade Diagram)、埃奇沃斯交换图(Edgeworth’s Exchange Diagram)以及费雪的水能机器(Fisher’s Hydraulic Machine )。

马歇尔的贸易图:1879年马歇尔制作了一个贸易模型,阐述两个国家的贸易关系,分析了德国与英国的贸易关系。图表来源于《模型中的世界》,后面的图表也是。

埃奇沃斯交换图:1881年爱尔兰经济学家埃奇沃斯制作出“埃奇沃斯交换图”用来分析为了让星期五来维持小岛经济,鲁滨逊可能与星期五签订契约的范围。

费雪的水能机器:1892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rving Fisher)设计和建造出一个水能机器来表征、探索和理解小型经济体——一个只有三种商品和三个消费者的经济——的工作方式。

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的经济模型是:弗里希的宏观动态系统(Frisch’s Macro-Dynamic System.)、丁伯根的美国计量模型(Tinbergen’s US Econometric Model)、希克斯的“小装置”(Hick’s IS-LL “Little Apparatus)以及萨缪尔森的凯恩斯模型(Samuelson’s Keynesian Model)。

弗里希的宏观动态系统:这是一个在1933年建立的数学模型,弗里希认为它是一个机器,通过操纵模型的各种参数可以模拟现实的经济周期,从而理解商业周期。

丁伯根的美国计量模型:丁伯根于1936年建立的计量模型,丁伯根将经济周期理论嵌入数学形式中,并结合统计数据来理解荷兰的经济周期。

希克斯的“小装置”:1937年希克斯制作了一个“小装置”——IS-LL模型,用以解释凯恩斯宏观经济学(1936年),同时也区分了凯恩斯经济学体系和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差异。

萨缪尔森的凯恩斯模型:萨缪尔森于1939年建立的理解凯恩斯经济学的模型,该模型是由一套更小的方程组组成的,该模型探讨了“乘数”与“加速数”的协同作用。

萨缪尔森之后,经济学的数理模型开始进入黄金期,开始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主导研究方法。这体现在经济学顶尖学术期刊(如AER、QJE、JPE、RES、Econometrica等几乎被数理模型的实证文章主导。没有模型的文章很难被发表出来,说一个经济学家没有模型是对他/她最大的羞辱,模型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基础设施。

就如之前所述,经济学人一直存在着“物理学嫉妒”,模型的大量运用就是这种“物理学嫉妒”的结果。经济学家想搞清楚人类社会的运作机理,但是现实世界太复杂了,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理性所能理解的范围,最现实的办法当然是经济学家自己创造一个个不那么复杂的“小世界”了。

理论上只要经济学家创造的“小世界”与现实世界在主要的特征上存在共性,那经济学家就可以将“小世界”的运行机制用来理解现实世界。关于“小世界”的方法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经济学家是做什么的?

人类社会本质是历史的。既然是历史的,就不存在一种完美的理论理解所有社会的运行机制。同样人类社会也是斑驳的,我们需要斑驳的理论去理解它。而经济学家创造的一个个经济学模型即“小世界”就是一种斑驳的理论方法。

模型的方法不仅是做学术的研究方法,也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人脑的思维结构天生适合模型思考,它会自动将我们所学习到的,所经历的一切归结成一个个模型。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在头脑的模型库里面寻找我们是否有类似的模型可以解决问题。

所以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时,你头脑中有足够的模型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